秦俊杰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 資源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油田生產研究院,天津300450)
劉子雄
(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油田生產研究院,天津 300450)
Joshi公式如下[1]:
(1)
式中,Jh為水平井采油指數,m3/(d·MPa);Kh為水平滲透率,mD;μ為原油黏度,mPa·s;h為油層厚度,m;Bo為原油體積系數;rw為油井半徑,m;L為水平段長度,m;a為橢圓形長軸半長,m。
Renard & Dupuy公式如下[2]:
(2)

圖1 常用水平井產能公式計算的水平段長度與日產油的關系曲線圖
式(1)和式(2)均假定a=reh,其中供給邊界reh取值為:
(3)
式中,re為供給半徑,m。
在式(1)~(3)推導過程中,認為水平井供給邊界的形狀類似于橢圓形,水平井的2個端點為橢圓的長軸的焦點,進而推導出其供給半徑。在實際應用時,隨著儲層物性的不同,達到穩定滲流的供給半徑存在較大差異,物性越好其滲流半徑越大,物性越差其滲流半徑越小。在計算不同水平井水平段長度對應的產能時,發現隨著水平段長度的增加,其產能亦呈現線性增加,因而一般認為水平段長度越長越好(見圖1)。但在指定的泄油面積中布井(井網或斷層分割)時,發現當水平段長度達到一定程度時產能增幅明顯減小,即在一定的邊界下應存在一個最優長度[3]。因此,采用Joshi公式和Renard&Dupuy公式計算水平井產能時存在一定缺陷。

圖2 水平井鏡像反映示意圖
在直井產能計算公式中,產能受邊界影響顯著[4-5]。為此,將水平井等效為夾在2個斷層之間的一口直井,其射孔厚度與水平段長度一致,將斷層間距作為儲層厚度(見圖2)。下面,運用鏡像反映法[4]推導邊界影響下的水平井產能公式。
平面上任意一點的勢函數為:
(4)
式中,Φ為勢函數;q為單位油層厚度流量,m3/(d·m);r為平面中任意一點于井的距離,m;C為有積分常數。
根據滲流力學中鏡像反映原理,推導出直線不滲透邊界組合的復雜斷層中布一口生產井時,地層中任意一點的勢函數表達式為[6]:
(5)
在井底處(R=Rw,x=rw)的勢函數Φw為:
(6)
由于水平段所在層位一般較厚,即rw?h,則式(6)可以簡化為:
(7)

(8)

(9)
式中,re為泄油半徑,m;Rw為油層頂面到水平井井底的距離,m。
由于水平井段位于2斷層中間,Rw=0.5h,則單位油層厚度的流量為[7]:
(10)
式中,ΔP為生產壓差,MPa。
前期假設水平井為位于2平行斷層中間的直井,直井的射孔段即為水平段的長度,則水平井產能公式為:
(11)

(12)

圖3 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水平井水平段長度與日產油的關系曲線圖
以海上某油田水平井X-1H井為例,該井儲層滲透率為1.8 mD,儲層厚度也為21m,地層原油黏度為1.5mPa·s,體積系數為1.108,生產壓差為5.5MPa。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水平井水平段長度與日產油的關系曲線圖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采用Joshi公式和Renard & Dupuy公式計算的結果均表現出隨著水平段長度增加產能線性增加,因此找不出最優的水平段長度。而從采用改進公式得到的曲線可以明顯看出,當水平井水平段長度超過700m以后日產油量隨水平段長度增加緩慢,且與數值模擬曲線的變化趨勢相近,這是由于井筒摩阻和供給邊界的影響,導致水平段長度超過700m以后對產能的增加不明顯。因此,該水平井最優水平段長度為700m。此外。利用改進公式計算的X-1H井初期產能為14.62m3/d,而該井實際投產后的初期產能為15.4m3/d,這進一步驗證了該計算方法的準確性。
常用水平井產能計算公不能用來優化水平段長度,同時計算的產能與實際誤差較大。根據滲流力學中的勢的疊加理論改進的水平井產能公式,充分考慮了水平井供給邊界和井筒摩阻的影響,因而能夠用于水平段長度優化設計,同時可以準確計算水平井產能。
[參考文獻]
[1]劉子雄,汪亞蓉,黃凱,等.考慮井筒摩阻損失后的Joshi公式[J].斷塊油氣田,2009,16(4):94-96.
[2]陳軍斌,李璗,孫曉群.談Joshi 水平井產量公式[J].西安石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18(1):15-16.
[3]范子菲,方宏長,俞國凡.水平井水平段最優長度設計方法研究[J].石油學報,1997,18(1):55-62.
[4]張繼芬,王再山,高文君.穩定流斜直井產能預測方法[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1992,14(4):69-74.
[5]張楠,鮮波,陳亮,等,非達西滲流效應對低滲透氣藏直井產能的影響[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9(4):438-440.
[6]竇宏恩.預測水平井產能的一種新方法[J].石油鉆采工藝,1996,18(1):76-81.
[7]顧文歡,劉月田.各向異性底水油藏水平井產能計算公式的改進[J].油氣田地面工程,2011,30(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