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楓
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后,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德國迅速完成了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占領。為了維護占領區統治秩序的穩定,納粹德國從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進行統治和管理。這種野蠻粗暴毫無人性的管理方式為后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納粹德國;占領區;管理
引言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為了實現對占領區的控制和管理,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推行它的納粹政策。這些政策給占領區人民造成了無法磨滅的創傷。從根源來看,這些統治政策的背后都有一個統一的統治思想。這種納粹主義的思想,主要包括希特勒所鼓吹的優等民族理論,所以在占領區的所有的控制和管理措施都是為了實現對劣等民族的消滅,這也是在占領區中設立集中營對猶太人進行大屠殺的原因之一。這種納粹思想的另一方面是鼓吹國家意志,也就是對希特勒這個國家元首的絕對服從,通過暴力和戰爭的手段來達到多占領區的統治。這種思想的具體表現就如希特勒,在入侵蘇聯時,曾經對部下形容說:我們所占領的地區,就是一塊蛋糕。我們要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切割。他把這種切割描述為:統治,管理和榨取。本文具體分析納粹德國對占領區的管理在經濟、政治、文化的管理極其作用。
一 納粹德國對占領區從經濟方面的管理
納粹德國把被占領區的金融機構通過以下方式來進行掠奪和控制。一方面是把一些重要的金融機構直接進行合并,歸自己所有。另一方面是派管理人員入駐進行監管,左右著這些金融機構的管理政策,無論是通過直接兼并的方式還是通過派員監管的方式,雖然在管理方式上不同,但本質上來講,都是納粹德國的金融工具。他們的存在就是隨時為納粹德國的擴充和統治提供經濟上的支持。除此之外,為了最大限度的掠奪被占領區的經濟資源,納粹德國在被占領區強力征收各種賦稅,例如每天要求被占領區法國或波蘭征收上億的占領稅,除此之外,那就是赤裸裸的搶劫,各種資源,包括占領區的黃金、外匯儲備以及各種可變現的金屬甚至生產設備等。被占領區在二戰期間,通過這種方式失去的直接物質財富就已經超過數十萬億。
具體來說,當納粹德國戰領一個國家和地區以后,他會首先奴役占領區的人民把他們當作勞動力,去為他們修倉庫,修碉堡,修飛機場,制作戰斗服裝等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崗位。另外除了掠奪勞動力資源外,納粹德國還大肆搶奪被占領區的資源例如,煤礦、鐵礦,石油特別是一些必須的軍需資源。他們奉行以戰養戰的政策,在占領區,他們首先會做的是,強化占領區的銀行、金庫,把大量的現金和貴金屬占為己有,以便為擴充軍備提供足夠的支持。
二 納粹德國對占領區從政治方面的管理
從政治上,納粹德國首先在占領區建立親德的傀儡政權,推行納粹德國的獨裁統治。在占領區,納粹軍方是最高的權利擁有者,雖然在法國和波蘭還存在著所謂的政府,但這種政府只是納粹德國的統治工具,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傀儡政權。納粹德國會根據自己統治的需要來安排自己的心腹力量進行對被占領區要害部門的監管和控制并為了最大限度的實現統治秩序的穩定,大量地裁撤被占領區的官員和進行機構的精簡,來提高對被占領區的實際控制能力。
除此之外,需要格外說明的是,納粹德國還在占領區設立特別警察。這些特別警察的主要任務就是用來監督和鎮壓任何威脅占領區穩定的社團或派系,并且推行嚴格的種族滅絕政策。限制猶太人的發展并設立殘酷的集中營,進行大面積的屠殺,讓原本不過百萬的猶太人群,在二戰結束后,總人口還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其中比較著名的是位于波蘭西部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根據戰后數字的審判可以得知至少有五百萬的占領區的居民死在集中營里,其中多數是猶太人。
另外,納粹德國在占領區設立嚴格的統治區域管理。特別警察被賦予高度的權利,帶領蓋世太保搜尋反抗納粹德國統治的人群,而且實行殘酷的“連坐”政策,當發現一個反納粹戰士時,這個戰士接觸的所有人都要被殺害或者送往集中營,遭受更加慘無人道的迫害。
德國納粹分子為鎮壓異己和推行種族主義,在被占領的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眾多集中營。集中營也被后來的研究者稱為“死亡營”,通常建有用于大規模屠殺和進行人體試驗的毒氣室、尸體解剖室和焚尸爐。二戰期間,這些由納粹德國建立的集中營奪走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成為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這些都是納粹德國為了更好的維護被占領區的治安穩定,也為了推行希特勒所推行的“反猶”和“排猶”的政策,被占領區內所有的猶太人會被強制送往集中營,在那里無論是婦女和兒童都會遭到摧殘和殺害。納粹德國為了提高殺人的效率,還發明了各種讓人毛骨悚然的殺人武器,比如,毒氣室或者火化爐等等,在殺害以后還會把尸體的脂肪加工成肥皂,死者身上的貴重金屬包括戒指,金牙等都會被專人揀選,從這些人間地獄中的遺址上,至今還有一個叫作:殺人墻的建筑,這面墻前,至少有上萬人倒下。
三 納粹德國對占領區從思想文化方面的管理
為了實現對戰領區思想文化上的統治,納粹德國設立各種法西斯組織來進行占領區的法西斯化和民族的同化。具體表現在,強迫占領區居民加入法西斯組織,讓他們在組織中進行洗腦和同化,并提出,加入這些組織是保證生命的前提條件,好多人在納粹的嗎暴力恐嚇下,被迫加入這些組織,并被要求積極工作來向元首效忠。
除了在組織上進行文化的統治外,納粹德國還搗毀了占領國家和地區的學校、報社、電臺、和高校或者把他們改造成輿論統治的工具,進行納粹文化的宣傳,這種宣傳表現在被占領區就是公共傳媒的控制和壟斷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對話語權的絕對控制。這種輿論控制的直接思想是通過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來對納粹德國的愚民和奴化政策進行包裝和粉飾,神話希特勒的元首色彩,并鼓吹暴力個強權政治。然后通過強制推行這種納粹的反動思想來實現被占領區人民思想和意識的鉗制、束縛從而最終達致思想和意識的統一。
這種思想的控制讓納粹在占領區的統治從思想上消除了被占領區人們的反抗意識。通過這種文化思想的控制,讓占領區的人們形成一種假象,讓他們相信納粹德國的到到來是為他們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且他們的生活秩序和以前一樣,并沒有因為納粹德國的到來而收到影響和破壞,這種輿論思想的控制,正如希特勒的得力助手戈培爾,這位希特勒的教育和宣傳部長在一次納粹德國內部會議中所說的那樣:我們在占領區,不能僅僅了解那里的人們想寫什么,還要去引到他們的思想按照我們的意圖去思考。控制了一個人的思想,也就控制了這個人。
在文化方面,納粹德國在占領區推行德語政策,有人在大街上用不是德語的語言打個招呼都會被處罰,嚴重者還會被投進監獄。在青少年的教育上,推行納粹的奴化教育,日爾曼化。大肆鼓吹日耳曼年民族的優越性并美化希特勒的納粹主義思想,大肆銷毀和摧殘任何的進步主義書籍,封殺所有的威脅其對占領區統治的思想,輿論的傳播。在教育體制上,取消高等教育,規定中小學生只可以學習一些數學或實用的技術,為他們的統治服務,特別在文化中注重軍國主義的思想,誘導心智不成熟的學生參加軍事訓練,并隨時派到戰場,充當納粹帝國主義的殺人工具。
結語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在占領區的管理可以說是慘無人道,讓后人從人性上難以理解這種法西斯主義的暴行。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這些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管理政策在當時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的。有專家曾經指出,如果不是因為,納粹德國在軍事上的失利,這種納粹的統治政策將會維持納粹德國維持更長的一段時間。由此可見,這種管理的效果和背后文化的可怕性。如果一個民族,從語言到文字都被另一種意識形態所控制,那么這個民族的歸屬感將會從人們漸漸淡忘的記憶中消失,一旦這種歸屬感完全喪失,那么這個民族的屬性,這個民族的獨立性以及這個民族所具有的要實現民族獨立而進行的反抗精神講不復存在,這是比戰爭更可怕的東西,這也是納粹德國對占領區的管理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更是一種教訓。
參考文獻
[1] 王紀偉《希特勒種族政策淺論》2011,4
[2] 阿道夫·希特勒 《我的奮斗》
[3] 許曉瓊《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原因研究綜述》2009,12
[4] 朱庭光 《法西斯新論》 重慶出版社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