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愛華






當你透過酒去看中國古代文化時,你會發現中國歷代文人墨客都離不開酒。舉起五彩飲中八仙杯,便能一窺眾詩人的平生醉趣。在酒器、行酒令、繪畫作品中,不僅能感受到流離于狂傲與婉約之間的文人雅興,還能一覽古代眾生相。本期我們就帶領客官回古代小酌一杯,請上單人VIP雅座。
齊白石 紅梅酒蟹圖
材質:紙本設色
尺寸:103×34.5 cm.
年代:乙酉(1945年)作
題識:借山老人八十五歲畫。乙酉冬至日。
鈐印:木人
成交價:¥2,760,000
日期:2012年5月12日
拍賣公司:嘉德
張大千 行書“對酒當歌” 鏡心
材質:紙本
尺寸:32.5×94.5cm
款識:丁亥六月戲墨。大千居士爰。
鈐印:張爰之印信、大千居士、大風堂
鑒藏印:傅、傅圣恩、磊青堂、傅圣恩印、磊青堂珍藏
成交價:¥89,700
日期:2011年9月15日
拍賣公司:匡時
黃花梨圓腿頂牙羅鍋棖癭木面酒桌
尺寸:高87cm;寬104cm;進深73cm
年代:明
成交價:¥5,600,000
日期:2010年11月21日
拍賣公司:嘉德
黃花梨嵌綠紋石有束腰插肩榫酒桌/炕桌兩用桌
尺寸:高88cm;寬81.5cm;進深48.3cm
年代:明中晚期
估價:¥8,000,000—12,000,000
日期:2011年11月12日
拍賣公司:嘉德
一人一座 明式桌
在明代宴飲中,你會發現其酒桌通常都是長而窄,往往是主客兩人共用一桌,賓客多時,則各人一桌,大約到清中期以后才流行多人圍坐大圓桌共同進餐。正是這種分餐制使得酒桌的需求量增大。并且自隆慶初年(1567年)開始,明政權為了緩和財政危機,開辟稅源,采用開放“海禁”的辦法,允許私人海外貿易。開放海禁直接促進了家具生產,因南洋各地,盛產各種貴重木材。因此,明清硬木家居,有很大一部分是用進口木材造成的。明代硬木家具多數為黃花梨、紫檀等,其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制作時充分發揮木材的本色與運用簡練的線條感,使明式家具形成特有的審美意趣。
明式酒桌的ID識別
根據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介紹:酒桌的最基本形式是只有桌面造出冰盤沿,全身不用線腳裝飾,桌面有攔水線,圓材,直牙條,素牙頭,單橫帳或雙橫帳。酒桌和半桌,其主要功能都是為飲酒用膳使用的,故多數都有攔水線。
中小型的明式長方形桌案,除窄長的條桌、條案外,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比較矮而窄,以帶掉頭的為常式,魯班館匠師稱之曰“酒桌”。他們顯然是案形結體,卻被稱曰“桌”,可謂是命名上的一個例外。此名的由來,尚未查到文獻根據,但古畫所見,多用以稱置酒肴,明人畫本更為常見。故名曰酒桌,自有來歷。此外,還有式樣相同而體形稍大,硬木或柴木制者。柴木制者為日用品,或任其素白(俗稱“白茬”),城鄉飲食店多有之,回民小吃店尤為常見。或上油漆,過去家伙鋪租賃給婚喪之家使用,通稱“油桌”,因經常與飲食油水接觸而得名。另一種比酒桌高而寬,一般桌腿位在四角,但也有作案形結體的,北京匠師稱之曰“接桌”或“半桌”。按“接桌”的得名,是當一張八仙桌不夠用時,再接一張較窄的桌子,此桌遂名曰接桌。“半桌”則言其尺寸約相當于八仙桌的一半。
酒桌的特異功能
附加功能→書桌
酒桌除了供二人對飲外,也可作為書桌使用。它起源于宋元,盛行于明末清初,在傳世繪畫中多有描繪。“黃花梨圓腿頂牙羅鍋棖癭木面酒桌”結構完美,比例勻稱,做工考究,其線條的運用和空間的完美分割頗具功力,是明式家具優雅的典范。面芯采用整張楠木癭制成,借此由不同的材料來完成生動的裝飾效果。
皿中窺 史與詩
速記關鍵詞 1分鐘變裝知達人
隨著酒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酒器皿的材質、形態、功能分類都有所變化。遠古時期的酒是未經過濾的酒糟,故食用時會用如碗一樣大的原始材質器皿(陶器、角器、竹木制品)來裝。由于商代的生產力、釀酒業、青銅器制作技術的成熟,中國的酒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因應煮酒、盛酒、飲酒、貯酒的不同用途具有不同的酒器配備。秦漢之際開始流行漆制酒器,而在漢代,席地而坐的飲食習慣使得飲酒器具造型偏矮胖,便于被置于地上。魏晉時期流行坐床,酒器變得較為瘦長。雖說瓷制酒器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到了隋唐五代才有較大發展。因為唐代出現了桌子,也出現了適用于桌上的“偏提”,形似“酒壺”,有喙、有柄,既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飲食視平線的變化,也演變出更值得與視平線水平觀賞的酒器。元代的青白釉高足杯、明代的青花、斗彩瓷制酒器與景泰藍的問世,還有清代的琺瑯彩、素三彩及各種仿古瓷。以生活習慣演變的角度來觀察中國酒器的發展,你就會發現各種簡單易記的關鍵詞。
鑒賞1 詩圖并茂顯醉趣
“五彩飲中八仙?太白醉酒詩文杯”外壁一側以墨彩書杜甫《飲中八仙歌》詩句:“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后鈐“玉居”小印。另一側以五彩繪制詩句中場景:畫面正中太白醉臥于榻上,一酒家手捧方斗形金杯跪侍在側,一旁高力士捧旨相待,屋外還有舟船停靠岸邊。杯底心雙方框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飲中八仙歌》是唐代詩人杜甫于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初到長安時所作,追敘了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位文人的平生醉趣。明末清初時期,景德鎮流行將歷代神話傳奇、小說故事繪于瓷器之上的裝飾方法,飲中八仙飽含的滿滿文人情懷,更是使其深受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喜愛,甚至貢御宮廷。因此飲中八仙杯為清初酒具之名品,歷來為藏家所鐘愛。
鑒賞2 葡萄美酒夜光杯
唐朝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使得后人對于“夜光杯”充滿了遐想,有人認為夜光杯是玉制的或玻璃制的。但不管猜測是何種材質,其實不需要整塊材料都是透明的。只需有一部分透明,與不透明的部分兩相對照,才能襯托出“夜光杯”的光彩。而這個私人藏家提供的花石高足杯,便非常符合“夜光杯”的形象。即便是將此杯放在不太強烈的光線之下,杯身上的斑駁也能透出如翡翠般的秀麗光澤。根據私人藏家介紹,這種石質器物在唐代很流行,其材質有幾種稱法:孔雀石、爆斑石、花石等。
孔雀石高足杯
尺寸:高17cm
年代:唐
私人收藏
五彩飲中八仙?太白醉酒詩文杯
尺寸:直徑 10.5 cm.
年代:清雍正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雍正本朝
估價:¥600,000—900,000
日期:2014年4月9日
拍賣公司:嘉德
花釉葉口壺
尺寸:高32cm
年代:唐
私人收藏
綠釉龍嘴貼花執壺
尺寸:高19cm
年代:北宋
私人收藏
樂與憨 游戲人生百態
酒令 文人醉姿態
酒令是酒席上的助興游戲,劃拳、兩只蜜蜂令、猜骰子等酒令至今都被流傳下來,甚至還有最近復興的“誰是臥底”也是源于古代的“謎射謎令”。行酒令的方式五花八門,文人雅士與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大不相同。一般百姓是用既簡單,又不需作任何準備的行令方式,文人雅士常用對詩、對對聯、猜字或猜謎等,非常考驗文學功底與反應能力。
根據《投壺》、《詩經?小雅?賓之初筵》、《左轉》記載,工具類酒令和口語酒令的歷史可上溯至春秋時期,而唐宋時期是全民酒令的高峰時期。我們現在知道的唐代酒令就有二十多種,例如:日歷令、手勢令、拆字令、急口令、雅令、骰子令等。而把唐宋時期的酒令文化推至高峰的就是一班愛酒文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李商隱、歐陽修、蘇軾等。如白居易描述“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 其中所說的“酒籌”就是他們用以記杯數或行令用的籌碼。唐宋時期酒令工具,如骰子、籌子、彩箋(紙牌)等已被廣泛應用。
戲畫 鐘馗也憨態
齊白石在《鐘進士醉酒圖》中描繪鐘馗的醉酒之狀,顯得稚拙而純樸。鐘馗傳說深入民間,普通百姓懸掛鐘馗畫像以達到驅邪鎮宅之目的,被喻為“賜福鎮宅圣君”。歷史上為其造像的畫家多喜歡取其猙獰惡煞的面貌。但在白石老人筆下一改他在神話傳說中的形象,如鄉鄰朋輩般過上了日常生活,這也是齊白石將神話傳說作擬人化處理的習慣性手法,如他筆下的鐵拐李、東方朔等。而齊白石以鐘馗為題材的作品中,其搔背抓癢狀較多,亦見搖扇踱步之態,此鐘馗醉酒圖,并不多見,其臉部祥和悠閑,貌臂環抱合攏,胖胖的軀體歪斜倚在酒缸上。齊白石拿捏準確,質感表現極強,在寫意中流露細致求工之精妙。
“第五”酒令籌
尺寸:直徑 39.7mm
成交價:¥74,750
日期:2012年5月19日
拍賣公司:嘉德
齊白石 鐘進士醉酒圖 立軸
材質:紙本
尺寸:66×33.5cm
款識:齊璜。鈐印:齊大
成交價:¥2,645,000
日期:2011年12月2日
拍賣公司: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