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要】本文從新聞場域的視角對社會轉型期的新聞記者角色認知的現狀進行了闡述,指出記者的角色認知是受到新聞場域中權利的影響的。場域理論中較為全面的呈現了轉型期記者角色認知的所有狀況,指出了權力對記者存在著一定的控制作用,同時也指出了記者用來對權力進行應對的空間,為記者發展專業主義提供了指導。
【關鍵詞】社會轉型期;新聞場域;記者;角色認知
記者的角色認知受到歷史、現實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通過對轉型期記者角色認知現狀的研究,使記者能夠正確定位新聞環境與自身角色。當前,新聞場域中的記者角色認知在權力的博弈之下呈現出了兩極化的現狀,記者是新聞場域中的行動主體,一方面與權力存在著合謀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存在著抗爭的關系。
一、當下的新聞場域
在社會轉型期中,新聞場域中存在著三種力量,分別是政治方面的宣傳管制、市場經濟方面的利益驅動、新聞從業者方面的專業主義追求,這三種力量共同影響著新聞報道,形成了當前新聞場域中權利制衡的格局。
(一)以政治權利為核心的新聞場域
中國的新聞記者在新聞教育過程中對政治意識與政策規制等而具備了天然的政治情節,第一,在整個新聞教育的過程中都貫穿著政治權利規訓;第二,在新聞生產中的政治權利統治合法化;第三,在新聞場域的結構中,政治權力從縱向與橫向方面共同形成了“網格式”控制。
(二)以經濟權力為主導的商場化場域
既是事業單位又是文化產業的定位使得很多的新聞記者存在認知方面的矛盾。第一,市場化促進了記者發展的專業主義;第二,市場經濟與政治權利相互結合的社會情況之下,經濟權利干擾了新聞記者的獨立性;第三,傳媒產業的市場化使新聞場域與經濟場域之間出現了相互依存的關系,導致了經濟權力對記者的影響有利有弊。
二、權利博弈下的新聞記者角色認知出現兩極化
在權利博弈的場域中,記者在針對新聞專業主義這個觀點的過程中并沒有達成統一的共識,相反的是出現了認知方面兩極分化的情況,一方面在角色認知方面認為需要介入,另一方面認為需要中立。介入型的記者強調的是職業理想,比較看重記者所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有著推動社會變革與轉型的強烈愿望。中立型的記者更加注重的職業所具有的專業與獨立的特性,是記者對事實進行記錄的職責,這種類型的記者認為自己不應該介入到新聞事件中,自己的職責僅僅是對信息進行比較客觀與全部的提供,而其中的一些需要進行判斷的內容則交給公眾來進行。在權力博弈的場域中,這兩種記者角色之間并沒有明顯的分界。
三、新聞記者實踐新聞專業主義的抗爭策略
(一)報道事實策略
為大眾提供新信息是新聞媒介的社會功能之一,實事求是地對當前發生的事件進行報道,從而防止流言的散播。當前,新聞記者都必須奉行報道事實的新聞理念,同時也是對權利控制進行規避的技巧與手段。在事實報道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證據采集,通過多個證據的采集來對事實進行有力的證明。在涉及到批評性的報導時,在報道的過程中需要對不同的新聞信息進行平衡與客觀的處理,在出現事后官方追究的情況時,能夠為自己提供強有力的報導證據。
(二)時機選擇策略
對時機與分寸的選擇與把握能夠對新聞記者的策略進行充分的體現。在我國新聞網格式的控制之下,會出現新聞發布禁令的情況。記者可以利用事件發生與禁令發布之間的時間對事件進行報道,突破這種新聞控制。如果在發布禁令之前并沒有對事件進行發布,可以在得到禁令之后繼續進行采訪,等到可以發布的時間再進行發布。在權利對新聞進行控制的情況之下,時機選擇策略不失為一種靈活的新聞生產方式,尤其是隨著網絡的興起與普及,更加有效地抑制了禁令。
(三)隱藏文本策略
記者在新聞實踐過程中通常都會對文本進行加工,而這個加工的工程則不可避免的摻雜一些記者的主觀因素,記者會通過特定的話語策略來對自己的意見進行表達,將自己的觀點通過文字的編輯之后隱藏在報道之后。中國古人一直以來所奉行的“春秋筆法”正式這種隱藏文本策略的標準體現。
在媒體進行一些批評式的報道時,往往會通過“正話反說”、“綿里藏針”等方式對自身的觀點進行隱晦的表達。此外,中性詞匯的利用也是一種隱藏文本的方式,通過中性詞匯來對事實進行闡述,在文本中不夾雜記者的情感,強調報道的客觀性,運用文章的邏輯性對真相進行有力的呈現。
(四)合作突圍策略
不同單位的新聞媒體記者之間并不存在具有營銷力的組織,但這并不代表媒體之間不存在著聯系,這些特定的聯系會促使不同單位的新聞媒體記者形成一種記者群體,這種記者群體固定在較小的范圍之內,而且這些記者群體之間的關系較為松散。在出現重大事件之后,媒體記者之間會通過相關聯合來降低風險。
我國不同地區的媒體之間存在著區別,不同的媒體所受到的管制力度也不相同。媒體對地方政府的監督過程中,本地政府僅能夠對涉及到本地政府的實現嚴格管制,但并不能夠限制媒體對其他地方的政府進行監督。
總結:
當前,在權利進行斗爭的過程中,在新聞場域中存在著三種構建與消解記者欣慰專業主義的權力,分別是政治權力、經濟權力與網絡權力。在權利共存與斗爭的新聞場域中,記者的角色認知呈現出兩極化的趨勢,分為介入型與中立型。在我國當前的新聞場域中,記者在新聞事件的過程中能夠通過一些合適的策略的采用來對新聞場域中的各種權力進行抗爭與改變,從而體現出這些新聞工作者所具有的能動性與主動性。
參考文獻:
[1]王賀新. 新聞倫理、職業道德與規范研究的知識地圖——對1979年到2011年新聞傳播類四大期刊相關文獻的計量分析[J]. 新聞大學,2013,01(34):138-148 .
[2]張志安,沈菲. 媒介環境與組織控制:調查記者的媒介角色認知及影響因素(上)[J].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09(75):39-45 .
[3]方亞. 中國記者職業角色的演變[J].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1(56):2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