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榮 王玉芳 方文添
(福建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內科護理學教研室,福建 福州 350108)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血液腫瘤)包括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近年來,老年血液腫瘤患者患病率增高、臨床特征常不典型、并發癥多、緩解率低、存活率低,死亡率高〔1~3〕,一旦確診,多數患者及家屬會背上不治之癥的沉重心理包袱,加上昂貴的醫療費用,患者及家屬均易產生強烈的恐懼、悲觀、絕望,以至放棄的負性情緒〔1,4〕。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社會支持水平、醫學應對方式及兩者間的相關關系,為護理人員制定心理護理措施及尋求社會資源提供方向與依據。
1.1研究對象 福州市某三級甲等醫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間血液科住院患者169例。納入標準:①年齡≥46歲,神志清楚,能配合且愿意參加此研究;②明確診斷血液腫瘤患者〔5〕。中年患者89例,平均年齡(52.24±4.48)歲;男55例,女34例;急性白血病45例,慢性白血病5例,淋巴瘤21例,多發性骨髓瘤18例;住院次數1~17次,中位數3次。老年患者80例,平均年齡(68.60±7.07)歲;男50例,女30例;急性白血病42例,慢性白血病6例,淋巴瘤24例,多發性骨髓瘤8例;住院次數1~22次,中位數3次。兩者患者年齡、性別、疾病及住院次數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問卷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及疾病相關資料、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及醫學應對方式問卷三部分。
1.2.1.1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6〕SSRS用于測量個體社會關系的三個維度即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該量表經長期使用表明設計基本合理,有效、簡便、條目易于理解無歧義,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重測信度為0.92,各條目的一致性在0.89~0.94之間,適合我國人群使用。
1.2.1.2醫學應對方式問卷(MCMQ)〔6,7〕MCMQ由Herman Fenfel等編制,國內沈曉紅等對其進行了修訂和標準化分析,并檢測證明此量表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MCMQ分“面對”、“回避”、“屈服”三個維度測定患者的應對方式,符合人們面臨危險事件時的基本反應方式,可適用于腫瘤患者。
1.2.2資料收集 由課題組研究人員發給研究對象問卷,采用統一指導語。問卷由研究對象逐項認真填寫,若研究對象不識字,則一律由調查者向其口述問題,并替研究對象填寫。中年組發出問卷95份,回收有效問卷89份,有效率93.68%;老年組發出問卷85份,回收有效問卷80份,有效率94.12%。問卷均一次性完成。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主要統計學方法包括統計描述、t檢驗、χ2檢驗、Pearson's相關分析及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2.1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社會支持狀況
2.1.1與中年患者及常模的比較 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會支持總量與中年患者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與常模相比,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社會支持總量均高于常模,而支持利用度低于常模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社會支持與中年及常模的比較
2.1.2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來源情況 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經濟支持來源及情感支持來源主要為配偶與其他家人及親戚。見表2。
2.2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醫學應對方式狀況 面對因子分低于中年患者及常模組,屈服因子分高于中年患者及常模組(P<0.05),而回避因子分與中年患者及常模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2.3社會支持與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結果
2.3.1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 回避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的總量、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無顯著相關(P>0.05);面對應對方式除與主觀支持無顯著相關外,與社會支持的總量、客觀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呈顯著負相關(P<0.05);屈服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總量及各因子均呈顯著負相關(P<0.05)。見表4。

表2 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來源情況

表3 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應對方式與中年及常模的比較

表4 社會支持與應對方式的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
2.3.2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 在Pearson相關分析基礎上,以面對應對方式為應變量,以客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會支持總量為自變量,結果面對應對方式與客觀支持呈顯著正相關(P<0.05);以屈服應對方式為應變量,以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會支持總量為自變量,結果屈服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總量呈顯著負相關(P<0.05)。見表5。

表5 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
3.1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社會支持狀況分析 社會支持是患者應對疾病和治療過程中最有潛力的資源之一。無論哪一種形式的支持,均有助于患者維持良好的心身狀態〔6〕。本研究表明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會支持總量與中年患者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而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社會支持總量均高于常模,與國內對血液病患者的社會支持研究文獻一致〔8~10〕。但本研究亦發現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支持利用度顯著低于常模。此外,本研究中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經濟支持來源及情感支持來源主要為配偶與其他家人及親戚,與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社會支持來源相似〔11〕。這可能與我國傳統家庭結構有關,家庭成員間的高度相互依賴,彼此關照并履行家庭義務;同時也反映了我國社會醫療保險體制、社區健康服務體系等有待于進一步健全。
3.2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醫學應對方式狀況 “面對”在許多應激情況下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回避”即回避應激事件的存在,回避考慮應激事件的嚴重性,是對應激事件的存在或嚴重性的漠視與淡化;“屈服”在應激情況下是一種增加患者心理壓力的消極應對方式〔12〕。本研究發現老年血液腫瘤患者較中年患者及常模更多采取屈服應對方式,較少采取面對應對方式。可能原因為: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均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治療困難且醫療費用昂貴、5年存活率低,死亡率高,一旦確診,多數患者及家屬會背上不治之癥的沉重心理負擔,易產生強烈的悲傷與絕望,以至放棄的負性情感。對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研究表明老年患者放棄化療率顯著高于中青年患者〔1〕。
3.3社會支持與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 良好的社會支持可降低個體對應激過程的認知評價,使個體在面對壓力的應激時所受到的傷害減弱,即社會支持作為應激過程中個體可利用的外部資源,具有緩沖應激的作用〔13〕。本研究表明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面對應對方式與客觀支持呈顯著正相關,即患者獲得的客觀支持越多,越容易采取對疾病康復有積極作用的面對應對方式,可能與血液腫瘤需要高治療費用有關;屈服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總量呈顯著負相關,即患者獲得的社會支持總量越少,越容易采取屈服應對方式。楊波等〔8〕研究顯示有醫療保險來源的患者獲得的社會支持總量及客觀支持均較完全自費患者高,許多白血病患者因醫療費用問題而不得不放棄治療〔1〕。
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社會支持總體較好,但支持利用度較低;與中年患者與正常人群相比,較少采取面對應對方式,較多采取屈服應對方式。社會支持水平與應對方式密切相關,護士在照護好患者的同時,還應幫助患者尋求有效的社會資源,可借助媒體宣傳、報道等方式提高患者的社會支持水平,促進患者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
4 參考文獻
1Hu R,Wu Y,Jiang X,etal.Clinical symptoms and chemotherapy comple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cute leukemia:a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study with a younger cohort〔J〕.BMC,2011;11:224.
2Shipley JL,Butera JN.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J〕.Exp Hematol,2009;37:649-58.
3Estey E.AML in older patients:are we making progress〔J〕.Best Pract Res Clin Haematol,2009;22:529-36.
4Lee HS,Kim MS,Lee JM,etal.Compliance with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completely resec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PD5-3-6〔J〕.J Thorac Oncol 2007;2:S480.
5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血液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0-7.
6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8.
7沈曉紅,姜乾金.醫學應對方式問卷中文版701例測試報告〔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0;9(1):18-20.
8楊 波,張川莉.住院白血病患者社會支持狀況調查分析〔J〕.華西醫學,2011;26(12):1791-3.
9穆樹敏,周建芝,趙 霞.白血病社會支持與患者化療依從性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4):690-1.
10劉小慶,艾靈秀.白血病患者社會支持狀況調查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外醫療,2008;(35):103-4.
11胡 榮,姜小鷹,鄭翠紅.老年冠心病病人自尊與應對方式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15(2):203-4.
12姜乾金,黃 麗,盧抗生,等.心理應激:應對的分類與心身健康〔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3;7(4)145-7.
13Coyne JC.Downey G.Social factors and psychopathology:stress,social support,and coping processes〔J〕.Ann Rev Psychol,1991;4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