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屏縣人民醫院,云南 石屏 662200
中西醫結合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征30例臨床觀察
王清
云南省石屏縣人民醫院,云南 石屏 662200
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征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58例婦女更年期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28例。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采用口服中藥湯劑配合西藥治療,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進行觀察比較。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7%,明顯優于對照組的67.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征療效顯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西醫結合;婦女更年期綜合征;臨床觀察
婦女更年期綜合征是一個傳統病名,現西醫學命名為絕經綜合征[1],指婦女絕經前后出現性激素波動或減少所致的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癥狀。其近期癥狀有月經紊亂、血管舒縮癥狀、自主神經失調癥狀、精神神經癥狀;遠期癥狀有泌尿生殖道癥狀、骨質疏松、阿爾茨海默病及心血管病變。而其中最困擾患者的是近期癥狀,尤其以潮熱、心煩易怒,失眠、多夢,心悸、焦慮不安、抑郁等諸多癥狀為主。嚴重影響了圍絕經期婦女的健康和工作、生活質量。筆者臨床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取得一定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58例婦女更年期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28例。參照《中醫婦科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及《中醫婦科學》[3]絕經前后諸證診斷標準,58例中醫辨證為肝腎陰虛,肝氣郁結患者。治療組患者年齡44~57歲,平均年齡47.5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2±0.5)年。對照組患者年齡45~59歲,平均年齡46.5歲;病程1~6年,
平均病程(2±0.5)年。全部患者均為月經紊亂或已絕經,兼見失眠健忘,腰膝酸軟,煩躁易怒,五心煩熱,情緒不穩定,烘熱汗出等癥。排除子宮肌瘤、甲亢、糖尿病、結核、高血壓病、心血管病、精神神經疾病及心腎等器質性及全身性疾病。兩組患者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口服西藥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黛力新)(丹麥靈北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治療,每日2次,每次1片,谷維素片 30mg,Tid,維生素B1片20mg,Tid,維生素E膠丸50 mg,Qd。同時加用補鈣、補充維生素D治療。另外給以心理疏導,調理情緒處理。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自擬中藥湯劑滋養肝腎,舒肝解郁治療。組方:熟地20g,棗皮15g,淮山藥20g,茯神20g,丹皮10g,沙參20g,麥冬15g,仙靈脾20g,杜仲10g,柴胡15g,郁金15g,杭芍15g,香附10g,甘草6g。每日1劑,煎湯約300ml,分3次服用,20日為1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婦科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對婦女絕經前后諸證的療效評定標準。治愈:烘熱汗出,情志異常等癥狀消除;好轉:諸癥減輕;無效:諸癥無變化。總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所采用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7%,明顯優于對照組的67.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表[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女性40歲以后,隨著卵巢功能的逐漸衰退和消逝,體內雌激素水平明顯降低,以致受雌激素控制的組織或器官發生退行性變。90%以上的婦女會出現以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及代謝障礙為主的一組征候群。現代醫學的激素替代療法適應癥雖好,但其禁忌癥、副作用及危險性常使很多患者望而生畏。本病屬中醫學經斷前后諸證范疇,病機因婦女七七之年,腎氣衰、天癸竭,腎之陰陽失調,且常累及心、肝、脾等多臟、多經,故使本病證候表現復雜。本病之本在腎,合并肝氣郁結者十之有九,本方案采用的西藥為抗焦慮、調節植物神經功能及補鈣藥物,加用自擬中藥湯劑,方中熟地、棗皮、淮山藥、茯神補益脾腎;沙參、麥冬滋養肝腎之陰;柴胡、郁金、杭芍、香附舒理肝經郁結之氣;丹皮清虛熱,杜仲、仙靈脾補益腎氣,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從肝從腎治療,最終以達到解除上述因肝腎陰虛,肝氣郁結所導致諸癥,以達緩解甚或幾乎消除本病近期癥狀的治療目標。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征療效顯著,無明顯不良反應,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64-367.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婦科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北京:1995:18.
[3]馬寶璋,齊聰.《中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119-122.
R711.75
A
1007-8517(2014)11-0078-01
201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