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霖
【摘要】巴蜀方言,又稱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其實就是在巴蜀地區和巴蜀文化的背景下經歷時代的演變而形成的。本文將詳細研究現代巴蜀方言和四川盆地文化,探究兩者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現代巴蜀方言;四川盆地文化;兩者關系
引言
巴,現在的重慶。蜀,現在的四川成都等城市。據史料記載,四川歷史上總共有五次大規模的南北移民遷入活動。在如此復雜的背景下,巴蜀方言開始形成。特別是三星堆的發現使得四川盆地文化成為研究的熱點。
1.現代巴蜀方言
現代巴蜀方言起源于上古時期的古巴語和蜀語。據數據顯示,巴蜀方言的使用者達到了1億2千萬。現在巴蜀方言主要形成于“湖廣填四川”的一次移民運動時期,所謂的“湖廣”就是現在的湖南、湖北兩地的總稱。“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將明朝之前的湖南、湖北、廣東、江西等地的方言與蜀語融合交匯在一起形成了現在的巴蜀方言。
2.四川盆地文化
一個地區的文化主要包含當地的方言、飲食、文藝、民俗等方面,四川盆地文化的形成經歷了2000多年的演化,在漫長的時期中形成了十分具有地域特色的四川盆地文化。
3.現代巴蜀方言與四川盆地文化的關系分析
3.1現代巴蜀方言是四川盆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代巴蜀方言作為四川盆地文化的一部分,其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四川盆地文化。巴蜀方言的詞匯主要是繼承了古代巴蜀土著語和移民運動融匯的移民語言。由于巴蜀方言一直都將周圍地區的方言帶入其中,使得巴蜀方言在一定基礎上比其他方言更具有生機與活力。四川特有的地域優勢,北接青海陜西,南接云南貴州,西接西藏,東鄰荊湘,在此之上與鄰近方言相互影響,相互發展,逐漸形成了具有獨特魅力的巴蜀方言。語言作為交流的載體之一,在世界各地交流加快的形勢下,四川人民將四川方言也帶出了四川,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他人在接觸四川方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四川文化的魅力。巴蜀方言的詞匯具有十分鮮明的地域特點,間接反映出了四川地區獨特的民族文化與風俗習慣。由此可以看出巴蜀方言已成為四川盆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2巴蜀方言和四川盆地文化根源來自移民運動
巴蜀方言因其來源的復雜形成了一種特點十分鮮明的語言。自秦滅巴蜀至清代前期的2000多年里由于災害或由于兵禍,各朝各代都有外來移民進入巴蜀地區,巴蜀方言因其中五次較大規模的移民運動而受到了深遠影響[1]。
(1)第一次是在約公元前301年,秦滅巴蜀之后,將巴蜀地區全部劃分到秦國版圖中。巴蜀方言開始發生分化。在此之前建立的巴國、蜀國已經在不斷發展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古巴語”、“古蜀語”。秦入蜀地人數達到四五萬之多,秦人將中原的語言帶入了巴蜀地區。其中一種分化表現為一部分巴人與蜀人將隱居山野,將巴蜀方言保存了下來。另一種分化表現為華夏人民遷移入川,華夏語言與巴蜀方言發生碰撞不斷同化,還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巴蜀地區的農業與商業的發展,推動了四川文化的進程。第二次與第三次分別發生在西晉末年與北宋初年,巴蜀地區涌入了大量的來自陜西、甘肅的移民。第四次是元末明初,以湖南、湖北地區為主的移民開始進入巴蜀地區[2]。第五次是在清代前期,就是十分有名的“湖廣填四川”移民活動,歷經百余年的遷移運動,總共包括湖南、湖北、廣西等十余個省的移民進入巴蜀。
在這種移民運動后,移民將他們的民族風俗習慣、方言、文化都帶進了四川。首先是各族人民的融合,相互的交流與居住,隨之帶來的是語言文化的滲透。在這種基礎之上四川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等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對四川文化影響最深遠的是在秦入巴蜀之后,巴蜀文化與外來文化交匯融合,在四川的宗教倫理、房屋建筑、百姓衣食住行、經濟、文學藝術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
在宗教倫理方面,在秦入巴蜀之后由原來的野祭變成廟祭。在衣食住行方面,巴蜀人在外來文化影響下逐漸學會使用苧麻織成布匹和蠟染技術[3]。巴蜀人原主食牛、馬、羊、小麥等。其在全世界最早發現的和發明茶的栽種和飲用對我國的茶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房主建筑方面的選擇上主要居住在防御性能較好的山勢地區。婚戀觀的改變始于儒家“夫為妻綱”思想的傳入進而改變了巴蜀人之前的婚戀觀念,在婚戀方面的發展具有十分明顯的漢化特點。全國聞名的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之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在秦統一巴蜀之后由蜀郡太守李冰率領修建的。在文學方面也產生如蘇洵、蘇軾、蘇澈、司馬相如等名人。在這種影響之下四川盆地文化也在發生變化。由此看來巴蜀方言與文化發生轉變的因素之一就是都外來人口遷移帶來的影響。
3.3四川盆地文化的基礎之一是巴蜀方言
從古代典籍中,最具有巴蜀方言意義的應屬《蜀語》,主要記錄了明代時期四川方言的詞匯來源以及構成,這對于我們研究巴蜀方言的特點提供了有力條件。巴蜀方言在歷史進程的不斷演變中,其形成的語言特點越來越明顯。雖然現在巴蜀方言并不像東北話、廣東話具有十分明顯的地域特點。但是巴蜀方言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人們的眼球。
聽過四川方言的人們會覺得四川方言聽起來有點別扭,但是其語氣又顯的十分具有趣味性以及親近感,在這種熱情的語氣中外來人逐漸適應了這種毫不避諱的說話方式。這種語言的趣味性也與當地人的文化養成有關聯。四川作為天府之國,氣候宜人、山水秀麗,許多人都樂于安居此處,閑適的生活態度與熱情的巴蜀方言形成了十分大的反差,但這并不影響人們對四川的熱愛,對四川文化的熱愛。巴蜀方言作為四川盆地文化的基礎之一,給四川盆地文化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4.結語
一個地方的方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的文化,但其文化的變遷也給方言的發展帶來不一樣的面貌。就像巴蜀方言與四川盆地文化之間的關系,巴蜀方言作為四川盆地的一部分,四川盆地文化因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也讓巴蜀方言隨之發生改變,這是一種相輔相成、相互發展的關系。
【參考文獻】
[1]蔡靖泉.考古發現反映出的成都平原先秦社會經濟文化發展[J].中華文化論壇, 2011,7(03):677-678.
[2]林向.尋找三星堆文化的來龍去脈——成都平原的考古最新發現[J].漢江考古, 2011,11(04):321-322.
[3]趙冬菊.三星堆文化與為里頭文化的關系及相關問題[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1(04):159-1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