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磊 王維山 孫建華 董金波 史晨輝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一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8)
目前老年人群患有髖關節損傷和疾病的現象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全髖關節置換術(THA)能夠減輕患者疼痛,提高關節活動度,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質量,已經逐步成為當前治療晚期髖關節疾病最成功的外科治療手段之一〔1〕。全髖關節是由人工髖臼和人工股骨頭組成,過去兩者均使用金屬材料,但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其并發癥多,故逐漸被淘汰。而今國內外均采用高分子聚乙烯做成的髖臼,低強度模量金屬做成的人工股骨頭。本文旨在研究金屬對聚乙烯THA(MP-THA)的臨床體會及中遠期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對100例(112髖)老年患者運用金屬對聚乙烯全髖關節假體完成THA。其中男43例(50髖),女57例(62髖),平均年齡(64.3±2.3)歲。結合患者病史、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最終診斷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40例(48髖),強直性脊柱炎15例(17髖),骨關節炎20例(20髖),髖關節發育不良10例(11髖),類風濕性關節炎15例(16髖);術前患者Harris評分為(38.80±7.44)分。
1.2手術要點 所有患者手術均為我院兩位關節外科醫生完成。病例均采用髖關節外側手術入路的方法。術前需使用X線對所需假體的尺寸進行初步的估計。手術采用持續硬膜外麻醉。手術中暴露髖關節,然后截除股骨頭,隨后對髖臼進行充分暴露,對髖臼盂唇及圓韌帶殘端進行切除并及時清除在髖臼周圍的多余骨贅。在安裝髖臼假體時為防止臼杯松動使用壓配技術〔2〕,并將髖臼假體調整到較為合適的位置,以保證手術的高質量完成。然后根據髖臼假體的直徑大小進行股骨頭假體的匹配安裝,并使髖關節復位。隨后對雙下肢進行檢查,看長度是否對等。同時也對髖關節穩定性及活動度進行檢查。最后清點手術器械,放置負壓引流管,并逐層縫合傷口。
1.3圍術期處理 術前進行抗生素預防性的應用。術后48 h內拔引流管,24~72 h常規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5 h指導患者下肢的力量恢復和鍛煉,3~7 d指導患者使用助行器進行下床的簡單活動〔3〕,2 w左右將助行器換為單拐輔助下床運動,2個月左右由撤去單拐逐漸轉變為完全負重行走。
1.4隨訪方法 術后半年左右開始隨訪,而后每年通過醫院復查、電話回訪等方式進行檢查隨訪。復查的主要內容包括Harris評分、髖關節功能活動度以及髖關節的X線檢查(設定理想的髖臼方位為外展角45°、前傾角15°)。應用Harris評分進行優良評估〔4〕:優(90~100分)、良( 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分別記錄術后0.5、1、2、3、4年的隨訪結果。隨訪時測量患髖屈曲、外展、內收、外旋、內旋的角度,并比較不同時間階段的患髖活動度;同時記錄患者術后有無髖關節脫位、骨折及關節疼痛等并發癥。X線片測定假體初始位置〔5〕:股骨假體的縱軸與股骨干的解剖軸偏差>3°,視為假體外翻或內翻。術后初始質量Mulliken標準〔6〕:正側位片上分別獲得80%、70%以上填充率或壓配,正位片上外翻<3°或中立位者為優良。參考Murray〔7〕及Woo等〔8〕方法測量髖臼假體外展角及前傾角。外展角的理想值為45°,前傾角為15°。

2.1Harris評分隨訪結果 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Harris評分由術前的(38.80±7.44)分提高至末次隨訪時的(94.85±2.57)分。術后半年(88.85±3.69)分,較術前評分明顯增加,術后1年(91.30±3.33)分,優于術后半年,術后2年(93.25±2.55)分,優于術后1年,術后3年(94.75±2.63)分,優于2年(均P<0.05);術后4年(94.85±2.57)分與術后3年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優:108髖,良:4髖,術后4年優良率100%。
2.2髖關節活動度隨訪結果 全部患者均獲得隨訪,截至末次隨訪,患者未出現脫位、骨折、感染;未出現神經損傷及深靜脈血栓并發癥;未出現假體無菌性松動。術后患髖平均總活動度(202.35±10.03)°較術前(108.45±15.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髖關節活動度隨訪結果
2.3術后4年X線隨訪結果 112例髖股骨假體均位于中立位,而且其初始固定優良。髖臼假體外展角與理想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前傾角與理想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術后髖臼假體角度比較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及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今,THA已成為治療老年人股骨頭缺血壞死、強直性脊柱炎、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髖關節骨關節炎、髖部外傷(如股骨頸骨折)等髖關節疾病主要的治療方法,而且其術后療效十分明顯,髖關節活動度及功能的恢復也十分良好〔9〕。
金屬對聚乙烯是THA常用的材料之一。本研究結果說明MP-THA對治療老年髖關節疾病有著相當可觀的中遠期療效,對老年患者髖關節功能起著長期穩定的恢復作用。同時研究結果也說明了MP-THA治療髖關節疾病不能恢復到完全正常人的狀態。所以療效更好、局部不良反應更少、假體壽命更長的髖關節必將成為未來治療老年髖關節疾病的主要材料。
同時在手術過程中的有些注意事項也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在髖臼周圍的多余骨贅要徹底清除〔10〕,從而髖臼才能完全暴露,否則假體置入位置將出現偏差,骨贅對股骨的物理作用可能會引起關節脫位和假體松動;在選擇大小合適的假體時,直徑較大的球頭能增加關節穩定性和關節活動范圍〔11〕,而且髖臼的外傾角超過50°,患者腹股溝區的疼痛可能會增加〔12〕。所以只有熟練地掌握手術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才能更加順利地完成手術。
綜上,MP-THA適應證廣泛,具有良好的中遠期效果。術后老年患者關節活動范圍增加,關節穩定性良好,其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同時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也要時刻保持謹慎,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技能,同時也要對老年人的術后護理給予特殊關照,只有這樣才能讓患者得到早日的康復。
4 參考文獻
1Tanaka R,Shigematsu M,Motooka T,etal.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mprovement of gait ability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10;25(6):982-5.
2Huang TW,Huang KC,Lee PC,etal.Encouraging outcomes of staged,uncemented arthroplasty with short-term antibiotic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recalcitrant septicarthritis of the native hip〔J〕.J Trauma,2010;68(4):965-9.
3陳永龍,張怡五,王曉勇,等.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34例療效分析〔J〕.重慶醫學,2013;42(8):934-6.
4劉 銘,陳明新,魏小蘭,等.金屬-金屬髖關節置換治療化膿性關節炎后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學,2012;41(35):3720-2.
5張 暉,裴福興,楊 靜,等.混合型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中期評估〔J〕.中華骨科雜志,2007;27(8):590-5.
6孫俊英,郝躍峰,楊沛彥,等.羥基磷灰石涂層股骨柄假體全髖關節置換術的中期療效〔J〕.中華骨科雜志,2009;29(10):897-900.
7Murray DW.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acetabular orientation〔J〕.J Bone Joint Surg Br,1993;75:228-32.
8Woo RY,Morrey BF.Dislocations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 Am,1982;64(9):1295-306.
9田鑫鐸,尹文哲.人工髖關節金屬對金屬假體研究進展〔J〕.實用骨科雜志,2012;18(12):1095-7.
10李永旺,孫俊英,駱 園,等.大直徑金屬對金屬與陶瓷對陶瓷全髖置換術的手術體會及近期療效比較〔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13):1067-72.
11Vendittoli PA,Amzica T,Roy AG,etal.Metal ion release with large-diameter meta1-on-metal hip a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11;26(2):282-8.
12Berton C,Girard J,Krantz N,etal.The Durom large diameter head acetabular component:early results with a large-diameter metal-on-metal bearing〔J〕.J Bone Joint SurgBr,2010;92(2):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