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艷
摘要:商法理念主要反映的是商人的世界觀、價值觀,然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我國商法的基本理念又包含了多方面的內容,本文主要從我國國情出發,主要將商法理念概括為六個方面:誠實守信、效率第一、崇尚盈利、權利互惠、思想開放、契約自由,以下將分別加以論述。
關鍵詞:我國;商法;基本理念
前言:理念實際上就是指我們對某種事物的觀點、看法和信念。簡單來說,商法理念主要是指商人的理念,其體現在商業活動中行為模式與心理狀態的綜合。如今的社會是市場經濟為主體,因而現代商法理念是與市場規律相結合的理性精神,由于我國屬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著中國特色的經濟市場,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在這樣的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商法的基本理念應是多樣的、動態的。
一、崇尚營利
崇尚營利的基本理念從古至今一直是商業活動的首要因素,任何商人都以此為基本理念從事商業活動,對于商人來說,如果商業行為不能夠營利,那么一切活動都無意義,商業行為也因此而中止,所以說,在商法體系中對于盈利具有很強的渴求欲。
(一)商法的營利本質和價值取向
商法的主要調整對象是商人以及商人所從事的商業活動,而商業活動最終目的是追求營利,對于不能夠營利的活動就不能稱之為商業行為,商業活動也會隨之中止,所以說,追求營利是一切商業活動的起點,同時也是終點。因此,商業活動的本質就是營利,商人的本質也是營利,營利自然也就是商法的本質。
所謂商人就是商業活動的主體,而商業行為就是商人為了謀取利益而從事的商業活動。商人與普通民事主體最大的區別就是經濟性,他們無時無刻都在為自己謀求利潤,是能夠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他們的目標是追求利潤,追求效益,以達到賺取的目的,商法的效益價值是商法的目標價值,盡可能地實現營利也是商法本身效益至上的立法價值,所以說,營利是商法的本質和價值取向。
(二)營利是商法理念關鍵性因素
對于營利的追求,向來就是商法理念的最根本追求,營利不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重要權利,而且還是商品經濟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營利成為商法理念的關鍵性因素就順理成章,其構成了商法理念的最主要因素,商法理念中營利性主要體現了指導商人營利的基本理念,不斷通過法律制度來規范商人的營利行為,調整商事法律關系,保障正當合法營利目的的實現。
(三)以營利理念貫穿于商事制度之中
商法理念與營利理念之間存在著多個原則并存貫穿在多個商事的基本制度中,與各個原則之間相互聯系,可實現營利目的。首先,技術性原則作為商事中的重要科技精神規范,需與營利理念相互融合,形成規范的商業活動管理,而崇尚營利理念與科技性原則相結合,用科學技術去更好的賺取利益,如今,股票、證券、保險行業盛行,對股票行情的掌控、操作等行為都離不開技術性原則,保險法中的保險金額、保險費用等規則也都涉及大量的統計學、數學的基本原理,具有強烈的技術性色彩,所以說,在技術性原則的基礎上,商法的營利性會實現的更加完美。
二、效率優先
所謂效率優先就是在決定收入分配的問題上,首先考慮效率,把效率當做決定收入分配的第一位因素。在商法理念中,效率優先也是一個關鍵的要素,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追求效率是各個商家的主要目標之一,“效率”一詞是市場經濟社會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概念之一,快節奏的生活要人們凡事講求效率,商業行為也不例外,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效率能夠讓商家賺取更多的利潤。
效率一詞,運用投入產出法比較容易理解,在一定的投入中,產出的量越多,效率越高,也可以理解為在產出給定的情況下投入的越少效率越高,這是對效率最直觀的認識,對于更加理性的衡量效率高低的標準則是在社會資源的配置中使人們的改善情況的提高度是多少,改善的人越多說明效率越高,這種衡量效率的標準包含著社會公平的因素。
效率優先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在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要想不被淘汰,各個商業主體就必須努力提高效率,把效率放在優先的位置上,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而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是資源重新組合的過程,原有的計劃經濟就是因為忽略了效率問題而逐漸被取締,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也是因為效率低下引發的誘因,進而進行經濟體制的改革,把提高效率放在首要目標,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從而大大提高效率。
因此,把效率優先的理念貫穿到我國商法中是必要的,它不僅能夠讓商家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創新思路,改革體制,還能讓企業朝著一個健康的環境中良性的發展下去。
三、權利互惠
權利互惠與崇尚營利的商法理念不同,其主要側重的是社會效益方面的互惠,權利互惠不僅僅指經濟利益上的互利互惠,而且對于精神文化層次方面上也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在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物質財富帶來的滿足和榮耀感,而忽略了精神文明的需求,長此下去,人們精神世界的寸土嚴重貧瘠,人僅僅是營利技術的一個工具,而不再是歷史、傳統、文化中的生存者,不再具有超越意義的創造者。這個精神貧瘠世界中的人們也不再具有自我價值,因此,對于權利互惠理念,特別要強調哲學文化層面。
所謂的權利互惠,主要是將人們的內心私欲置于一個適當的范圍之內,并且將自身的行為也按照相應的界定進行規范,因此在權利互惠中也具有其共同性。權利在自由范圍內既要實現利己、利他,使得每個人成為權利執行的一部分。自由的利益追逐主要是創造幸福,并且需要不斷的同和諧的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環境支持,個人行為則應該在規范之內,不斷的創造既有利于中國人文自然環境,實現集體利益的共同提高[1]。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欲望,有滿足自己欲望的權利,但是人又有理性的一面,因而把欲望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在他人、社會都接受的范圍內去滿足自己的欲望,對于他人、自己來說都是合理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商法上的互惠理念,在于恢復被利己動機下扭曲的人性。在商業活動進行中,堅持權利互惠理念,能夠更好的、公平的、誠信的進行交易,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精神基礎。
四、誠實信用
誠信原則最早起源于羅馬法中的誠信契約,亦為通說。而誠實信用也是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它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而對于商業活動來說,誠實信用更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從古至今,做買賣都講究誠實信用的原則,一方面無愧于心,一方面又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從而讓商業活動繼續下去,創造更多的利潤。
誠實信用不僅是優良的傳統美德,更是商業活動成敗的關鍵因素,一個人如果不講求信用,那么他所從事的商業活動也終將停止,如果一個企業不講求信用,那么等待它的必然是倒閉停產,如果一個國家不講求信用,那么終究會迎來滅亡的結局。所以說,小到個人,大到國家,誠實信用理念都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我國商法中,誠實守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體現出了法律革命,因為誠實守信中主要以“公平”、“正義”、“善意”等來衡量個人的行為是否具有信用,因此誠實守信行為重在執行,完全取決于其行為的方式、言論方式以及語氣表達方式。
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誠實信用理念在我國商法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如今的市場上假冒偽劣產品、虛假廣告的泛濫,歸根結底都是由于商家沒有堅持誠實信用的理念,為了一己私欲,而不顧他人安危的惡劣行為,從哺育兒童的三鹿奶粉到救人性命的皮革膠囊,這一系列令人發指的行為都嚴重考驗人們的內心,因此,正是由于商家誠實信用理念的缺少,導致了市場上的惡性循環。很多人們對于購買的商品都是疑慮重重,不敢輕易嘗試,信用危機已經成為我國市場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要清理市場上的“垃圾”,就要從提高商家意識開始做起:首先,權利在使用過程中要依據誠信來實施,商事主體在行使產權的過程中,要尊重國家、個人以及集體的利益,通過善意的方式來行駛自己的權利,行使權利過程中不能夠損害他人的利益,更不能夠濫用權力;其次,對于義務的履行也需要誠實守信,必須實事求是進行自覺履行義務。例如,保險在進行投保的過程中需要對事實進行客觀陳述,因此投保人在購買保險時需要陳述自身的誠信自身狀況,而代理人在銷售保險時也要如實告知保險的內容,不能夸大其詞。商家在出售商品的時候,也要從實際出發,從長遠出發,保證產品的質量,對于產品功能的介紹也要秉著誠實信用原則如實描述。不能以濫充好,欺騙顧客。
誠實守信屬于對法律規矩的一種補充,因此在誠信原則在商法中具有“彈性原則”,其具有很強的伸縮性。因此對這一彈性原則的斌予,使得司法人員具有了一定的自由裁量,當法律規定模糊或者法律界限不清楚時,可以從商法的宗旨出發,依據誠實守信的公平合理來處理時間的糾紛。例如,商法明確對“合理時間”以及“合理履行方式”進行規定,當處理案件的過程中需要依據誠實信用原則時,則顯得誠實守信在案件處理中的重要性[2]。
五、契約自由
所謂契約是指雙方或多方共同協議訂立的有關買賣、抵押、租賃等關系的文書、條款,它是商品經濟的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演變成各種形式,我國古代買賣的雛形不是用錢來購買產品,而是通過用物來交換從而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所以不需要契約這種形式。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為了進一步的買賣、合作進而用契約的方式達成協議。首先,契約的主體雙方應是平等的、身份獨立的,如果雙方地位懸殊或者具有從屬關系,那么制定的契約也是不合理的。其次,契約的內容也應是平等的,自由的。契約的內容設定應是自愿的,非他人意志強迫的,任何含有特權、歧視、奴役的契約內容都是無效的。總之,契約的建立應堅持平等、自由的原則,這樣的交換才是公平的。
契約自由指的是在建立契約的過程中,有相對的自由,包括締約自由、選擇契約相對人自由、確定契約內容自由和締約方式自由。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民主”二字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人民有極大的民主權,對于契約的制定也有一定的自由,把契約自由作為商法理念的一部分,能夠增進交易信心,減少交易費用,破除身份束縛,擴充私人空間等等一系列的優勢,但是要注意的是,契約自由不是絕對的自由,它要以遵守法律法規為前提,不得損害他人的利益,不得有失公平,不得破壞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等,否則,所謂的契約自由將沒有任何效力,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3]。
契約經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契約自由的界定商法應結合我國實際水平,在契約自由的限制上做到公平、合理。
六、開放統一
商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傳統商法,指的是舊的商人的習慣法。第二個階段是近代商法,這一時期的商法被作為國內法,第三個階段是現代商法,就是新的商人習慣法。從商法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商法在不斷的改革,這就說明商法在產生起就帶有自由、開放、統一的特性,在一定的制度下,商法作為國家法無法發揮其開放統一的天性,在新時代、新形勢、新的市場經濟下,商法又重新恢復其開放統一的特性。
對于商法的制定,要堅持開放統一的理念,因為商業行為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時代、隨之潮流在不斷發展,不斷變化的活動,為了讓商業行為更好的發展,賺取更多的利潤,商法也應隨之不斷更新,制定符合當前商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尤其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中國的市場逐漸打入了外國的市場,經濟更是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與我國的全面開放的經濟體制是離不開的,市場經濟不僅要有統一的國內市場,還要面向全世界的市場發展,因此,從法律也要要求其開放統一,不能固守自封,打破壟斷、封鎖的地方保護主義,開放國門,讓商品和生產要素能夠自由的流通。
經濟的自由發展才能讓國民經濟水平有所提高,而作為規范市場經濟的商法更要堅持開放統一的理念,現代商法是時代的產物,是商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我國商法也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代商法,發揮其有效的職能,讓我國市場經濟朝著國際化、自由化、開放化的方向發展。
結束語:
總之,我國正處于不斷發展時期,社會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的同時,要保證其良性、有效的運轉,商法作為規范商家行為的法律條文要更加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建立與之相應的商法理念,在全社會營造一種祟尚營利、契約自由、權利互惠、誠實信用、效率優先和統一開放的商法理念,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快速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淑華.論我國商法的基本理念[J].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2011(6);22-23.
[2]陳靜波.論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法基本原則[J].行政與法,2011(2):11-13.
[3]王楓云.商法的基本原則探析[J].江漢論壇,2012,(3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