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晨明
陳那佑第一次出海打漁是1972年,那時他剛剛16歲。
他皺著眉頭回憶,“出海最怕風大,那年代的造船技術和氣象都跟不上啊,風浪一起,有時連家都回不了。”
“原來島上也沒有避風港,不過有紅樹林!一來大風,我們就把船開進紅樹林里,那是天然的避風港?,F在島上建了避風港,但紅樹林卻少了?!?/p>
陳那佑如今是特呈島的村支書。特呈島不過三四平方公里,其實就是一個小漁村。紅樹林,是陳那佑以及特呈島老一輩島民的集體記憶?,F在,陳那佑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要恢復紅樹林生態。
從擁有,到失去,再到重新找尋。特呈島的紅樹林故事,不僅是這座小島,也是整個中國生態的基本軌跡。
人與自然的兩難選擇
潮起潮落。一片品種名為“白骨壤”的紅樹林已在特呈島海灘上扎根了幾百年。“白骨壤”現有500余株,個個主干粗壯,形態萬千,酷似盆景。
這是特呈島的“鎮島之寶”,號稱中國最古老且最漂亮的紅樹林古樹群。
紅樹林,是生長于海洋淺灘的一種特殊生態系統。可以為很多海洋生物提供生長發育環境,也可凈化海水、防風護堤。最著名的案例是1958年的福建大海潮和1986年的廣西風暴潮,兩次災害都重創沿海區域,但是,凡有紅樹林分布的海堤,均無大礙。
陳那佑說,紅樹林就是沿海地區的“保護神”。以前的特呈島,除了500多株“白骨壤”外,還有很多紅樹林,大部分海灘都被紅樹林的綠色王國所環繞。但在陳那佑記憶里,隨著他年齡的增長,紅樹林的數量卻呈減少趨勢。
有研究資料顯示,幾十年來特呈島海岸侵蝕嚴重,“20世紀50年代多處沿岸林帶寬達500多米,有數千畝。而現在特呈島紅樹林僅存約700畝,沿岸林帶最寬僅130米?!?/p>
其實,不只是特呈島的紅樹林面積銳減。根據2007年編制的《中國紅樹林國家報告》,中國的紅樹林歷史上曾達到25萬公頃,新中國成立時還有約5萬公頃,但幾十年過去,紅樹林面積只剩下了2.2萬公頃,圍墾造田、海水養殖、港口開發等人類活動是主要原因。
“就我們特呈島來說,減少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水土流失,紅樹林靠海灘和淺海里的淤泥生存,淤泥沒了,他們怎么活下來?我小時候,岸邊淤泥有幾十厘米厚,滑溜溜的,漁船要靠岸,幾個人一拉就行了。”陳那佑說。
至于是什么導致了水土流失,陳那佑認為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港口的擴建。
特呈島緊鄰湛江港。港口停泊的巨輪近在咫尺,碼頭集裝箱的裝卸場景在島上清晰可見。
湛江港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最早建設的現代化港口。幾十年中,港口不斷擴建,航道不斷挖深拓寬,“淤泥就越少?!?/p>
港口發展與生態保護,目前是全球性的課題。尤其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貿易的不斷拓展,港口經濟越來越被各國重視,與此伴生的生態課題也受到高度重視。
一邊是港口發展需要清淤,一邊是保護生態需要保淤,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出現了兩難選擇。
陳那佑很能理解,“湛江港的天然條件在國內是數得著的,你也不可能不讓港口發展吧。要生態,也得要經濟啊。問題是,怎樣才能兩者兼顧?!?/p>
他想到了一個兩者兼顧的辦法,并開始了試驗:向淺海中拋石,形成一個石堤,阻擋淤泥流失?!凹t樹林的果實掉下來,就會長出新樹,但沒有淤泥不行,果實飄走了也不行。這個石堤就能攔住淤泥,也能留住果實?!?/p>
在他嘗試的石堤處,已經新發育出一大片紅樹林。有些樹苗僅2年樹齡,但已有一米多高。
陳那佑說,他已向廣東省林業廳推薦了這個拯救辦法。
開發旅游度假區
拋石法能拯救多少紅樹林,還不得而知。但類似的努力,在整個湛江紅樹林保護區已經開始。據資料顯示,整個保護區已造林千余公頃,在廣東省廉江市高橋鎮,還建有紅樹林苗圃,用以提供種苗。
湛江紅樹林保護區并非一個具體的地點,而是包含了雷州半島所有的紅樹林資源。這里的紅樹林總面積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是中國最大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徐聞縣位于雷州半島最南端,在“大漢三墩”景區的灘涂上,大片大片的紅樹林環繞著海岸,退潮時的海灘,更像是一望無際的濕地,幾十只漁船停泊在樹叢中,漁民們或休息或織網。
這樣的場景,恰似陳那佑童年記憶中的紅樹林避風港。
陳那佑在做的事,就是希望能在特呈島上找回童年的記憶,并重新發現特呈島的生態價值,讓它成為湛江首屈一指的生態度假區。
“1957年,趙丹、王丹鳳主演的電影《?;辍肪褪窃谖覀儘u上拍攝的?!标惸怯右贿呏v特呈島的故事,一邊帶記者坐電瓶車在島上參觀。
小島深處,小橋流水人家,一會兒是質樸的鄉村生活,一會兒又是度假村的優雅景致。一位同行的記者隨手拍了幾張照片發了微信,朋友圈里立刻有回復:“你去巴厘島了呀,多給我們拍點美圖喲。”
向旅游轉型是湛江灣生態恢復的一個方向。據湛江市政府人員介紹,“前些年隨著經濟活動的增多、養魚場不斷擴大,湛江灣的水都發灰色了?,F在我們的城市口號是‘湛藍的海,湛藍的天’,所以對海灣里的人工魚排進行了清理,一是鼓勵去遠海深海,再就是向岸上旅游業轉型。為此政府投入了3億元開展海灣清障。我們湛江財政很緊張,這3億確實花了本錢?!?/p>
特呈島距湛江市區僅7分鐘船程,具有天然的旅游優勢。在島上負責旅游開發的吳美福說,島上很多漁民買了電瓶車,生意好時一天就能賺一千塊,“剛才你們拍的‘巴厘島’,周末和旺季,客房必須提前訂?!?/p>
紅樹林自然是特呈島的旅游賣點。在“白骨壤”紅樹林前,一批批游客在興奮地拍照留念。在他們的鏡頭里,幾百歲的古樹,不僅是一株株植物,更像是一尊尊文物。
中國的文物,總是失去之后才知珍貴。紅樹林也是如此。以前,那一片片樹林很不起眼地護佑著海岸,可今天,歷經了各類環境教訓,人們才意識到自然生態的價值。
湛江所處的雷州半島熱帶雨林有著同樣的命運。湛江市市長王中丙說:“雷州半島以前生態覆蓋很好,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有華南虎出沒。后來搞‘以糧為綱’,大建農場,生態被破壞,半島氣候變得干旱起來?,F在,我們已啟動實施一項大工程,就是建設萬畝生態雨林恢復林工程,在湛江每個縣市建設萬畝或者十萬畝生態公益林,恢復提升雷州半島生態系統。這樣,雷州半島就不僅擁有綠色生態,還將解決生態防護林問題,并解決干旱和飲水難問題?!?/p>
對陳那佑來說,生態的恢復卻有著另一種意義。
他的孩子現在廣州工作,“我們總不能讓家鄉都成了386199部隊吧”?!?86199部隊”是說男青年出去打工,村里只剩下了婦女、兒童、老人,“等旅游業發展起來,年輕人在自家門口工作就可以了。生態好了,紅樹林回來了,孩子也回來了,多好!”
相傳,南部海洋中曾有一種龜精,興風作浪讓漁民不得安寧。后來,天后娘娘治服了它,然后拔下幾根青絲,玉指一彈,海灘上就生起一望無際的紅樹林,從此,紅樹林成了海洋的守護神,海邊就不怕風浪了。
又有傳說:幾百年前,有人常在海里看到袒胸露乳的女人,另一半身體卻是魚身,相傳這就是海中的“美人魚”,她就住在海灘邊的紅樹林里。但隨著紅樹林的減少,“美人魚”沒了家,現代人也就見不到“美人魚”了。
傳說畢竟是傳說,但揭示的卻是民間質樸的生態認知。今天,這一生態認知的價值,不止適于紅樹林,適于特呈島,適于湛江,也適于整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