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泓霈 趙查理
革故鼎新,朝氣撲面而來
文字和詞語是社會發(fā)展、國民心態(tài)的晴雨表。透過“2013年十大流行語”,一股革故鼎新的發(fā)展朝氣撲面而來,讓我們得到更多自信、飽滿、溫暖的希望和力量。
最能代表這種心態(tài)的就是“中國夢”和“點贊”。是的,個人需要夢想,國家也需要夢想,擁有燦爛文明和輝煌發(fā)展歷史的中國,在激流勇進的國際競爭中,從來就不會自甘落伍。中華民族曾經落后挨打,但那已屬于歷史,借助改革開放的春風,借助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的雄厚力量,讓我們對“中國夢”充分“點贊”,迎來步步高的發(fā)展前景。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在既有成果中,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了當下諸多發(fā)展的弊端所在,比如很多市場行為仍有太多的“長官意志”,遵循市場規(guī)律和科學規(guī)律的調節(jié)不夠,這些情況在“倒逼”我們,必須進行“逆襲”式的思想突圍。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了總體部署。新一屆政府在轉換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道路上疾步快跑,將改革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但另一方面,生活的逐漸富裕,讓不少人產生了奢靡、浪費等消費習慣,損耗了國民財富,拋棄了傳統(tǒng)美德。“光盤”行動讓各種浪費行為受到遏制。以上這些就是“光盤”“倒逼”“逆襲”揭示出的社會新氣象。
“微××”“大V”“奇葩”的上榜則說明,改變這個社會的不僅有公共政策,也有公共互聯(lián)網。微博、微信、微新聞、微電影,將當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信息高速公路密切連接,總體上利大于弊。某些“大V”想借助“互聯(lián)網老大”的地位把控我們,制造不良輿論和作為,但最后不會得逞,因為更多網民已日益成熟和理性,互聯(lián)網監(jiān)管也日益嚴密和規(guī)范。而用某些“十分離奇古怪”的奇葩做法挑戰(zhàn)規(guī)則和理性,也注定會失敗而歸。一些地方曾出現(xiàn)種種“奇葩指標”,如卷煙銷售指標、結扎指標、攤派火化指標等等。“奇葩”提醒我們:在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要將一些不合理的“奇葩”做法,變?yōu)榭茖W化、制度化、法治化的做法。回顧年度流行語,讓我們更加堅定改革的決心。
吸納民智,更加包容開放
如果說生活是全息互動影像,年度流行語就是拍攝的靜態(tài)照片,作為社會心理變遷的語言符號,能一窺當下時局和群體心理演變。
每一個流行語都是通過改造原有詞語,反映某一時期的大眾思潮。反觀“女漢子”“土豪”等流行語,除了文字本身的意思之外,背后還有隱喻。“女漢子”是像漢子一樣的“糙女”,也比喻生活、人格獨立的女子,更是具有追求各項男女平等權利思想的當代女性。“土豪”本是地方上有錢有勢的家族,而現(xiàn)在,則借指富裕而缺乏品位,熱衷于炫耀經濟實力者,是缺乏上升通道的眾“草根”的一種參照物,混合著嘲諷且又羨慕的復雜心態(tài)。
曾經有一段時期,我國的民間語言缺少足夠的活力且不受重視,無法進入主流話語體系。而今天,越來越多的流行語得到認同。許多來自民間的流行語,在廣泛傳播之后被主流話語體系認可和推廣,就連“女漢子”“土豪”這樣的社會群體也進入了主流媒體的關注視野。現(xiàn)實和網絡、廟堂和民間,通過流行語對當下的政治、經濟、文化認知形成了互動。
筆者認為,以此為契機,官方和民間應進一步共建開放的“流行話語體系”。這樣的話語體系可以讓主流思想吸收民間智慧,更具開放和包容性,并通過語言競爭找到新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但社會不能只提供流行語,還應提煉并回饋思想貢獻,這樣才能讓流行語成為現(xiàn)代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