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廷
經過了07-09年的經濟大幅度波動后,從2010年開始,經濟的波動率是逐年在往下走的,而目前經濟學家對2015年的經濟增速估計也在7.2%附近,就是和今年基本持平,所以我們對于經濟增速不需要過分的擔心。
這個是新常態的一個含義,第二個含義應該是更加深層次的。盡管經濟波瀾不驚,但是內部的各個行業的機會卻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的建筑、核電、高鐵等優勢行業需要走出去,來替代我們傳統出口行業增速下降帶來的損失,而政府同時加大了基礎設施的投入,來對沖地產投資增速下滑對經濟的損失,另外一個方面,在消費中,需要大力發展互聯網技術,使物流、商業模式等中國經濟的短板有長足的進步。我們知道,我們目前的經濟結構和發達國家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高端制造業、消費服務業,生物醫藥業等都有很大的差距。
很多投資者對于近階段指數的快速上漲感到無所適從,其實需要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待股市。過去我們的經濟結構,銀行承擔了80%以上的融資任務,開企業的,做投資的,一想到找錢,就會去銀行,所以造成我們目前金融市場效率低下的局面。而新一輪的改革,金融方面的改革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將會非常明顯。現在券商也開始干放貸的業務,融資融券,股權質押式回購從本質上來說,也在提供資金,互聯網銀行的開業也開始沖擊傳統銀行的業務,另外信托、P2P、股權眾籌等,都會幫助融資。
當然,最大的發展要數在新股發行領域,除了未來要實行的注冊制改革,光是新三板的大發展,就解決了很多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我們預期2015年新三板會繼續跨越式發展,會有更多的企業上市,而優秀的企業會不斷的通過券商的做市業務,定向增發等做大做強,推動整體經濟的轉型發展。
至于宏觀的貨幣政策方面,為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央行在歲末年初資金緊張之際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確是可行之舉。事實上,隨著存款保險制度的逐步推行,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應該說是大趨勢。世界上類似美國這樣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國家,一般央行不再征收或只征收很少的存款準備金。
但“松緊適度”的要求,也表明未來貨幣政策實施將更加主動靈活,同時政策節奏也可能會有所起伏。所以,在新常態下,投資者對全面放松的貨幣政策不用太過期待,而應該用結構化的角度去思考,去投資。符合經濟轉型的行業和公司,都會有較快的發展,而那些阻礙轉型的,未來的日子也將比較難過。
在具體的領域,傳統的產能過剩行業比如鋼鐵,水泥等,更多的是走出去帶來的機會。而新興的行業比如移動互聯,可穿戴設備,資產管理,養老醫療等,則是國內巨大的市場空間帶來的機會。投資者要在這兩者中好好選擇公司,進行均衡布局,不再與牛市擦肩而過。<\\Hp1020\圖片\13年固定彩圖\結束符.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