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摘要:日本的歌舞伎其地位相當于中國的京劇,在日本擁有非常高的群眾基礎。作為日本的國粹,歌舞伎已經作為日本的獨有戲劇成為該國無形的文化財產,也是全世界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本文從日本歌舞伎的發展歷程入手,淺析歌舞伎的特點和它在日本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日本;歌舞伎
引言
談到日本的歌舞伎,我們所能聯想到的第一副畫面大概是這樣:一群身著民族服裝的日本歌女,腳踏木屐,臉涂白粉,在絲竹聲中或淺吟低唱,或姍姍起舞,回眸一笑間,萬種風情。這樣的場景是在日本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中所描寫的歌女的場景。大多數的讀者對日本歌舞伎的直接了解多是來自電影《藝伎回憶錄》中對日本歌舞伎的介紹。雖然電影是一種藝術的夸張,對日本歌舞伎真實的生活并沒有完全的客觀的介紹。在日本傳統的文化藝術中,從一度是妓女的演藝成為大雅之堂的高尚藝術,非歌舞伎莫數了。今天,它已經走過了整整400年的歷史。所以,本文從歌舞伎的發展歷程入手,淺析歌舞伎的特點和它在日本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意義。
一 日本歌舞伎的發展歷程
日本的歌舞伎的發展在日本已經有近400年的歷史,關于它的最早的起源在學術界尚沒有統一的說法。比較公認的觀點是在日本的江戶時代,有一個舞女阿國開始在音樂伴奏的舞臺上進行舞蹈的表演。由于這種表演有著很強的可觀賞性。所以,一時被其他靠演藝為生的歌女們的追捧和學習,這種歌舞伎表演就開始流傳下來。
在歌舞伎的發展歷程中也經歷了一些坎坷和變革。人們根據歌舞伎的表演水平和演藝性質將歌舞伎進行了不同的分類。其中,地位比較低的是游女歌舞伎,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中所描寫的歌女大致就屬于這一類。由于在江戶時期,很多女性在出演時,有從事色情交易的事情發生,所以政府規定:女性禁止從事這種性質的歌舞表演。于是,男子作為歌舞伎演員的時代到來,他們被稱為若重。
由于,這些男演員長相大都俊美,難免發生不倫之事。出于對未成年男性的保護。在15世紀中葉,日本政府再次頒布命令:禁止未成年的男性出演日本的歌舞伎表演。在這一政策的指導下,日本的歌舞伎以成年男性為主要的演出人員。這些成年男性一般會留一種特別的發型,俗稱野郎頭。于是他們就被社會稱之為野郎歌舞伎。從此,他們的這種造型和表演風格得到了繼承和發揚,一直到今天,日本的主流的歌舞伎表演還是由男性作為主要的演出陣容。
即使到了日本的明治時期,雖然這種以男性為主的表演特色曾經進行過嘗試性的突破。但由于,觀眾根深蒂固的審美心理。這種“男扮女裝”的表演特色還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留。一方面是歷史文化傳統流傳下來的習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男性反串女性的表演會給觀眾帶來更多的藝術想象和彰顯藝術表演本身的魅力。
隨著歷史的進程,日本的歌舞伎在元祿時代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這期間產生了很多著名的歌舞伎演員。比如擅長表演愛情劇的坂田藤十郎,還有擅長表演武打場面的初代市川團十郎,這樣的快速發展持續了有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好景不長,在這時代以后,日本的歌舞伎發展遭遇了瓶頸,發展明顯滯后。直到著名作家把凈琉璃的表演技巧融入到歌舞伎的表演,凈琉璃也是日本三大國劇之一,例如開始強調演出服裝的設計,舞臺的搭建,音效的配合等等,這些又為日本歌舞伎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后期,日本的歌舞伎經過了寬政時代的發展,表演團隊的中心向江戶轉移,出現了一大批著名的歌舞伎演員。其中,比較著名的是四世鶴屋南北,他在歌舞伎的作品設計中開始加入很多現實的元素,表達了很多社會底層大眾的心聲。
明治維新以后,大批從國外回來的留學生發現西方的很多國家都有著自己的藝術特色,或者說叫藝術品牌。比如說,在中國有婦孺皆知的國粹京劇,在南非有讓人熱血沸騰的桑巴舞,就連和日本距離很近的夏威夷都有自己的特色草裙舞等。日本政府開始借鑒西方對歌舞藝術的重視,重新審視了歌舞伎在日本民族文化的代表地位,決定大力發展歌舞伎的表演事業。從此,日本的歌舞伎走向了發展的快車道,直到今天。
二 日本歌舞伎的影響
1 對傳統道德教育的頌揚
和所有的藝術表達形式一樣,日本的歌舞伎的主要的曲目的內容大多來自于現實的素材。因此日本歌舞伎的表演主題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內容:反映老百姓的生活起居和愛恨情仇;對歷史劇的再加工,借古諷今,引發大眾對于歷史的思考;根據民間忠義故事的改寫,來頌揚傳統的“仁義禮智信”。這些表演通過日本國民喜聞樂見的生活題材,透過藝術的加工和精彩的表演,更容易讓傳統的文化道德觀念深入人心。很長時間以來,日本歌舞伎在舞臺上的表演就是一種通俗化的思想教育課。現在日本國民的道德素質水平處于一個比較高的水平,日本的歌舞伎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在日本的歷史文化中,武士道精神曾經一度是日本歌舞伎表演的主要內容。這種藝術的表達形式讓忠君愛國的武士道精神得到了極大的推廣。由此可見,藝術的宣傳力量是多么的大。隨著,日本軍國主義開始統治日本。日本的歌舞伎中的大量的為國盡忠的表演,激勵了很多盲從的日本武士,他們在亞洲犯下了滔天罪行,在這其中,日本歌舞伎的鼓動宣傳起著很大的作用。所以,在美國接管日本后,嚴禁日本歌舞伎的表演。直到后期,在民間團體的呼吁和支持下,日本的歌舞伎表演再次登上歷史的舞臺。它們以獨特的藝術特色和精心的舞臺設計和布局贏得了國內外很多觀眾的喜愛。至此,日本的歌舞伎又重新找到了發展的方向。
2 對日本民族藝術的升華
再一次崛起的日本歌舞伎,迸發出了更強大的生命力。它們對歌舞伎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藝術標準。一方面是繼承和發揚傳統的歌舞伎表演的精華,讓它在新的舞臺大放異彩。另一方面,開始向周遭優秀的表演曲目進行借鑒和學習。尤其是向中國,這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和優良的曲目品種的大國進行學習。在對傳統的表演進行改革的基礎上,他們融入了一些中國特色,比如京劇中的京腔和京韻,比如說,黃梅戲中的聲線和身段,比如說,川劇中的雜耍和變臉,都成為了日本現代歌舞伎的表演特色,吸引了更多的歌舞伎的愛好者。
與此同時,日本的歌舞伎表演與時俱進,在表演過程中開始借助現代的媒體設備來輔助進行藝術的表演。比如,數字化屏幕的使用,激光三維照明技術都為舞臺的設計提供了助力,整場表演下來讓人如沐春風,身臨其境,歌舞伎表演的藝術張力,有了質的飛躍。這種表演,強調了戲曲效果的姿勢、動作、眼神以及它的擺架子、玩特技和夸張的出場、快速的換裝、神奇的轉變,這些都為歌舞伎表演的欣賞提供了更大的技術支持。
3 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歌舞伎作為一種藝術的表達形式,在日本已經走過了近400年的歷史,期間多次被政府叫停的主要原因是歌舞伎的表演內容包括從事歌舞伎表演的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所以,我們發現,作為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代表,日本的歌舞伎表演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要走。一方面,我們要看到日本歌舞伎表演的精粹,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規范日本歌舞伎的表演內容和提升歌舞伎表演者的從業素質。只有在健康文化和理念的引導下,日本歌舞伎,這一世界文化遺產才能真正的實現長足的發展。歌舞伎評論家指出,歌舞伎的改革,一方面要保存古典中的精髓部分,否則就不能稱為歌舞伎,而是新劇。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觀眾的要求,各種新流派的歌舞伎的出現將成為必然。
結語
日本歌舞伎經過漫長的歷史歲月的洗禮,今天在全世界的舞臺上正綻放出奪目的光彩。一個有著優秀傳統的民族是偉大的,一個有著優秀傳統文化,卻將其束之高閣的民族是可悲的。日本歌舞伎能夠在今天的21世紀還能如此受到大眾的歡迎,不能不說其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作為有著同樣優秀傳統文化的我們,如何實現歷史和現實的接軌,如何讓傳統的藝術曲目讓更多的人,特別是更多年青人的接受和喜歡是擺在藝術工作者面前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從這一點來看,日本的歌舞伎的發展歷程,似乎會給我們一些啟發。
參考文獻
[1] 唐則銘.《日本歷史》.[C].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2.
[2] 石橋健一郎.《歌舞伎見どころ聞きどころ》.[C]. 淡交社.1993
[3] 佐藤真治.《日本の風俗民情録》.[C].東方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