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欣欣
摘要:日本的茶文化始于中國,早在1000多年前,中國的茶文化就已經漂洋過海傳到了日本國,中日兩國的茶文化相得益彰有著悠久的交流歷史,本文從日本茶文化的發展歷程分析其源遠流長的茶文化。
關鍵詞:日本;茶文化
引言
茶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養生之佳品,從神農氏偶然之間發現了茶的沁人心脾的獨特味道到現在,茶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作為中國的一種文化標志傳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可以說,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茶。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國,茶早在漢唐時期就已經傳入日本,作為中日間友好交流的一個紐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茶文化在日本落地生根,除了具有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外,又在歷史文化的洗禮中,賦予了獨特的茶文化。本文將以日本茶文化的發展歷程為出發點,簡要分析其獨有的茶文化特色。
1日本的茶文化歷程
文化的產生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段很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和中國茶文化一樣,日本的茶文化也經歷了近千年的發展歷程。
首先,日本的茶文化始源于日本的奈良時代,也就是當時中國的唐朝中期,起初是有一些來中國學習的日本留學生。回國之后把從中國帶回的茶的種子,播在了神社旁邊,出現了日本最早的茶園,在煮茶、飲茶的過程中與茶有關的文化也慢慢開始傳播。以日本的弘仁年代為茶文化發展的黃金時代,在當時,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的代名詞。這時候,茶文化的傳播僅僅限于日本的王公貴族和達官貴人,其模仿的主要對象還是中國唐朝的種茶、飲茶的形式,參考的主要文獻是陸羽所著的《茶經》,可以說和當時的中國在茶文化方面是一脈相承。奈良、平安時期,日本接受、發展中國的茶文化,開始了本國茶文化的發展。飲茶首先在宮廷貴族、僧侶和上層社會中傳播并流行,也開始種茶、制茶、在飲茶方法上則仿效唐代的煎茶法。日本雖于九世紀初形成“弘仁茶風”,但以后一度衰退。
其次是日本的茶文化到了鐮倉、室町、安土、桃山時代,在這幾個時代的發展歷程中,日本茶文化的發展已經具備了自己的雛形。歷史上有這么幾個人物為日本茶文化的奠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例如,在鐮倉時代時代,有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茶書作品問世,書的名字是《吃茶養身記》,該書的作者是曾經兩次來到中國來進行實地的考察和學習的榮西大師,在那一個武士掌權的時代,榮西憑借自己的智慧將自己飲茶的心得和在中國的體驗介紹給了更多的日本國民,這次茶的文化開始從日本的上層社會飛入了尋常百姓家,成功地實現了茶的普及,因此,在日本,人們奉榮西為日本的茶的始祖,這也是當之無愧的。在隨后的室町時代,日本的茶文化興起一股“斗茶”的風潮,這是模仿當時中國宋元時期的產物,特別是在室町時代前期,豪華的“斗茶”成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但是,與宋代文人們高雅的斗茶不同,日本斗茶的主角是武士階層,斗茶是擴大交際、炫耀從中國進口貨物、大吃大喝的聚會。這個階段的“斗茶”,其實是一種變相的炫耀,在“斗茶”過程中,各家各派逗的不僅僅是茶藝水平的高低,比的更多的是來自中國的進口茶具。后來隨著幕府將軍的提倡和支持,“斗茶”也登堂入室,有了自己的表現空間,也就是現在人比較熟悉的茶室,這種茶室的產生對日本的茶文化中的茶禮的確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就是日本書院茶產生的標志,從此,日本的書院茶將日本的民族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茶文化。
在佛文化盛行的日本,在室町時代末期的末期和茶文化有了極好的交融。這主要得益于以珠光為代表的日本茶文化的祖師們。珠光是佛家弟子,對佛道有著很深的領悟,后來他通過悟性將佛家的禪的思想對茶文化進行了進一步的升華,這為日本的茶文化尋找到了理論基礎,從此茶與禪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日本的茶文化走向了發展的快車道。后來,武野紹鷗繼承衣缽,成功地把日本民族思想中的樸素和素雅的追求融入茶文化之中,為日本茶文化的民族化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再次,日本的茶文化走到了安土、桃山時代。這是一個動亂的時代,武士之間的爭斗不斷,令人驚奇的是戰爭反而促進了日本民族間的大融合以及文化藝術特別是茶文化在民間的廣為傳播。而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由于其獨有的靜氣養神的作用而成為了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在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中,對茶文化、茶禮儀的學習稱為他們必須要學得一門課。這個期間,另一個茶文化的推廣大師千利休在繼承和發揚上一輩祖師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對茶文化的內涵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和補充,讓茶文化還原到其最初的本真狀態,拋卻世俗框架的茶文化在理論上進一步得到了凈化,這一點千利休大師作為茶文化的傳播和推廣者,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最后,在千利休大師去世后,日本的茶文化在他的幾個弟子的推廣和發揚下,呈現了百花齊放的發展壯觀。例如,他的兒子開辟了武士道流派的茶文化,當時稱為三千家是日本茶文化的發展中樞,促進了日本各個茶流派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其間門下弟子中還有著名的茶室設計大師小掘遠州,他設計并建造當時代表日本茶室最高水平的桂離宮,對后世還有很大的指導和借鑒意義。這一時期,從整個日本茶文化的發展歷程來看,是日本茶文化發展最為輝煌的時期。它為日本茶文化在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日本茶文化的特色
雖然日本的茶文化起源于中國,但在其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具體表現如下:
首先,日本的茶文化和禪文化有著很緊密的聯系。由于,日本的茶文化在產生之初就是有一些寺院的僧人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形成的,所以,日本的茶文化與佛教文化有著很深的淵源。尤其是,在日本的動亂時期,武士一躍登上了歷史的舞臺,起初曾占統治地位的皇宮貴族們經歷了人生的失意和落魄。在這期間,茶作為一種特有的心靈的安慰劑幫助他們看破紅塵,逃離世俗的愁煩勞苦,在茶文化中實現心靈的皈依。
其次,日本的茶文化和禮儀道德有著緊密的聯系。日本向來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在茶文化中也有著非常具體的表現。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范和理想。”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的“和敬清寂”,用字簡潔而內涵豐富。例如,為了表示對來賓的尊重。整個茶會期間,從主客對話到杯箸放置都有嚴格規定,甚至點茶者伸哪只手、先邁哪只腳、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個格子里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而且在日本的茶文化中,飲茶,煮茶都有著煩瑣的規程,例如茶葉在煮泡以前務必要碾得精細,茶具的外表要擦得干干凈凈,在布置茶室的過程中,要注意細節的把握。比如,插花要根據季節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份、年齡和文化教養等來選擇。茶藝師的展示動作要規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這些在茶文化中的具體要求,都是為了體現主人對客人到來的歡迎和尊敬。
最后,日本的茶文化對器具有著很高的審美要求。在日本茶文化的發展歷程中,從起初對茶葉品種的追求到對煮茶、煎茶器皿的追求,日本走過了從攀比奢華到返璞歸真的審美歷程。起初,大量唐物宋品運銷日本,茶碗、陶器、扇子、硯臺、檀香、蠟燭、鳥器、刀、錢等等,雖然提高了“斗茶”的趣味性,但也因此出現了豪奢之風,一味崇尚唐物茶會,輕視倭物。很多茶文化大師以身作則,崇尚簡樸。特別是在珠光等茶文化推廣大師的帶動下,日本的茶文化真正的告別的“斗茶”的時代,茶文化中的華麗之風漸漸減去,古樸之風慢慢流行開來,開始注重本國瓷器的古典實用之美。
結語
日本的茶文化雖然來源于我國的華夏文明,但其在漫長的發展歷史過程中,不斷吸收和借鑒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精髓,使其具有東方文化之韻味的同時,和而不同。從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出發,將茶文化與佛教文化以及禮儀文化和審美藝術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它自己的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為整個世界的茶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滕君:日本茶道文化概論 東方出版社 1992年版
[2] 鴻宇:說茶之日本茶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5年版
[3] 伊藤古鑒:《茶和禪》,冬至譯,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
[4] 日本茶道相關介紹 百度網 2014.7.20日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