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強
摘要:“豬生象”故事在固鎮縣境內流傳較為久遠,筆者認為固鎮先民借其在傳遞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淳樸信念之余,還具有較為深刻的內涵,集中表現在科學知識缺失、對統治階級不滿和對原始生殖崇拜敬畏等涵義。
關鍵詞:固鎮;豬生象;涵義
固鎮縣位于安徽省北部,境內歷史文化遺跡極為豐富,地方掌故或神話傳說很值得一說。筆者在此就“豬生象”故事進行分析,不妥之處,敬請方家批評。
“豬生象”故事的大致內容是說很久以前,固鎮縣湖溝鎮的橋西村佃農王老五家的豬生了一頭會跑的身白如玉小象,村民好奇,紛紛前來觀看,有的人順手丟下賞錢。村上地主打起了白象的主意,通過提高地租壓迫王老五把白象賣給他,并鼓動村民說事并承諾減免其地租。王老五為了鄉親的活計,同意將白象賣于地主,然而地主狡猾,在契約上動了手腳,致使王老五不但沒得到錢而且鄉親的地租也沒得到減免。白象到地主家,速長為巨象后,推倒房屋砸死地主一家后消失。
筆者認為,此故事在傳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淳樸信念之余,還具有以下涵義:
其一,“豬生象”故事說明固鎮先民不了解遺傳學知識。依據遺傳學理論,這頭“象”其實是豬,因為基因變異造成小豬身體發育不正常而出現畸形。這種“豬生象”現象并不稀奇,因為豬的染色體與象的染色體比較接近,基因變異后就會生出這種貌似小象的動物來。“豬生象”故事說明固鎮先民受當時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無法科學解釋這種現象,只好采取附會的方式,有意對物種之間進行聯想和鏈接,在物種豬的原有基因條件下,對新物種進行制作和包裝,為因遺傳基因變異而生產畸形物捏造合理的理由,進而演繹出“豬生象”的故事來。
其二,“豬生象”故事是對階級統治不滿的一種宣泄。較早記載“豬生象”現象的明代謝肇淛在其作品《五雜爼》中曰:“龍性最淫。故與牛交則生麟,與豕交則生象,與馬交則生龍馬。”后有好事者干脆造出“龍與牛生麒麟,與馬生驤,與鶴生鳳,與鷹生鵬,與豬生猖或生象,與鯤或與蛇生蛟”等一套動物家譜來。如果把“龍”喻為皇帝的化身,龍之威嚴與神秘,就象征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和神圣不可侵犯。“豬生象”故事中只字不提該象父親是龍,一方面體現作者在皇權至高無上和神圣不可侵犯面前想說不能說、會說不敢說的矛盾心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固鎮先民無力反抗以皇帝為代表的剝削階級統治,進而把希望寄托在借助外物或外力上,通過想象來實現自己擺脫受剝削和壓迫狀況的美好愿望,實則是一種自我欺騙、自我麻醉的精神慰藉而已。
其三,“豬生象”故事暗示著此“象”非彼象。明代徐應秋《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引東陽《懷麓堂集》說:“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并非龍恰好生九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意味;九是虛數,更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與豕交生象,實則暗示此象生來地位極高,雖不能與囚牛、睚眥、嘲風等九子相提并論,但也絕非普通大象代表的“吉祥如意”之意所能表達的,故事中多處暗示此“象”非彼象的用語,就能說明這一點。如:該象出生時“全身玉白,而且生下來就會跑路”;賣于地主家后“生長的速度十分快,幾天不過就已有幾米高了,而且食量巨增”;收尾處“消失了”或“沿著光束飛走了”等語句。那么,此“象”到底為何物呢?故事中沒有明確答案,但從“總之地主的死是民心所向”來看,把此“象”理解為打抱不平、除暴安良,實現“民心所向”的神象也是對的。
其四,“豬生象”故事體現固鎮先民對自然生命延續的敬畏。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對于生殖現象處于一種混沌模糊的認知狀態,于是便產生了最原始的崇拜習俗, 對于農耕文化來說,生殖主題就是其核心,讓生殖崇拜成為農耕文化時期普遍的宗教信仰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種對生殖和生命的炙熱追求,同樣折射到了相應的動植物形象上,使某些動植物具有了生殖繁衍的象征意義,如:鳥和蛇象征男性的生殖器,魚和花朵象征女性生殖器等。更有學者認為,豬是龍的早期形象,遠古中國人以豬為祭物,祈求農業豐收,爾后豬被神話為龍,紅山文化出土的“玉豬龍”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從這個角度來看,“豬生象”實則是“龍生象”,只不過是提及母本“豬”而隱晦不提父本“龍”罷了。其引申涵義不僅表達著固鎮先民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向“既知其母、又知其父”過渡階段的原始社會雜居混交時代模糊的記憶與懷念;也表達著作為炎黃子孫的固鎮先民對中華民族生殖文化的關切,以及作為龍子龍孫的自豪情感;更表達著固鎮先民對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延續之敬畏之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