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服務型工會的創建,是工會組織轉型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解決新時期工會工作所面臨新問題的現實選擇。通過轉變服務理念,提升工會服務會員需求的意識和能力,拓展服務領域,滿足會員職工經濟、政治、精神文化新需求,打造服務平臺,進一步創新工會服務會員職工的載體和方式三個方面探討了服務型工會建設的具體舉措。
【關鍵詞】 服務型工會;創建;舉措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工會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的作用更加日益凸顯出來,如何維護工人權益、提升服務水平等問題,都是擺在我們面前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之一。在我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劉云山同志從我國工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入手,重點指出我國的工會工作必須“要提高服務科學發展、服務職工群眾的能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工會,努力為職工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讓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最可信賴的‘娘家人。”
一、轉變服務理念,進一步提升工會服務會員職工需求的意識和能力
對于工會組織來說,服務會員職工既是個老問題,也是個新課題。在新形勢下,工會要切實增強服務意識,牢固樹立“以職工需求為本”的服務理念,堅持服務發展大局、服務職工群眾的“雙服務”原則,力所能及地為會員職工提供多元、多層次的服務。要站在會員職工的立場上換位思考,做到“兩個清楚”,即清楚會員職工要我們做什么,我們能為會員職工做什么,弄清輕重緩急,依據現實條件,在他們最關注之處回應、最急需之處幫助、最動情之處關懷,真正成為會員職工的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為會員職工提供真正到位的服務。
二、拓展服務領域,進一步滿足會員職工經濟、政治、精神文化新需求
隨著會員職工隊伍結構的不斷變化、整體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現代社會生活環境下價值觀念的差異化,工會需要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滿足會員職工個性化、多樣化的新需求。
1、滿足會員職工對精神文化的新需求
工會組織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將“大眾性”文體活動和“小眾性”文體活動結合起來,開展休閑類的戶外活動、美術和電影周活動,以及強身健體的各類體育健身活動,不斷豐富會員職工業余文化生活,滿足職工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會員職工生活品味,陶冶會員職工的情操,增強會員職工的凝聚力和歸屬感,體現個人與團隊的和諧共進。
2、滿足會員職工對表達和維護個人合法權益的新需求
工會組織要切實拓展會員職工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幫助他們表達和維護合法權益,包括經濟、政治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權益。
3、滿足會員職工對身心健康的新需求
工會組織要針對不同崗位職工在身心健康方面的不同需求特點,特別是針對有風險性的崗位會員職工以及女性會員職工等特殊群體,提供有特色、重實效的服務項目,如定期為大家舉辦知識講座和專家咨詢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為會員職工建立健身活動室等場所來緩解心理壓力,維護會員職工的身心健康。
4、滿足會員職工對提升綜合素質的新需求
職工的素質決定企業的素質,職工素質的提升,也必然會促進企業的發展。工會要發揮“大學校”作用,改變過去片面以工作技能培訓為主、與人力資源部門職工教育職能交叉重復的工會培訓模式,根據會員職工的真實需要,發揮拾遺補缺的獨特作用,多開展人際關系溝通技能、法律法規知識、駕駛安全等方面的知識培訓,以提升會員職工綜合素質。
三、打造服務平臺,進一步創新工會服務會員職工的載體和方式
工會必須適應新形勢下會員職工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服務新需求,著力打造各類服務平臺,進一步創新工會服務會員職工的服務載體和服務方式。
1、著力打造權益維護平臺
建立健全工會法律援助制度。要發揮工會的主動性和組織作用,通過聘請專業律師機構、提供法律援助服務信息等方式,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和需要解決各類矛盾糾紛的會員職工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服務。要適應職工個體意識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的變化,通過會員職工易于接受形式,經常性、針對性地組織開展與會員職工切身利益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普及培訓,著力提升會員職工個體的依法維權能力。
2、著力打造素質提升平臺
建立“職工素質課堂。要發揮工會職工教育培訓陣地的作用,以提升職工綜合素質為目標,本著“個人感興趣,工作有需求,本職用得上”的原則,以“職工素質課堂”培訓需求調查為基礎,針對性設計培訓項目,采用會員職工喜聞樂見的培訓形式,為會員職工提供心理健康、人際關系及溝通技能、職業禮儀、藝術鑒賞等方面的培訓,不斷提高會員職工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
3、著力打造關愛幫扶平臺
創新困難職工關愛幫扶機制。要打破過去“突擊性、應急性、節日性幫扶”的慣性思維,轉化為經常性、隨時性的關愛幫扶,將困難幫扶工作做到常態化。要堅持物質幫扶和情感幫扶相結合,針對困難職工解決生活困難的同時,幫助他們疏導情緒、化解矛盾,鼓勵他們樹立克服生活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開展個性化關愛慰問活動。要關注會員職工“生老病亡婚”等人生重要日子,建立生日祝福、結婚祝福、重病探望、病故吊唁等關愛制度,為會員職工及其家屬送去“娘家人”的真切關愛。要關注特殊會員群體的重要節日,在青年節、護士節、建軍節、老人節、少數民族新年等重要節日,為特定會員職工群體送上“職工之家”的關愛慰問。
4、著力打造信息服務平臺
工會要發揮樞紐型組織作用,利用自身的組織網絡優勢,對外建立聯系上級工會組織、眾多實體和網絡服務商家的信息平臺,搭建和拓展信息來源渠道。對內建立基于互聯網或內部局域網的信息發布平臺,設立網絡信息服務板塊,更快捷、直接地與會員職工進行信息交流,及時為會員職工提供政策咨詢、工會工作動態、工會活動信息和各種服務信息,如為單身職工提供交友聯誼信息、為家有老人和子女的會員職工提供可靠的家政服務信息、為會員職工提供更多的服務商家優惠信息等。
參考文獻
[1]張麗.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工會組織 [J].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2009(06).
作者簡介:秦蒙,男,(1988年10月12日),中交二公局東盟營造工程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