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桓
林伯渠,湖南醴陵人,1886年出生,曾跟隨孫中山參加過辛亥革命,1921年加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曾任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新中國成立后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1945年,時年59歲的林伯渠和26歲的朱明在延安結婚。
1960年5月,林伯渠因心肌梗死去世。林老在住院的20余天里,開始并無病危癥狀,思維正常,夫人朱明以為他再治療幾天就能回家調養了,可林老的突然去世,幾乎將她擊倒。接連數天,她常常一人呆坐在林老生前的書房兼辦公室里,一待就是兩三個小時。尤其對丈夫遺體的火化問題上,她一再明確請求不要火化,變換為棺木土葬。她強調,林老雖是共產黨員,但早年也是同盟會員、國民黨員,是有過幾種身份的老人,可以變通對待。
總書記鄧小平在西樓大廳召集有關人員開會研究。前去做說服開導工作的楊尚昆回來在餐廳向劉少奇、朱德匯報時說:“朱明聽不進去,我只好鄭重告訴她,實行遺體火化是組織決定,不是家庭問題。這個規定是在毛主席倡導下,全體中央委員開會一致同意通過并都自己簽名的,包括林老在內。文件尚在,你要冷靜思考,不能違反。”
三個月后,朱明的情緒漸漸平復。鄧小平在林伯渠的追悼會上說他“在每個革命的歷史階段,他都是徹底的革命派,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警衛局領導得到上級指示:林老去世了,對于他的夫人還是要照顧好的,畢竟她也是一位從延安過來的老同志、老干部。
1961年,朱明從南方休養回來的第二天,她對人說:“這次我去南方,時間較長,吃、睡不錯,身體好多了。最近,想著手整理林老的詩稿、書信、文章、講話等資料,如果中央同意能部分出版的話,最好。如不同意,也沒關系,先整理再說。錢的問題,我有,不用操心。”各種跡象表明:她又變了,變得有些驚人。
可是,忽然有一日傳來朱明去世的消息,引起大家議論紛紛,開始界定為“錯服安眠藥過多”,幾天后又說是“自殺”。自殺!太不可思議了,上面不明說,下面當然不敢問,好端端的為何要走上自盡之路?
“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天,康生、陳伯達、江青等開會,離世已數年的朱明此時被叫做“反革命”,而由她牽涉到林老的話也出來了,什么“林伯渠骨子里的舊東西太多”,“直到他去世時,還想著國民黨內的右派朋友”,“表面上他擁護毛主席,實際上是支持同情彭德懷、習仲勛和陜甘寧邊區的一批老家伙的”。
直到浙江省公安廳原廳長王芳的回憶錄出版之后,才真相大白:1954年春,江青在杭州接到一封來自上海署名華東文委的信,信中說,黨的七屆四中全會剛剛開過,高崗、饒漱石反黨集團已經被揭露,中央很快又要審干了,你江青有墮落的歷史,難逃這次審干,我已經寫材料向中央組織部揭發。江青要求公安部門破案,直到1962年才告破,專案人員查了八百多人筆跡,查明信是由林伯渠夫人朱明寫的,事露后朱明自殺身亡。按理朱明無理由寫此信,幕后人因朱明的死而脫身。“三中全會”后,中央組織部為朱明平反,恢復名譽,并指出“匿名信”里寫關于江青的事,沒有錯誤。
朱明這一生,喜在與林老恩愛有加地度過了15年的美好生活;悲在她與林老的年齡差距過大,終不能白頭偕老,并且在已經變化了的特殊環境下不知自我保護,過早告別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