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平莉 朱春麗
(杭州市桐廬縣第一人民醫院,浙江 杭州 311500)
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在肝病患者中的發病率日趨增高,也是治療最棘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嚴重者危及生命。如早期采用徹底的抗病毒治療,可使肝功能改善、脾臟縮小。
1.1一般資料 為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72例被確診為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每組36例。治療組男24例,女12例;年齡44~68〔平均(52.21±10.78)〕歲;病程2~15年,平均(6.99±3.34)年。對照組男25例,女11例;年齡41~72〔平均(53.37±11.13)〕歲;病程3~17年,平均(7.32±4.16)年。兩組患者男女比例、年齡、病程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白蛋白、護肝等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拉米夫定(1次/d,100 mg/次,飯前口服,療程4 w)。
1.3療效標準 有效:經用藥4 w,相關陽性癥狀及體征消失,肝功能各項指標趨于正常;好轉:經用藥4 w,相關陽性癥狀及體征好轉,肝功能各項指標可見明顯好轉;無效:經用藥4 w,相關陽性癥狀及體征未見好轉或加重,肝功能各項指標無明顯變化。總有效率=有效率+好轉率。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行t或χ2檢驗。
2.1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有效19例(52.8%)、好轉11例(30.5%)、無效(16.7%),總有效率為83.3%;對照組有效5例(13.9%)、好轉6例(16.7%)、無效25例(69.4%),總有效率為30.6%,兩組總有效率有顯著差異(P<0.05)。
2.2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的谷丙轉氨酶(ALT)及谷草轉氨酶(AST)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白蛋白(ALB)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治療組上述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兩組不良反應 兩組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但對照組有2例在服藥后5~7 d出現腹瀉、消化不良癥狀;治療組僅1例出現輕度腹瀉、消化不良癥狀,1例出現輕度惡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差異(P>0.05)。出現不良反應患者均未經治療自行好轉,成功完成全部療程。

表1 兩組肝功能指標
乙肝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基本都會用到某些抗乙肝病毒治療藥物,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拉米夫定、恩替卡韋、替比夫定、阿德福韋酯片等〔1,2〕,尤其拉米夫定一直以來受到無數乙肝患者的青睞〔3~5〕。本研究結果證實拉米夫定在治療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上抗病毒療效顯著。
然而,拉米夫定也有一定的副作用〔6,7〕,長時間服用拉米夫定或服用拉米夫定不當會誘發一些腸道疾病,當超出了肝臟的合成分解能力后,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嚴重者會造成中毒。拉米夫定的副作用可以總結為幾個方面,包括容易使乙肝患者出現一定的耐藥性,且使用過程中,會出現虛弱、頭痛、腹痛、惡心、(胃腸)氣脹、腹瀉和消化不良。
綜上所述,拉米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效果和安全性良好,在有效控制病毒的同時逆轉肝功能,不良反應也較少,是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首選,但在用藥的同時也要注意嚴格把握用藥指征及用藥劑量,對于腎功能障礙或潛在腎功能障礙風險的病人,應密切監測腎功能并適當調整劑量。
4 參考文獻
1占 美,吳逢波,吳 斌,等.替比夫定與拉米夫定比較治療慢性乙肝療效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1;11(1):101-5.
2林 格.拉米夫定治療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的臨床研究.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27:53-4.
3周 荃.阿德福韋酯與拉米夫定聯合治療乙肝肝硬化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5):32-3.
4閔勝利.阿德福韋酯聯合拉米夫定在65例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1;06Z:55-6.
5孫寶霞,孟 鈺.脾栓塞聯合拉米夫定治療乙肝肝硬化并脾功能亢進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12;39(12):36-9.
6鞏亞瑩.拉米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9):135.
7張紅旭,許紅華.阿德福韋酯聯合拉米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0;24: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