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中醫醫院,河北 唐山 063300
耳穴埋豆療法對50例老年骨傷科病人睡眠質量的影響
王愛玲
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中醫醫院,河北 唐山 063300
目的探討耳穴埋豆對老年骨傷科病人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將100例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按常規護理進行護理,實驗組50例病人除按常規護理程序進行護理外,并同時應用了耳穴埋豆改善病人的睡眠質量。結果實驗組病人的睡眠質量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耳穴埋豆用于改善老年骨傷科病人的睡眠質量,安全有效。
耳穴埋豆;老年;骨傷科;睡眠質量;臨床觀察
耳穴埋豆是中醫耳穴療法的一種,是通過按壓王不留行籽刺激耳朵相應穴位,通過經絡傳導,調節人體經絡臟腑氣血功能,達到行氣止痛、寧心安神、調節機體平衡及預防和保健作用[1]。
睡眠是人體的基本生理需要,良好的睡眠對維持生命活動、保持身體健康,促進機體康復具有重要作用。睡眠與人的生理、心理功能密切相關,睡眠紊亂直接威脅著人的身心健康[2]。超過50%的患者認為住院睡眠質量下降,如睡眠時間縮短、易被驚醒和入睡因難等[3]。尤其對老年骨傷科病人來說,由于精神壓力、疼痛的影響、體位的不適等原因,睡眠質量下降尤為明顯。為減少患者痛苦,改善睡眠質量,促進療效,縮短病程,為臨床工作尋找簡單有效的護理措施,我院應用耳穴埋豆的方法改善老年骨傷科病人的睡眠質量,取得了明顯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100例老年骨傷科睡眠質量下降的病人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 例。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65~83歲,平均(73.55±3.12)歲;骨性關節炎8例,軟組織損傷10例,四肢骨折石膏固定病人1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22例。實驗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62~ 87歲,平均(72.83±4.67)歲,骨性關節炎9例,軟組織損傷11例,四肢骨折石膏固定病人9例,腰椎間盤突出癥2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基本情況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常規護理程序進行,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耳穴埋豆護理,治療5天后觀察療效。
1.2.1 對照組 ①保持病室安靜,溫濕度適宜,床單位平整,體位舒適,睡前關燈。②減少不良刺激,盡量減少對病人的干擾,護理操作中做到“四輕”: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說話輕。減少陪人和探視人員,護理操作盡量不安排在夜間,夜間新收及重病人盡量安排在單間。③注意飲食不要過饑或過飽,睡前不要飲咖啡和濃茶,可適量飲用溫牛奶。④睡前協助病人溫水泡腳,可用酸棗仁粉睡前沖服。⑤針對病人睡眠障礙的原因進行心理護理。老年骨傷病人一般會出現焦慮、恐懼、灰心等心理,就此,護士要準確、細致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了解其心理反應,加強溝通和交流,獲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愿意將自己心中的苦衷傾訴出來。對于精神壓力較大、病情較重、經濟困難的患者更多的給予關心和幫助,盡力幫助患者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同時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對疾病的轉歸做到心中有數。
1.2.2 實驗組 在對照組的護理程序基礎上給予耳穴埋豆。①取穴:按中醫經絡臟象理論辨證取穴。主穴選心、神門、皮質下、交感,配穴辨證加脾、腎、肺、內分泌、肝。主穴全取,配穴辨證取1~2穴。②評估當前的主要癥狀、既往史,埋豆部位的皮膚情況,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年齡、體質及心理狀況。③治療過程中埋豆局部有酸、麻、脹、熱等的感覺,治療過程中個別患者可能會出現疼痛、眩暈等不適,要及時告知操作者。④壓痛點探查:操作時病人取端坐或平臥位,遵照醫囑選擇穴位。護士一手持耳輪后上方,另一手用探棒自上而下按其反應區域進行檢查,當壓至痛點時病人出現皺眉、眨眼、呼痛等,操作時手法要輕、慢、均勻。 如探不到壓痛點可用手指按摩一下,再探或在對側耳廓上的反應區探查。⑤埋豆法:用探棒在壓痛點處用力下壓,出現一凹區。以75%酒精常規消毒雙側耳廓,將王不留籽貼敷在0.5cm×0.5cm大小膠布中央,用鑷子挾住貼敷選用的耳穴上。埋豆期間,協助患者定時按壓,每次每穴按壓1~2min,每天按壓3~5次,按壓以出現酸、麻、脹、熱但病人能耐受為度。夏天每1~3d更換,冬天3~5d更換,雙耳交替進行。在治療的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幾點:①貼壓耳穴應注意防水,以免脫落。②耳部炎癥、凍傷的部位,以及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禁用。③對過度饑餓、疲勞、精神高度緊張、年老體弱者按壓宜輕,急性疼痛性病癥宜重手法刺激。
1.3 睡眠質量的測定 2組治療前后睡眠狀況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4],選用其中四個相關因素,包括入睡時間,睡眠間醒來時間,整個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總時間/床上時間×100%)。最后把這四個項目進行組間對比。對2h后無法入睡要求用安眠藥者給予安眠藥物對癥治療。
1.4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時間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者;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者;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足3h者;無效:治療后失眠無明顯改善或反加重者。

2.1 兩組病人的睡眠質量比較 實驗組在入睡時間、睡眠醒來時間、整個睡眠時間以及睡眠效率方面均優于對照組,詳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的睡眠質量比較表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病人的療效比較 實驗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的療效比較表(n=5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正常睡眠已與青壯年時不同。有報道[6]約有42%的老年人主訴睡眠起始和入睡困難。尤其是老年人骨傷科病人,由于高齡、精神壓力較大、病情較重、病程長,疼痛明顯,對體位有明顯的限制;或因經濟困難以及擔心家屬沒有時間照顧等原因,更容易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如睡眠時間縮短、易被驚醒和入睡因難等發生。
《靈樞·大惑論》指出:“衛氣不得入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 提出失眠的病機為“陰陽失于調和”,因此,在“思慮憂愁、操勞過度”的情況下,損傷心脾,陰血不足,心神失養,或因肝火上擾,肝陽上亢,心神不寧,最終導致失眠[7]。中醫認為耳與經絡臟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耳為宗海之脈”,人體五臟六腑均可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位置,即耳穴。本研究所采用心、神門、交感、皮質下為主穴,神門為鎮痛穴,交感穴對內臟功能有調節作用,皮質下穴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心穴具有鎮靜之功效。王不留行籽有活血通絡功效,從而達到寧心安神,鎮靜止痛之功效。由表1可見,通過耳穴埋豆,實驗組入睡時間、睡眠間醒來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整個睡眠時間長,睡眠效率高于對照組,沒有使用安眠藥病人。實驗組通過耳穴埋豆,睡眠質量優于對照組。由表2可見,實驗組應用耳穴埋豆改善睡眠質量下降的總有效率為94%,明顯高于對照組64%,說明耳穴埋豆能有效的改善實驗組病人的睡眠質量,使病人感覺舒適,精力充沛。耳穴埋豆簡便易學,無需特殊設備,王不留行籽表面光滑、硬度適中、花費低廉,避免了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安全無損傷,病人樂意接受。
綜上所述,應用耳穴埋豆,使老年骨傷科病人睡眠質量明顯提高,病人感覺舒適,減少病人痛苦,有利于疾病的治療與康復,安全有效,且價格低廉,簡便易行,是適于臨床應用及推廣的中醫護理技術。
[1]徐文娟,李憲紅.耳穴埋籽應用于不寐的療效觀察與護理.中國現代藥物應用[J].2011,6(5):12.
[2]張守信,金連紅.神經生物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419-424.
[3]趙宏文.100例住院病人睡眠狀況的調查分析與護理對策[J].現代護理[J].2003,9(10):757-758.
[4]張平,杜文海.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實際應用.中華疾病控制雜志[J].2001,4:35.
[5]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99.
[6] Roepke & Ancoli-Israel.Indian J Med Res 2010,131:302-310.
[7]于學慶,陳玉龍.淺談《內經》失眠的證治[J].國醫論壇,2000,15(1):22-23.
王愛玲(1979-),女,主管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6年。
R245.9
A
1007-8517(2014)11-0091-02
201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