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馳疆

晚上6點的中關村普天大廈,大部分人正準備下班吃晚飯,7樓的優酷員工們卻依然熱火朝天地忙碌著。工作人員告訴環球人物雜志記者,現在這層樓里有好幾個團隊正在策劃自制視頻內容。她指著其中幾位說著韓語的同事說:“這些人都來自韓國的各大綜藝節目,其中還包括最當紅的《Running Man》的主創人員,他們已經好幾天沒好好睡過覺了?!?/p>
2014年被稱為視頻網站的自制元年。盡管自制這個概念早已被廣泛提出,但是直到今年,視頻網站才如同約好了一般,前仆后繼地在自制上砸下重金。在版權費越來越高的今天,視頻網站以往的平臺角色已經不能完成盈利目標,以優酷土豆為代表的新媒體正在努力從“搬運工”轉型為“生產者”。優酷總裁魏明告訴環球人物雜志記者:“大自制的時代已經來了。”
今年開始,視頻網站的主戰場逐漸從原來的版權購買轉移到了自制內容上。大家的普遍想法是:與其拿500萬買一集節目內容,不如用這500萬去制作一整套節目。
魏明認為,優酷在自制領域的經驗優勢顯而易見,“我們從2008年就開始做自制了”。從《萬萬沒想到》《老男孩》等網劇到《侶行》等網絡真人秀,優酷逐漸將自制內容產業化,讓自制產品不僅出現在視頻網站上,還出現在大銀幕和小熒屏中。
今年的娛樂圈出現了許多通過網絡自制內容走出來的“大咖”,有把《小蘋果》唱到美國的筷子兄弟,也有掀起新一輪幽默旋風的叫獸易小星,還有“有料又有趣”的羅振宇……對于這種現象,魏明的理解是,網絡自制不僅僅是一種商業模式,同時它還具有自己的藝術價值和草根情懷。
以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為例,從2010年熱播的微電影,到今年真正被搬上大銀幕,已經成了網絡自制的經典案例。優酷之所以投資《老男孩》,不僅是看到了它的商業價值,還看到了它的社會價值。在傳統電影業,一個年輕人要拍一部能在院線公映的電影,沒有5年、10年的時間是很難做到的。但網絡自制改變了這個行業,它給了年輕創作者機會,這正是它的社會價值所在,“這個過程告訴更多愿意為互聯網創造內容的年輕導演,這條路走得通”。
環球人物雜志:現在視頻網站自制市場競爭十分激烈,這些競爭是良性的嗎?
魏明:毫無疑問不是良性的。作為上市公司,我們只做能實現商業循環的事。但這個行業不是所有參與者都是上市公司,大家所處的市場階段不同,競爭策略也不同。不同的思路采取的手段可能就是非良性的。
環球人物雜志:如何應對這些非良性競爭?
魏明:就是做得盡量好,甩別人3條街,3條街不夠再甩出10條街,甩到他絕望為止。這樣,競爭對手就自然沒有辦法破壞你的商業規則。我們之所以成為第一,是因為我們是開放和公平的。優酷是最大的發行平臺,但這個平臺上的東西,其實都不是我們的,都是用戶的,用戶把他們的才華都放在我們平臺上,帶寬、存儲、宣傳、推廣等雜事,我們幫他們打理好。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通過這個平臺去傳播,那么某種程度上這些內容也都是我們的。就像當所有的演員都在你舞臺上表演的時候,你事實上也就擁有了這些演員。我經常跟編輯團隊說,對所有內容要一視同仁,編輯只要去想如何呈現最優質的內容,不要問這些內容從哪來的。絕對不要因為是優酷自制就以禮相待,對用戶出品就不待見,這樣是不對的。
環球人物雜志:其實還是內容為王。
魏明:內容為王是在發行平臺巨大的情況下的一個必然階段,誰擁有最優質的內容,誰就能擊穿所有的渠道。
環球人物雜志:現在自制劇的狂潮很大一個原因是版權購買的費用太高,而視頻網站至今仍然沒有實現真正的盈利,優酷現在是不是也在尋找全新的盈利模式?
魏明:是的,而且不止一種。視頻是互聯網當中最重的應用,消耗的時間是最長的,承載的商業鏈條也比較繁復。現在視頻網站的收入增長中,絕大部分來自廣告收入,但一個媒體應該不只是廣告收入。我們現在的會員機制和收費業務也在高速發展,而這種付費瀏覽的商業模式,在中國的發展會慢一些。所以我們除了廣告模型外,也一直在探索用戶的使用模式、互聯網的收費模式、衍生品的開發模式,以及視頻加電商的商業模式。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話題。
環球人物雜志:你說到視頻加電商模式,未來這種跨平臺的合作是不是會越來越多?
魏明:這是一定的。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沒有一個業態能夠做完所有的事情,沒有一種媒體平臺能夠開發所有的用戶。比如大家都用微信,開視頻的時候,還是得打開視頻客戶端。所以微信和視頻網站之間有很多交集,這跟人類社會一樣,一元文明是不長久的,多元文化背后是更多的機會。
環球人物雜志:未來會和電視臺等傳統媒體有更深入的合作嗎?
魏明:會。我們一直都有臺網聯動。如果臺和網能建立很好的良性互動,是能夠擴大觀眾群的,也能讓優質內容得到更多展示的機會。比如2008年,沈陽下了一場大雪,把整個沈陽城都封了,記者進不去,拍不到照片。幾個拍客上傳了大雪圍城的畫面,我們成為了第一個拿到這些畫面的媒體,之后央視的新聞就用了我們的內容。
環球人物雜志:接下來優酷的目標是什么?
魏明:下個階段重點還是大自制,比如接下來會與荷蘭公司聯手打造《Big Brother》中文版。另外是用戶化,以前“觀眾”兩個字是很模糊的,但是現在我們要通過大數據知道這些觀眾是誰,是張三、李四,還是王麻子;他們長什么樣,喜歡看的是什么,喜歡在哪里看,看多久……當我們真正能夠洞察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給觀眾真正想要的東西。當有了這些細化的內容和服務,觀眾就會愿意付費,愿意購買衍生品,我們收入的來源也就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