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福發


在孫博士的診室中,每天都會接待很多感冒的病人。因為近期天氣寒冷,而且大家都喜歡待在室內,不愛出去運動,導致抵抗力變差,所以這時會很容易病倒。現在的求診患者中,患風寒感冒占大多數。孫博士還特意提醒大家,若感冒不清,更應節制飲食,以免加深病情。
體弱者易受六氣傷身
年約50歲的Derek,是地產代理公司的管理人士,去年10月曾經患上感冒,病癥包括咳嗽、發冷、偶爾有痰。當時Derek即日看西醫治療,過了一個星期病情雖略為緩和,可還是有痰未清。
平日喜好飲食的Derek,最愛大魚大肉,感冒初愈即時預訂自助餐,大吃大喝一番。不過,翌日Derek再度感到不適。咳嗽復發、痰多情況加劇,唯有再求診,醫生處方較強劑量感冒藥。Derek擔心患病期間體力不濟,進餐不時補充肉食,但病情一直輾轉向下,及后來咳嗽使呼吸困難。
經某個醫院診治懷疑轉化為哮喘,處方呼吸道噴劑,Derek前后患病時間已長達兩個月。Derek認為自己一直沒有哮喘,對患氣管病感到疑惑,后轉診中醫,被辨癥為風寒感冒。孫博士指Derek為氣虛體質,因感冒未清,令病情加劇。在通過中醫治療約兩周后,身體已漸康復。
健康提醒
1.常見感冒癥狀
近期較常見的是風寒感冒。風及寒都是現在常見的天氣特性,主要影響肺臟功能,即呼吸道及皮膚等部位。感冒病癥分主、次兩種狀況,風寒感冒主要病癥是患者有發冷癥狀。當身體感到發冷時,冷的感覺是從體內滲透出來,即使患者穿多少衣服都會感覺不夠。至于次要病癥包括頭痛、流鼻涕、喉嚨痛、咳嗽及腸胃不適等。
2.不應大吃大喝
孫博士提醒感冒未清的患者,不應大吃大喝或過分進補。不少患感冒人士常犯一種錯誤,在感冒未完全康復前暴吃,誤以為這樣可以補充體力,其實反而會使身體更虛弱。吃太飽或過分補益食物,容易加重身體負擔,甚至令身體更加虛弱,因而使病情加劇。
而且現在天氣寒冷,身體抵抗力稍弱的時候容易患病,中醫指當中最多人患上風寒感冒。孫博士認為天氣有六種特征,包括風、寒、暑、濕、燥及熱,被合稱為“六氣”。當身體稍弱,即會受氣候所傷,六氣成為“六淫”。 故在感冒未清前,應以清淡食物為主,以剛飽(有飽意)為原則,并補充新鮮蔬果及少量肉食。過往有求診患者,由于過分貪吃,令感冒病情輾轉拖延達三個月未愈。
3.超七日冷發燒要就診
若患者五至七日內發冷發燒未消退,即表示邪尚未祛,其感冒病情仍未走向緩解的階段。孫博士強調,若發冷情況超過七日仍未消退,必須進一步身體檢查,向醫生求證病因。
食療舒緩感冒
感冒未清是棘手問題,孫博士推介兩款食療,可加快舒緩風寒感冒,包括蔥白豆豉粥和感冒身痛方。前者屬于感冒取汗方,可幫助患者身體流汗排毒,以加快病情康復;后者主要舒緩感冒患者所引致的身體酸痛癥狀。
蔥白豆豉粥
癥狀:惡寒發熱、頭身痛、無汗。感冒無汗多半屬于風寒感冒。
材料:連須蔥白十根、淡豆豉三錢及大米適量。
做法:先將蔥白和淡豆豉洗凈,將淡豆豉與大米一起煮粥(水分適量),粥成后加入蔥白,再煮五分鐘即可食用。
用法:趁熱頻服,服后即蓋上棉被。以遍體微微有點汗氣為宜,并將身上汗液擦干,避風保暖。
注意:此粥通陽發汗,針對風寒感冒無汗人士。若風熱感冒有汗出,則毋須發汗。
感冒身痛方
癥狀:明顯惡寒、全身感酸痛(動則加重)、無汗或兼頭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及口不渴。風寒感冒多半發生于冷天。
材料:荊芥、防風、野桔梗、白芷及川芎各三錢;姜活、獨活及生甘草各兩錢;桂枝一錢。
做法:1. 將藥材加水500至600毫升,浸泡約30分鐘;2. 首煎:藥材連浸液加熱煎煮十分鐘,取藥汁飲服;3. 翻煎:藥渣復加稍多于一碗清水煎煮十分鐘,取藥汁飲服。
用法:每日一劑。首煎與翻煎藥汁應在24小時內服完,此為一日劑量。
注意:以三日為一療程,無效者須向中醫求診。
頭痛癥狀 病因解構
一般感冒患者會同時出現頭痛癥狀,中醫指不同頭痛部位,可反映不同病因。
頭痛部位 病因
頭后部,連頸及雙肩 風寒感冒。
前額及眉棱 風熱感冒,伴著熱氣發作。
頭一側或兩側 慢性頭痛。
頭頂 肝陰虛,肝火盛,高血壓。
頭重(整個頭如厚布包裹) 暑濕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