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涵
愛情是一根美妙的杠桿,讓更多人成為更好更生動的人,不讓世界一味在丑與惡、單調枯燥里沉淪。
Q:最近總感覺自己并不算是真正活著,26歲了,還沒談過女朋友。我性格內向,沉默寡言,有個同事就曾說在我身上好像永遠看不見激情,屬于年輕人的東西,我沒有。
半年前我做了北漂,一個人趕地鐵,一個人吃晚飯,一個人入眠,更加孤獨。我很想有個和我一起奮斗、相依相偎的人,可現實沒有那么美好。有時候感覺自己不會愛了,遇到女孩子不知道聊什么,顯得很笨拙。相過幾次親,也都無果而終。現在我更加自卑,請問我要改變這種性格嗎?到底該怎么面對生活和愛情,怎么去愛一個人?我真的不懂。
A:小時候看幾米的繪本,看到過一句話,“愛情的花兒,不停地落下,有人一生應接不暇,有人終生漏接。”這樣看,愛情仿佛很不公平,厚此薄彼。可仔細想想,若愛情是個濫好人,做一大鍋飯,人人平均分配一份,那愛情是不是也太廉價了?我們還會花心思去追逐它嗎?
愛情有自己的脾性和偏愛。從我的觀察來看,相比起沉悶、被動、消極的人,愛情總是更青睞活潑、主動、努力的人兒。可我們也經常誤解愛情的脾性,老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愛情。你說你從小性子悶、自卑,不知道該怎么面對愛情,就有一種“我從小就這樣,愛情為什么不肯遷就我”的偏執與苦悶。類似的句式還有:“我就是沒錢沒前途、我就是脾氣臭、我就是不會討女孩歡心,不愛就拉倒。”于是愛情就會說:“拉倒就拉倒!”愛情又不求著你,得不到愛情的痛苦,是你自己在嘗。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對愛情的期待,有人希望對方是紫霞仙子,有人希望對方是至尊寶,有人希望對方有36C的胸圍,有人希望對方會講笑話。但愛情降臨的規律是差不多的。有實力、有趣、好看、溫柔、生動(至少占其中一種吧)的人總會沐浴在更多的愛情之花當中。
如何知道自己對愛情抱有不切實際的泡沫期待,讓它對你避而不見?有一個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問問自己:你喜歡什么樣的人?如果你不會喜歡上一個躲在自己的殼里、要拼命敲打才有反應的人,那么你為什么還在幻想有人會喜歡上躲在厚厚的殼里、問著“我是要改變呢還是不改變呢 ”的你?
愛情需要互動。能展現你的好,能表達愛意,能給予,能有所求,是滋養一段關系的前提。愛情更是雙人舞,是融合了交流、理解、調情、放松、坦誠、激情的藝術,過于單打獨斗的人很難掌握。
你的問題,關鍵還不在木訥與笨拙。我見過一些不善言辭的人,但他們有獨特的魅力和行動力,同樣擁有真實而深刻的愛情。你的過分自卑可能才是硬傷,讓你害怕改變、害怕真正的愛情,同時也讓你的生命沉悶到寸草不生。一個寸草不生的生命,很難去吸引另一個生命,發生共鳴。我的建議之一是:自卑沒那么可怕和強大。阿德勒說,自卑是每個人帶有的原罪,這世上沒有一個完全不自卑的人,只是有的人能超越自卑,有的人被自卑壓垮。看你的選擇。
第二個建議更實際:在現階段,在談戀愛之前,請至少有一種能讓你全身心投入的愛好,以及至少知道你會被什么樣的人所打動。有了這些準備,你就會愛上這個世界,也有了具體的向往,如此你可以不只是停留在行尸走肉的狀態里,而是先活起來,動起來。
有時我會想,幸好愛情不是人人有份,幸好愛情更青睞那些能誘發他人向上和向善的人。許多人是為了讓自己配得上一段更好的愛情,才對自己有更多要求。愛情是一根美妙的杠桿,讓更多人成為更好更生動的人,不讓世界一味在丑與惡、單調枯燥里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