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紅 劉羅英 陳 豐 王祥貴
(贛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江西 贛州 341000)
高血壓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表現為動脈彈性功能減退、僵硬度增加等,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尤其好發于老年人〔1〕。匡永東等〔2〕報道,脈壓能夠間接反映老年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情況,患者脈壓越大,發生腦卒中以及冠心病的概率越高。因此適當降低患者的脈壓值,對于老年患者血管疾病的發生可起到有效預防作用,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瑞舒伐他汀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調脂藥,還具有抗炎等作用。張志偉等〔3〕指出,瑞舒伐他汀等其他他汀類藥物的主要機制可能是通過降低患者血脂等效應,進一步改善老年患者動脈的彈性及功能,從而降低患者的血壓。本文旨在探討聯合使用瑞舒伐他汀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來我院治療的老年高血壓患者220例。其中男121例,女99例;年齡60~73歲,平均(69.5±5.5)歲;高血壓病程(3.7±2.3)年。診斷標準以《1999 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為準:舒張壓(DBP)>90 mmHg,脈壓(PP)>50 mmHg,收縮壓(SBP)>140 mmHg。排除繼發性高血壓、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代謝綜合征等疾病,排除長期外出及因病無法配合調查者,排除近1 w內有服用降血脂藥物者。所有患者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將22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1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血壓值、膽固醇水平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均停用降壓藥1 w,并給予雙氫克尿噻20 mg/d作為基礎治療;1 w后對照組使用貝那普利(10 mg/片,北京諾華制藥)、卡托普利(25 mg/片,華北制藥集團生產);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使用瑞舒伐他汀(10 mg/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產品),并進一步對患者血壓值變化及改善動脈彈性情況等療效進行分析。
1.2.2觀察內容
1.2.2.1血壓測量 對所有患者的血壓進行定期檢測,治療開始前給予詳細記錄,以后每10 d做1次記錄,并觀察患者在治療期間的基本情況。血壓的測量應保證患者在安靜條件下進行,所有患者測前1 h內禁煙、禁酒,休息約10 min。對于初次量取血壓的患者,應測量患者雙上臂血壓,并取血壓高值作為測量值并予以記錄。連續測量坐位血壓3次,間隔3 min/次,取3次血壓的平均值作為最終血壓。
1.2.2.2動脈彈性指數測量 動脈彈性指數C1和C2:患者靜息10 min后(D0-2020動脈功能測定儀)于橈動脈搏動最強處測量患者動脈彈性指數C1、C2。
1.2.2.3C反應蛋白(CRP)檢測 抽靜脈血,采用比濁法檢測CRP水平(美國庫爾特貝克曼公司生產的Array360系統)。
1.2.2.4血脂測定 禁食半天后抽靜脈血,用酶法(BACKMANLX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
1.3隨訪記錄 對于22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在住院治療時的基本情況給予詳細記錄,并在出院后做定期隨訪,隨訪時間為3~22個月,平均13個月。

2.1治療前后血壓、PP及CRP的變化 兩組患者治療前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較對照組血壓控制更加理想(P<0.05)。見表1。
2.2治療后兩組動脈彈性指數的變化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動脈彈性指數C1〔對照組vs觀察組:(10.1±4.0)vs(10.3±4.9)ml/mmHg)〕、C2〔對照組vs觀察組(3.3±1.5)vs(3.4±1.3)ml/mmHg〕基本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動脈彈性指數C1〔(11.9±3.8)vs(10.1±2.9)ml/mmHg〕、C2〔(5.2±2.1)vs(3.5±1.7)ml/mmHg〕變化值存在差異(P<0.05)。
2.3各項血脂指標的升降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較對照組TC、TG、LDL-C水平下降率及HDL-C水平上升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PP及CRP的變化

表2 兩組治療后血脂各項指標的升降比較
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節奏加快的生活方式中,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越來越高。該病主要引起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給個人及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早期發現并預防以期控制血壓是延緩血管病變發展、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根本措施〔4〕,血壓長期處于高值可以增大血管壁張力進一步導致管壁增厚,管腔狹窄,降低動脈壁的彈性蛋白及彈性纖維,進一步降低動脈的緩沖功能,即動脈的順應性和擴張性進行性降低。李吉林等〔5〕指出,脈壓對于評估高血壓患者的病情變化及發展趨勢具有重要的預測價值,該值的大小可以間接反映出動脈的彈性及功能性改變等,值越大,彈性越差;值越小,彈性越好。
本研究結果表明降壓治療除降低血壓水平外,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內皮結構及動脈的彈性。瑞舒伐他汀在降低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同時還能降低其血清CRP水平。胡小亮等〔6〕指出,瑞舒伐他汀為臨床上較為常用的降脂藥,除降低膽固醇水平外,還具有穩定、縮小動脈粥樣斑塊的功效,對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具有顯著療效。機制可能是由于該類藥物短期內能夠促進血管內皮細胞一氧化氮的合成、釋放,減少氧自由基生成,從而抑制內皮素產生及平滑肌細胞增殖,進一步降低PP〔7〕。本次研究中他汀類藥物對老年患者大動脈彈性功能的改善不明顯,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治療時間不夠。
目前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多強調降壓治療而忽略降脂的作用,聯合瑞舒伐他汀降脂治療能夠改善血管硬化的程度,同時還能抑制血管炎癥,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改善動脈彈性,顯著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8〕。本研究表明他汀類降脂藥除降脂作用外,還有降低血壓、改善大動脈彈性的作用。在降壓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降脂治療較單純降壓治療、降壓效果及改善動脈彈性更為顯著。本次研究為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途徑〔9〕。
綜上,在使用常規降壓藥物的基礎上聯合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療老年高血壓患者,能夠更加有效地降低血壓,保護患者的靶器官,改善動脈彈性,提高患者預后,使老年患者更早獲益,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推廣。
4 參考文獻
1王 猛.瑞舒伐他汀鈣片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脈壓和動脈彈性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4):59-60.
2匡永東,呂良東,龔 明,等.瑞舒伐他汀對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患者血壓的影響〔J〕.中國藥業,2012;21(7):47-8.
3張志偉,林澤鵬.瑞舒伐他汀對高血壓患者動脈粥樣硬化及心功能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0;16(13):1605-9.
4楊 玫,何 美,田 州,等.福辛普利聯合瑞舒伐他汀鈣對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21):110-2.
5李吉林,王 偉,王 欣,等.瑞舒伐他汀對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脂作用及對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5):332-4.
6胡小亮,路方紅,劉振東,等.降壓降脂聯合治療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動脈彈性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7):1361-2.
7潘凌云,朱貴月,馬曉靜,等.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清sICAM-1、sVCAM-1變化及影響因素和瑞舒伐他汀的干預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38-40.
8Folkeringa RJ,de Vos C,Pinto YM,etal.No effect of rosuvastatin 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open-label study with blinded endpoint assessment〔J〕.Int J Cardiol,2010;145(1):156-8.
9何才通.氯沙坦聯合阿托伐他汀對冠心病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1;33(7):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