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河南 永城 476600
電針配合康復訓練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41例臨床觀察
李華麗李冬冬姚艷麗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河南 永城 476600
目的觀察電針配合康復訓練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和觀察組41例,對照組采取常規康復訓練,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電針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對兩組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5.12%,高于對照組的75.6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電針配合康復訓練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特發性面神經麻痹;電針;康復訓練;臨床觀察
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是由莖乳突孔內非化膿性炎癥引起,該病治療主要遵循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面神經炎癥并促進神經機能恢復的原則[1]。近年來,電針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運用廣泛,為探討電針治療的有效性,筆者將我院收治的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患者78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對其中41例進行了電針配合康復訓練治療,取得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17~53歲,發病時間均為3d之內。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和觀察組4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平均年齡(35.6±6.2)歲;左部面癱患者18人,右部面癱患者19人;觀察組中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齡(31.4±4.3)歲,左部面癱患者20人,右部面癱患者21人。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發病部位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與對照組在為期2周的治療中,均給予強的松30mg/d,地巴唑20mg,口服治療,每日3次,維生素B120.5mg和維生素B1100mg,肌注治療,每日1次。對照組進行常規康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電針配合,發病1周后采用電針配合康復訓練治療,具體方法為:主穴:太陽、地倉、攢竹、頰車、合谷、迎香;配穴:風熱證加曲池,風寒證加風池,乳尖疼痛加翳風,抬眉困難加魚腰,恢復期間加足三里。各穴均采用常規針刺,平補平瀉,得氣取2組穴位接通電針儀,在選用穴位上夾上電針輸出線,以患者實際耐受為度,留針30min。
1.3 療效評定標準[2]痊愈:面部癥狀與體征完全消失,面部神經支配區域活動恢復正常;顯效:面部癥狀與體征絕大部分消失,面部神經支配區域活動基本正常;有效:面部癥狀得到改善;無效:面部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12%,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5.6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表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是臨床常見病之一,發病率高,該病起病快,在幾小時至1~2天內,面肌麻痹情況最為嚴重,經過1~2周后進入到恢復期,患病3個月以上者易留下后遺癥 。臨床表現主要為眼裂變大,不能作完整的閉眼動作,不能完成噘嘴和吹口哨動作,飲食時湯水易從病側口角漏出。其病因與發病機制并未完全闡明。中醫學認為特發性面部神經麻痹是由于經氣阻滯,靜脈失養,肌肉不能正常松弛引起的,早期治療以疏風散寒、溫通血脈為主。從西醫的角度看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是病毒在機體免疫力下降的情況下侵襲機體,導致面部神經發生炎性細胞浸潤和水腫,莖乳內壓力增大,面部神經變性、缺血引起的。近年來,隱藏在腦神經節中的皰疹病毒導致該病的發生這一說法取得了國內外的逐步認同[3],而用PCR技術已經從患者面神經中檢測出皰疹病毒DNA等種種事實也證明了病毒致病的觀點。
在特發性面神經麻痹的治療中,強的松能有效減輕面部水腫,緩解壓力,維生素B12可以增強神經的營養,加快神經的自我修復。電針可以疏通經絡,激發經氣,還能夠刺激肌肉,引起肌肉的節律性收縮與舒張,達到改善營養與代謝,延緩肌肉萎縮損傷,保存肌肉結締組織的正常功能,抑制肌肉纖維化,增加肌力,防止攣縮的作用。關于針刺時機,有學者認為[4]早期不適合進行針刺治療,需在發病2周后進行,筆者認為正確的針刺方法會有效控制病情發展,故而在發病1周后開始電針治療。康復訓練能夠很大程度上幫助面神經恢復功能。面神經在收到擠壓后產生水腫、變性、脫髓鞘后,其支配的區域肌肉會發生肌力異常,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增強了肌力的訓練,有效增加各個部位的肌力,提高肌肉活動度,增強治療效果。電針與康復訓練的相互配合能夠取長補短,有效的提高特發性面神經麻痹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電針配合康復訓練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龔家俊.兩種方法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并發病毒感染的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0(08):56-57.
[2]陳朋,高漢義,吉秀芹,等.針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療特發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療效分析[J].上海針灸雜志,2009,28(7):392-394.
[3]高鵬,李月霞,劉輝.電針了聯合表情肌訓練治療面神經麻痹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7):3043-3044.
[4]鄧景元,彭宇,范春陽,等.電針配合局部按摩治療急性期特發性面神經麻痹的療效觀察[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4(2):275-276.
R246.6
A
1007-8517(2014)11-0051-01
201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