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琴 經琴琴
(浙江大學醫院普外科,浙江 杭州 310027)
創口水腫、出血、血腫是腹股溝疝修補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多發生在術后24 h之內,嚴重時可引起陰囊水腫及血腫,尤其是老年患者,因其血管脆性大。為了減少腹股溝疝術后并發癥,臨床上一般采用創口局部沙袋壓迫,但這種方法常會引起患者創口疼痛,壓迫止血效果欠佳,舒適度下降及活動受限。本研究觀察自行研制的骨盆帶應用于腹股溝疝修補術后的老年患者的效果。
1.1研究對象 選擇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我院行腹股溝疝修補術患者9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5例。試驗組術后使用自制骨盆帶,男42例,女3例,年齡60~75歲,腹股溝斜疝31例,直疝14例;對照組術后采用傳統的創口壓沙袋,男41例,女4例,年齡61~74歲,腹股溝斜疝32例,直疝13例 。兩組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制作與使用方法 用質地柔軟、透氣、對皮膚無刺激性的純棉布制成15 cm×22 cm的雙層棉布方2塊,棉布方上均縫有外兜,大小約15 cm×12 cm,并裝上拉鏈,30 cm×2 cm的松緊帶4條,7 cm×2 cm的尼龍搭扣4對。將縫好帶有外兜的2塊棉布方用2條松緊帶相連,分別作為腹股溝左右層,重疊處縫制尼龍搭扣。2條松緊帶正中縱向縫制2條重疊松緊帶,到1/2處分開成2條,松緊帶頭部縫制尼龍搭扣(圖1)。試驗組患者術后穿上骨盆帶,在恥骨聯合前重疊處固定粘貼尼龍搭扣,縱向松緊帶從后方繞過大腿根部固定在棉布方前尼龍搭扣上,以防止骨盆帶上滑,并根據需要調節松緊度,使其有一定的壓迫力度。外層布兜中放置250 ml冰鹽水袋,使切口部位受力均勻;對照組患者術后使用0.5 kg沙袋直接壓迫切口。兩組使用時間均為24 h。

圖1 自制骨盆帶
1.3觀察項目 于術后24 h內觀察患者的創口疼痛程度、滲血量及舒適度。
1.4結果判定 疼痛評定標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疼痛分級標準Ⅲ〔1〕,0級:無疼痛;Ⅰ級: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擾;Ⅱ級:疼痛明顯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干擾;Ⅲ級:疼痛劇烈不能忍受,需用鎮痛藥物,睡眠嚴重受干擾,可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或被動體位。舒適度評定標準:根據患者自我感受,分為舒適、一般、不舒適〔2〕。出血量評定標準:換藥前后創口敷料分別稱重,換藥后敷料重量(g)減去換藥前敷料重量(g)除血液比重即為滲血量(ml)。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和t檢驗。
2.1兩組患者術后創口疼痛比較 試驗組患者術后創口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χ2=13.5,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創口疼痛比較〔n(%),n=45〕
2.2兩組患者舒適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術后舒適度高于對照組(χ2=9.9,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舒適度比較〔n(%),n=45〕
2.3兩組患者術后創口滲血量、陰囊水腫及血腫比較 試驗組患者術后24 h創口滲血量〔(5.4±1.3)ml〕少于對照組〔(10.6±2.3)ml〕(t=-13.2,P<0.05);試驗組陰囊水腫1例(2.22%),對照組陰囊血腫及水腫6例(13.33%),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87,P<0.05)。
傳統的沙袋壓迫對于減少患者切口滲血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患者改變體位時沙袋容易滑脫,往往達不到壓迫止血的效果,患者擔心其易滑脫,不能翻身和起立,長時間保持仰臥姿勢,造成腰酸背脹、下肢麻木等不適。而使用盆腔帶后冷水袋被固定在布兜內,不會滑落,壓迫止血效果好;從而提高其舒適度;還可以起到冷敷的作用,減輕創口滲血和陰囊血腫水腫;而骨盆帶下方的Y字彈力帶可托起和抬高陰囊,促進其血液和淋巴回流,減輕陰囊水腫。術后咳嗽或排便時容易引起患者腹壓增高,導致切口疼痛。使用骨盆帶可以減小患者切口張力,減輕切口疼痛。骨盆帶材料透氣性好、柔軟、舒適,固定帶兩端縫有松緊帶,有一定的伸縮性,可有效地調節壓迫力度,避免了沙袋壓迫過重引起的疼痛。
4 參考文獻
1陳似霞,鐘 麗.自制梯形枕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2):102.
2劉 敏,李兆梅.自制多功能心形枕在心胸手術后的應用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03;9(3):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