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朝暉 李海苗 雷奕祺 韓志遠 林巧芬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心內科,廣東 廣州 510507)
目前認為心房顫動的發病機制主要與心房的解剖重構及電重構存在一定的關聯性,而研究認為血管緊張素在心房顫動時的心房解剖及電重構方面均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既能導致心房壓的升高,也可增加心肌細胞內鈣離子的濃度而引起異位起搏,誘發缺血再灌注損傷,甚至引起室性心律失常〔1〕,臨床使用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類藥物主要是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系統,而降低心房內壓力,并抑制心房的解剖和電重構效應,本研究主要探討新型ACEI類藥物培哚普利治療陣發性快速型心房顫動的效果,并與經典用藥胺碘酮進行比較。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陣發性快速型心房顫動患者11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55例,男31例,女24例,年齡55~79〔平均(66.7±3.8)〕歲,合并高血壓者41例,冠心病者35例,慢阻肺者24例,房顫持續時間1~6年,平均(5.1±0.5)個月。對照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齡55~80〔平均(66.7±3.9)〕歲,合并高血壓者42例,冠心病者37例,慢阻肺者25例,房顫持續時間1~6年,平均(5.3±0.6)個月,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由心電圖和臨床表現確診。兩組性別、年齡、合并疾病及房顫持續時間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觀察組使用培哚普利(施維雅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 H20034053)口服,前3 d 2 mg/d,1次/d,根據患者血壓情況,在排除發生低血壓后第4天開始將劑量增加至4 mg,連續服用12個月。對照組則使用胺碘酮(賽諾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 H79993254)口服,治療方法為第1周始用600 mg/d,第2周則減量至400 mg/d,從第3周開始減量至200 mg/d,并根據患者耐受情況,連續治療12個月為1個周期,所有患者每2 w來院進行1次復診,檢查患者心電圖、血生化結果、肺功能、胸部X線片及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藥物心房顫動轉復竇性心律情況、1年內左心房內徑及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
2.1兩組患者藥物心房顫動轉復竇性心律情況比較 觀察組3月內轉復成功例數及1年內維持竇律例數均顯著多于對照組(P<0.05),且轉復成功時間快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藥物轉復成功情況比較(n=55)
2.2隨訪1年兩組患者左心房內徑比較 觀察組在治療后6個月開始其左心房內徑顯著小于治療前(P<0.05),而對照組則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隨訪1年兩組患者左心房內徑比較
2.3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出現咳嗽的比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生頭暈、低血壓和肺纖維化的比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比較(n=55,n)
陣發性心房顫動治療原則為恢復竇性心律,預防復發,治療策略可根據不同類型選擇恢復、維持竇性心律和控制心室律〔2〕,長期心房顫動的患者病理學檢查發現其心房組織內存在明顯的心肌間質纖維化,動物實驗提示心房心肌的纖維化是導致心房顫動的主要病理原因,說明解剖重構在心房顫動的發生發展中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甚至可能是始動原因〔3〕。
隨著心房內解剖重構后心肌間質纖維化的增多,發生心房顫動的概率就越來越大,目前認為心房間質纖維化是心房顫動患者解剖重構的基礎,且其將促進心房內局部電傳導通路的異常,而出現傳導不均勻現象,最終導致心房顫動的發生〔4〕,血管緊張素通過刺激心肌纖維細胞合成膠原蛋白進而形成纖維組織增生,臨床使用ACEI類藥物可以有效抑制心肌細胞的解剖重構,降低血管緊張素Ⅱ及醛固酮的水平,從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達到降壓作用。在有效血藥濃度ACEI類藥物下能降低心臟的前后負荷并改善心肌氧耗量減少心肌做功,針對快速型房顫患者能轉復為竇性心律。ACEI還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功能,對預防心房顫動時心房血栓形成〔5〕,王詠梅等〔6〕證實培哚普利有助于維持患者的竇性心律,在治療第6個月時竇性心律的維持出現顯著優勢,患者口服培哚普利劑量在2~8(平均4)mg/d,未出現嚴重副作用。培哚普利治療患者心房顫動得到復律,其可能的原因是培哚普利抑制患者外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活性并對心房局部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同樣起到抑制作用,有效降低了心臟的前后負荷,達到降低左心房內壓力,促使心房肌的電-機械耦聯更均勻有效,使心房的電生理離散度降低,抑制折返的形成,從而改善左心房的電重構和解剖重構〔7〕。同時培哚普利還能通過減少L型鈣離子通道和蛋白激酶C途徑的激活,從而減少細胞外Ca2+的攝取及肌漿網對Ca2+的釋放,降低Ca2+超載,尤其是在發生心房顫動時,在心肌細胞胞漿內Ca2+濃度因為血管緊張素的作用而增高時,鈣離子通過被激活〔8〕,從而水解肌原纖維蛋白和細胞結構蛋白,進而導致心房肌細胞的凋亡,導致心房肌細胞減少而心肌間質纖維增多發生房顫,使用培哚普利則能有效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激活而導致鈣離子超載。
4 參考文獻
1Fanikos JR, Atay JK, Connors JM. Improving anticoagulation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PT,2013;38(3):173-7.
2陳永輝.培哚普利聯合胺碘酮治療陣發性心房顫動的臨床研究〔J〕. 臨床合理用藥,2012;5(4B):72-3.
3Kanorskiǐ SG, Kanorskaia IS.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pecific features of development and antirecurrence therapy〔J〕.Kardiologiia,2010;50(7):31-7.
4Ozben B, Sumerkan M, Tanrikulu AM.Perindopril decreases P wave dispersion in patients with stage 1 hypertension〔J〕.J 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2009;10(2):85-90.
5王 霞,姚福梅,趙 馳.培哚普利預防心房顫動復發的療效〔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08;11(2):122-3.
6王詠梅,周發展,張煥軼.培哚普利對老年房顫患者竇性心律維持作用的研究〔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8;29(8):568-70.
7張 華,高春恒,崔俊友.培哚普利聯合胺碘酮轉復非瓣膜性持續性心房顫動及維持竇性心律的臨床研究〔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08;12(5):385-6.
8Abuladze GV, Dzhindzholiia NR, Narsiia EV.The therapeutic efficiency of complex-ACE inhibitor (perindopril) and traditional antiarrhythmic-treatment for prevention atrial fibrillation paroxysms after successful electric cardio lversion〔J〕.Georgian Med News,2008;12(15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