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惠兵
(南陽醫專一附院血液科,河南 南陽 473058)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且化療耐受性及敏感度較差,死亡率較高〔1〕。造血干細胞移植并發癥指數(HCT-CI)在預測移植相關毒性或相關死亡上有較大意義〔2〕。本文對我院接受誘導緩解化療的老年AML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HCT-CI評價老年AML患者化療風險的價值。
1.1基本資料 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血液科診斷為AML的住院患者120例,男70例,女50例;年齡62~88歲,中位年齡68歲;所有患者均符合:①初治年齡≥60歲,②符合WHO關于白血病最新分類診斷標準,③排除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髓系肉瘤或治療相關AML。隨訪截止日期為2013年1月1日。其中伴t(8;21)者34例,伴inv(16)/t(16;16)者26例,伴多系病態造血12例,不另作分類的AML中M1 6例,M2 10例,M5 8例,M6 7例,未具體分型AML 17例。根據染色體核型分組,其中高危核型26例,-5者8例,-7/del(7q)者7例,t(9;22)者7例,復雜核型4例。低危+標危核型94例,其中低危核型24例,包括t(8;22)16例,inv(16)/t(16;16)8例;標危核型70例(均為正常核型)。合并疾病包括心功能不全者30例,糖尿病17例,肝臟疾病10例,膽囊炎2例,肺部疾病17例,腎功能不全4例,其他腫瘤1例。
1.2臨床及實驗室資料 記錄患者年齡、性別、并發癥、體力狀況評分等臨床資料,記錄患者初診時白細胞計數、染色體核型分析、CD34表達情況等實驗室資料。應用HCT-CI評分系統進行并發癥評分,利用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評分標準對體力狀況進行評分,利用歐洲白血病網標準對染色體核型危險度進行分組。
1.3治療方案 ①AA方案:阿克拉霉素6~8 mg/m2×(5~7)d,Ara-C 100~150 mg/m2×(5~7)d;②DA方案:柔紅霉素30~45 mg/m2×3 d,Ara-C 100~150 mg/m2×(5~7)d;③IA方案:去甲氧柔紅霉素6~8 mg/m2×3 d,Ara-C 100~150 mg/m2×(5~7)d;④MA方案:米托蒽醌6~8 mg/m2×3 d,Ara-C 100~150 mg/m2×(5~7)d;⑤CAG方案:阿克拉霉素20 mg×(3~4)d,Ara-C 10 mg/m2每12 h 1次×(12~14)d,G-CSF5 μg/kg×10~14 d。接受誘導緩解化療達到完全緩解的患者,予原方案基礎上鞏固化療1個療程,并定期接受Ara-C聯合蒽環類或阿糖胞苷鞏固治療2~6個療程。
1.4療效評價 療效評價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3版》,從第1次確診到死亡或到隨訪截止時間被認為總生存期,總生存期≤28 d者為早期死亡。

2.1臨床特點 所有病例均獲得隨訪,其中≥70歲58例,發病時體力狀況>2分68例,發病時白細胞≥100×109/L 20例,CD34陽性72例。行HCT-CI評分系統評價,其中0分28例(23.3%),1~2分34例(28.3%),≥3分58例(48.3%)。
2.2治療效果 參照HCT-CI評分系統評分結果,以0分、1~2分、≥3分進行分組,比較三組完全緩解率、中位生存期及早期死亡率。三組完全緩解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中位生存期比較0分組最高,1~2分組次之,≥3分組最低,三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早期死亡率比較0分組最低,1~2分組次之,≥3分組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3影響老年AML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HCT-CI評分≥3分,高位染色體核型,初診白細胞≥100×109/L是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見表2。

表1 三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表2 影響老年AML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2.4影響老年AML患者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HCT-CI評分≥3分,高位染色體核型,初診白細胞≥100×109/L是影響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3。

表3 影響老年AML患者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既往研究〔3,4〕表明,老年AML患者在接受誘導緩解化療后比姑息治療有相對更長的中位生存期,但處在老年期的患者身體各器官出現衰退,對化療耐受性及敏感度逐漸減低,故早期死亡率相對較高〔5〕。國內外有研究〔6〕發現,老年AML患者的死亡率同年齡之間存在相關性,如>70歲的患者完全緩解率僅為29%,而早期死亡率卻超過40%,年齡<70歲的患者其早期死亡率(12%)則顯著較低〔7〕。盡管年齡在老年AML病患者預后評價中占有重要作用,但仍有學者認為對>70歲的老年患者給予全面評估,篩選出可耐受誘導化療的病例對提高預后生存率仍顯必要〔8〕。這同臨床上所見現象有不謀而合之處,如某些并發癥較多的高齡患者其早期死亡率同化療所致并發癥密切相關,而某些老年患者給予誘導緩解化療后明顯受益,取得較好的完全緩解率及無病生存率,故在臨床實踐中對老年患者給予HCT-CI評分,有助于準確預測化療風險,為臨床分層治療提供科學指導〔6,9〕。
本研究提示老年患者因其特殊生物學特性的存在與該評分系統間無明顯相關性;而各組間中位生存期及早期死亡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HCT-CI評分系統對于判斷老年患者預后有一定價值。經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后表明,HCT-CI評分系統積分與高危染色體核型及初診白細胞計數同為老年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同既往研究結果類似〔10〕,進一步說明HCT-CI評分對判斷老年AML患者預后的較高價值,其評分高可提示患者生存期較短。
總之,HCT-CI評分系統對老年AML患者預后判斷中有較大價值,通過結合其他指標,可為臨床分層治療及方案制定提供參考和依據,以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4 參考文獻
1李 超.誘導緩解化療方案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療效及預后〔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1):2659-60.
2Bayraktar UD, Shpall EJ, Liu P,etal.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specific comorbidity index predicts inpatient mortality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 admitted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J Clin Oncol,2013;31(33):4207-14.
3鄭冬麗.CAG方案聯合參麥注射液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6):2378-9.
4鄭志海,胡建達,劉庭波,等.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誘導緩解化療的療效及預后分析〔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2;33(2):79-83.
5趙冰冰,朱 正,許彭鵬,等.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遺傳學預后因素分析〔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3;34(1):3-7.
6張野坪,常乃柏,魏建平,等.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臨床特點及療效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0;29(8):658-61.
7Oberg G, Killander A, Bj?reman M,etal. Long-term follow-up of patients≥or=60 years old with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treated with intensive chemotherapy〔J〕.Eur J Haematol,2002;68(6):376-81.
8陳 瑢,迪麗娜孜·阿不來提,哈力達·亞森,等.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56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藥,2011;51(33):40-1.
9萬文輝.關注老年人個體共病狀態的臨床研究〔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12;11(11): 801-4.
10林文遠,莫東華,王曉桃,等.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預后影響因素的Cox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23):34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