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



為什么拍攝HDR照片
HDR (High Dynamic Range)是“高動態范圍”的英文縮寫。
現實世界的可視動態范圍可達20EV甚至更高,人眼因為有強大的自適應能力,一般情況下可以輕易地看清場景中高光和陰影處的細節。雖然需要一段適應和調整的時間,但這種適應時間通常非常短以致我們自己根本覺察不到。而膠片和數碼相機傳感器則沒有這個本事。它們“看不到”這么大動態范圍的景像,更談不到記錄了。就目前的攝影技術來說,我們只有通過某種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即通過對場景中不同亮度部分分別正確曝光,捕捉到場景的所有動態范圍,經過HDR軟件合成后,產生一幅包含了場景全部動態范圍的高動態范圍影像,其高光和陰影部分的細節豐富。。
但是,由于現有的輸出介質比如電腦顯示器(動態范圍9EV)、相紙和打印紙(動態范圍6EV)等都是低動態范圍的,無法完整的顯示HDR圖像,所以,我們必須將這些HDR圖像經過影調映射過程,在保持可視性、總體反差、飽和度、亮度匹配并復原感知色彩的前提下將HDR圖像的動態范圍壓縮,并重新映射成低動態范圍的圖像,以便將它們正常的顯示出來。所以,雖然我們將這些照片稱之為HDR照片,但實際上它們是經過影調映射(Tone Mapping)的LDR(Low Dynamic Range,低動態范圍)照片。
如何拍攝HDR照片
拍攝HDR照片,理論上任何種類數碼相機都可勝任,但需具備以下條件:可以手動控制曝光,不一定要有M檔,但要有光圈優先模式;可以調整曝光補償;最好有包圍曝光功能。
大部分數碼單反和微單相機包圍曝光時會連續拍攝3張照片,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以2EV為單位包圍曝光,即0EV、+2EV、-2EV。有些相機,如佳能EOS 5D Mark III,最多可以包圍拍攝7張,這時可以1擋為單位,包圍拍攝7張。由于是多張拍攝后合成,為保證最終圖像質量,最好拍攝時使用三腳架。如果沒有三腳架,建議使用高速連拍,這樣可以盡量在較短的時間內手持完成包圍曝光。
如相機有用戶設置功能,你可以借助此功能將拍攝HDR的“標準”設置好,然后注冊到相機模式轉盤的自定義功能上,這樣如拍攝HDR照片,只需在模式轉盤上轉到相應位置即可。我在EOS 5D Mark III上的設置為C3:Av(光圈優先模式),f/8,高速連拍,7張包圍,ISO 100;C2:Av(光圈優先模式),f/8,高速連拍,7張包圍,ISO 800。這兩個設置分別針對光線較好和光線較暗的情況設置。C3位于模式轉盤的最后位置,所以我可以不用看轉盤就迅速旋轉到位。當然,這些設置只是通用設置,包圍曝光的間隔、具體的光圈值和白平衡等其他設置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制作HDR照片的軟件
通常,制作HDR照片需要用到3類軟件,即HDR的合成和影調映射軟件、圖像處理軟件和圖像降噪軟件。
HDR合成和影調映射軟件有許多選擇,如Photomatix Pro、Photoshop、Nik HDR Efex Pro等,其中Photomatix Pro最早出現,經過不斷改進,現在可以很容易地制作出從自然到夸張的HDR風格照片。它有著非常可靠的對齊功能,能夠自動將包圍曝光的3張或7張照片對齊,而幾近完美的去鬼影功能可以手動或自動去除因為照片中人物或車輛移動而產生的鬼影,并有豐富的影調映射方法和選項。本人一直在使用該軟件,目前其最新的版本是5.0.3。
Photomatix Pro目前還沒有正式的中文版,但它的影調映射功能強大,這里詳細介紹一下Photomatix Pro軟件各個滑塊作用。
Strength(強度),控制反差調整的強度。當設置為100 時,它會給全局和局部的反差調整一個最大的強度(最“不自然”的結果)。
Color Saturation(色彩飽和度),控制RGB 顏色通道的飽和度。飽和度越高,顏色密度越大。
Tone Compression(影調壓縮),此滑塊在以前的版本中被稱為Luminosity(明度),新版本中它被改成了這個更通俗易懂的名字。它控制影調范圍的壓縮,有調整全局明度水平的效果。
Detail Contrast(細節反差),設置局部細節反差的程度。數值越高,圖像看起來越“銳”。
Lighting Adjustments(照明(光)調整),它控制圖像不同反差變化的平滑度。其值越高,越“自然”,較低的值能夠產生看起來更人工或更像繪畫的效果。在缺省模式下,它是一個滑塊,而在選擇了Lighting Effects(照明效果)復選框后,則是幾個按鈕,包括:Natural+ (更自然)、Natural(自然)、Medium(正常)、Surreal(超現實)、Surreal+ (更超現實)等。
Smooth High lights(平滑高光),降低高光部分,增強反差。對于避免讓白色高光變成灰色,或者讓淡藍色天空變成藍灰色天空很有用。同時它還能夠幫助我們減小位于明亮背景物體周邊的光暈。
White Point,Black Point(白點和黑點),這兩個滑塊控制經過影調映射后的圖像的最低和最高值的設定。白點滑塊設置被映射的影調的最大值,而黑點則是用于設置影調映射圖像的最低值。
Gama(伽馬- 灰度值),調整影調映射圖像的中間調,對圖像整體提亮或壓暗。
Temperature(色溫),調整影調映射后圖像相對于原始HDR 圖像的色溫。
Micro-smoothing(微平滑),微平滑會讓局部的細節增強效果更平滑。能夠降低圖像中的天空噪點,讓圖像看起來更干凈。
Saturation Highlights(高光飽和度),調整高光部分的飽和度。endprint
Saturation Shadow(暗部飽和度),調整暗部的飽和度。
Shadow Clipping(暗部剪切),調整暗部能夠被剪切的程度,即暗部有多少能夠被轉成全黑。
這些滑塊中,有幾個比較重要,比如影調壓縮、細節反差、光調整、白點、黑點和灰度值(伽馬),微平滑可控制整體噪點,尤其是高光部分,但千萬不能調整過度,否則高光部分的細節會很難保證。當然,對于整體來說強度和飽和度調整也非常重要。
影調映射的運用,賦予我們對圖像更大的控制能力,它可以極大增強圖像的細節表現力,比如大雨將至時的烏云、馬匹健碩的肌肉、廢墟中的種種細節等等,我們不但可以將HDR圖像映射成接近現實的圖像,更能將其映射成超越現實的圖像。
另外,影調映射也可以對單張曝光的圖像(最好是RAW格式)進行處理,制作出所謂的偽HDR照片。
第二個必須的軟件是Photoshop。雖然PhotoshopCS2或Photoshop CS3就開始擁有了合并到HDR的功能,但這個功能直到Photoshop CS5才算有了質的提升。不過,個人感覺其影調映射功能仍然遜色于Photomatix Pro。所以,我的做法是用Photomatix Pro進行合成和影調映射,然后,將后續的工作交給Photoshop來完成。Photoshop的任務就是對經過影調映射的圖像進行后期處理,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經過影調映射的圖像,通常飽和度都較高,所以在用Photoshop對照片修飾時可能需要降低飽和度。另外,經過影調映射后的圖像噪點較大,這時我們就需要第三類必須的軟件——降噪軟件。
降噪軟件通常是以插件的形式出現在Photoshop中的,我經常用的是Imagenomic Noiseware Professional,這是一款非常優秀的降噪軟件,有很多預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使用。
由于HDR圖像的色彩通常非常豐富,因此觀看HDR圖像的最好方式是看大圖,當你的目光在大幅面圖像上游移時,你的眼睛(和感知)才能夠較好地適應高飽和度的豐富色彩。而有些人在網上看小幅HDR圖片時會感覺不舒服,則是因為眼睛很難適應快速變化的色彩。
適合拍攝HDR照片的場景
-具有很大反差的場景
-風光,特別是前景在陰影中,而背景很亮,或者相反的場景
-建筑,特別是混合了室內和室外不同光線的場景
-有來自窗外陽光的室內場景
-玻璃、玻璃制品、反光性強的鏡子等
-所有有著可以大大提升細節的主體
-金屬、金屬表面、機械
另外,需要接片表現的場景,尤其是360度全景照片也非常適合用HDR技術拍攝。因為在這樣的照片中場景極大,光線復雜,HDR可以很好地解決曝光問題。
現在,許多相機也引入了HDR功能,相機會自動連續包圍曝光拍攝兩三張或更多張照片,然后在相機內部對其進行合成處理,最終產生一幅HDR照片。但是,個人以為相機內部自動合成的HDR并不能滿足我的需求,可控制的地方太少,即使是目前可控元素最多的相機如佳能EOS 5D Mark III也是這樣,所以,我基本上不會用相機內置的HDR功能,而是利用自動包圍曝光功能拍攝,再通過軟件制作HDR照片。
(本文中所有照片均采用Photomatix Pro合成、影調映射,Photoshop最終潤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