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國,以全球年均最快的城市化速度改變著地球的面貌,城市天際線以每秒的速度發展變換。與此同時,環境污染、交通堵塞、資源短缺等等隨著城市快速擴張而不得不面對的各種城市問題,也成為業界集中討論的話題。2014北京國際設計周開幕展力求從城市的角度切入主題,要看清這些“城市病”的根源,尋找未來的發展之路。
我們總是在思考中國現代城市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從1895年中國第一城出現直到2014年的今天,中國百年城市設計之路在某種意義上兜了一個完整的圓圈。中國城市發展的核心在爭論、更新、實踐了100年之后,卻發現自己幾乎又回到了原點,面對的依然是張謇當年所面對的那幾個老問題:生態、發展、公平、環境。毫不夸張地說,一個城市規劃發展思路對當地國計民生的影響至少以百年計。每一個今日之果,都能在這浩瀚百年中找到它的昔日之因。也只有真正了解了今日城市所扎根生長的歷史土壤,才能對未來家園產生合理的規劃構想。
1895-2014是中國城市自古典向現代跳躍的歷程,而中國古老的城市設計智慧始終貫穿其中。無論是南通“一城三鎮”的布局還是上海衛星城的發展,人工建造都依托于自然條件,因勢利導。“智慧”之于今日的城市規劃,不應只是科技手段的發展和大數據的堆砌,而應體現為“經濟生態的智慧建設”和“人居生態的智慧建設”。我們期待這種建設思想在自然與人的博弈互動中產生巨大的能量。而本次展覽就是對研究和引導釋放這個巨大能量的一份嘗試。
我們要展示中國最真實的城市設計之路。
我們終將回歸人類居住的初心。
“回望百年”篇
從“城市設計”和“生活設計”兩個方面回顧中國城市的百年變遷。“城市設計”選取不同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城市,講述他們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其中的思考和給與當代的借鑒。“生活設計”是穿插在大敘事環境下的一個小型專題展,選取9個與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物品,通過他們的設計歷史來展現中國百姓生活的變遷。
百年設計時間軸
貫穿整個展場的時間長卷每10年一個跨度,共分為10段,涵蓋城市、建筑、社會等多方面重要時間節點。我們在其中嵌入10幅古代城市或人居畫卷,表明我們對于城市的期許是“師法自然、天人共生”,也寓意人們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應不忘居住的初心。
“明日之城”論壇
《明日之城》借用了童明博士翻譯的,PETER HALL爵士的著作的書名,并以此向他以及那些他書中提到的具有遠見卓識,對城市建設發展產生影響,佇立在城市規劃運動的圣賢祠中的名字致敬。這個系列專業論壇的核心主題,是關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人為核心、傳承文化歷史記憶、地域民族特征等問題。我們相信要尋找中國最真實的城市設計之路,終將要從回歸人類居住的初心開始。“明日之城”專業對話的6位嘉賓分別從政府政策引導、城市規劃方法、綠色建筑標準、城市設計哲學等層面探討這一主題,從專業角度展現中國人文精神與智慧及對城市的思考和展望。
整個展覽試圖闡述這樣的觀點:我們認為今日的城市發展,不應是炫耀科學進步的技術泛濫以及模糊目的的大數據堆砌,而應是“經濟生態的智慧建設”和“人居生態的智慧建設”相乘的“智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