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有恒 趙阿勐
(齊齊哈爾醫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抑郁癥臨床表現為“三低一少”,即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言語動作減少、遲緩為主要癥狀的綜合癥候群〔1〕,每年約15%的抑郁癥患者死于自殺。近年來,由于社會各方面壓力如空巢家庭、提早退休等因素的影響,其發病年齡多見于老年患者〔2〕。本研究擬探討氟西汀影響神經可塑性而發揮抗抑郁效應的具體機制。
1.1實驗動物及分組 90只20月齡SD清潔級雄性大鼠〔動物合格證號:SCXK(津)2010-0002〕,體質量160~220 g,由我市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將大鼠隨機分成空白組、模型組、西藥組,每組30只。西藥組胃飼氟西汀1.8 mg·kg-1·d-1,模型組、空白組胃飼生理鹽水2 ml·kg-1·d-1,每日早晨8∶ 00開始,持續21 d。各組在實驗第1天即開始行相對應的干預方法。
1.2實驗儀器及試劑
1.2.1實驗儀器 透射電子顯微鏡(日本日立,型號:H-7650);圖形信號采集分析系統(德國Leica公司,型號:Q550CW)。多功能真彩色細胞圖像分析管理系統(美國Media Cybernetics 公司,型號:Image-Pro Plus)。
1.2.2實驗試劑 BrdU、抗BrdU抗體、多聚賴氨酸均購自sigma公司;一抗:兔Anti-NeuN/Cy3(貨號:bs-1613R-Cy3)、鼠Anti-BrdU/FITC 熒光素(貨號:bs-0917M-FITC)均購自北京博奧森公司。2.5%戊二醛溶液、餓酸、丙酮、二甲钅申酸鈉緩沖液、硝酸鑭、10%甲醛及10%水合氯醛等試劑、溶液均由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提供。孤養結合慢性應激制造抑郁模型〔3〕。
1.3檢測指標與處理方法 海馬區突觸活性區長度、突觸前后膜致密物質的厚度及突觸間隙寬度:采用常規透射電鏡標本制作后,應用利用Q550CW圖形信號采集分析系統對突觸照片進行分析并測量。熒光雙標細胞表達變化:取BrdU標記大鼠,根據操作步驟依次斷頭、取腦組織,依據試劑盒說明依次進行,采用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圖像分析系統進行數據分析,計數NeuN/BrdU、β-tubulinⅢ/BrdU陽性細胞,取均數作為各時間點該指標陽性細胞數。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統計學描述 在實驗第17天時,模型組1只大鼠死亡,解剖無特殊發現,死亡原因不明,此鼠數據不納入統計。共89只大鼠進入數據分析。
2.2各組大鼠海馬突觸結構的體視學變化 21 d時,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突觸活性區長度、突觸后致密物質厚度均明顯減少,突觸間隙寬度增加(均P<0.01);與模型組比較,西藥組突觸活性區長度、突觸后致密物質厚度均增加,突觸間隙寬度減少(P<0.01或P<0.05),見表1~表3。
2.3各組大鼠海馬CA3區熒光雙標細胞表達變化 21 d時,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NeuN/BrdU、β-tubulinⅢ/BrdU雙標陽性細胞數均減少明顯(P<0.01);與模型組比較,西藥組增加明顯(P<0.05)。見表4、表5。

表1 各組大鼠在抑郁形成不同時間段突觸活性區長度比較

表2 各組大鼠在抑郁形成不同時間段突觸后致密物質厚度比較

表3 各組大鼠在抑郁形成不同時間段突觸間隙寬度比較

表4 各組大鼠抑郁形成不同時間段NeuN/BrdU雙標陽性細胞數比較

表5 各組大鼠抑郁形成不同時間段β-tubulinⅢ/BrdU雙標陽性細胞數比較
預計2025年我國人口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可達15%。而近年來調查發現,25%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情緒障礙發病率約占12%~25%〔4〕。可見,探索老年抑郁癥的發病機制,進而尋找其有效治療藥物,是現今需要解決的問題。
海馬CA3區上的錐體神經元對應激和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非常敏感〔3〕,其作為與情緒、認知、行為密切相關的重要腦區,慢性應激均引起海馬CA3區神經元萎縮〔5〕,而突觸則是神經元之間結構和功能的接觸點,其結構對于保證神經元獲得信息,以及進行傳遞、加工和貯存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的作用〔6〕。相關研究已證實:神經傳導和學習記憶過程均可由于突觸間隙、突觸活性帶長度等因素的變化而產生重要影響,較長的突觸活性帶可以增加突觸傳導過程中遞質及囊泡的接觸面積,提高神經信息傳遞和學習記憶的有效性〔2〕。
本研究結果提示,老年抑郁癥中存在海馬神經突觸結構損傷,神經元再生減少的可塑性變化,氟西汀可通過增加抑郁模型大鼠海馬神經元發生,恢復海馬的結構與功能,從而發揮其抗抑郁的作用。
4 參考文獻
1陳傳鋒,李湘蘭,胡珍玉.老年抑郁個體注意偏向的發生階段〔J〕.心理科學,2011;31(3):738-43.
2張麗萍,武 麗,張 曼.解郁1號對抑郁模型大鼠海馬神經元細胞凋亡的影響〔J〕.遼寧中醫,2009;36(10):1805-6.
3郭曉云,江開達.慢性輕度應激抑郁癥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7;34(6):216-7.
4廖 紅.老年抑郁的特征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0;27(5):33-5.
5趙久紅,崔 燕,唐源遠,等.缺氧對新生大鼠海馬神經干細胞增殖和分化的影響〔J〕.解剖科學進展,2009;15(2):168-71.
6肖 鵬,何勝昔,許世彤,等.海馬CA3區突觸結構在記憶中的變化〔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14(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