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彥 包天秀 江 穎
(揚州市職業大學醫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
由于老年患者機體代償能力降低,在實施全身麻醉或腰硬聯合麻醉后,患者受到寒冷刺激時的肌顫能力減弱,加上患者術前肺功能的降低,供氧量減少,耗氧量增加,此時如果環境溫度過低,老年患者皮下脂肪減少,血液速度減慢,基礎代謝率降低且對低溫的敏感度變差將導致頑固性低體溫的發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研究表明年齡愈大,麻醉患者術中發生低溫的概率顯著升高;手術時間越長,低體溫發生率也越高。尤其是腹腔手術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患者中心溫度一般下降速度為0.21℃/10歲〔2〕,所有對于老年腹腔手術患者,一定要做好術中保溫處理。本研究主要探討對全麻開腹的老年患者實施體溫保護的臨床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全身麻醉下完成開腹膽腸吻合術的老年患者51例。所有患者術前肝腎、凝血功能均正常,且血小板計數正常。其中觀察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齡61~82歲,平均(74.3±2.1)歲;體質量指數(BMI):21~26〔平均(22.5±1.4)〕kg/m2;手術時間185~210 min,平均(201.5±25.0)min。對照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齡62~81歲,平均(75.1±2.4)歲;BMI:21~25.5〔平均(22.6±1.3)〕kg/m2;手術時間180~225 min,平均(202.5±24.5)min。兩組患者性別、年齡、BMI以及手術時間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氣管插管下完成手術,并通過鼻咽溫度監測患者體溫變化。其中觀察組使用體溫保護干預方法,首先將手術室內溫度調節約至24℃左右,濕度約保持在50%,在進入手術室至消毒前均用棉被覆蓋,并主動詢問患者體感溫度。術中對輸入液體及血液均進行加溫處理,且在進行腹腔操作時,用38℃鹽水紗布和敷料進行擦拭,止血以及覆蓋腸管,做到及時更換盡量保持紗布溫度約38℃,特別注意的是在進行腹腔沖洗的時候一定要使用38℃溫鹽水進行,并在手術床上鋪電熱保溫毯,持續對患者全身進行保溫處理,并且注意術中暴露部位如雙上肢等亦行保溫毯覆蓋。手術結束后立即為患者做好保溫措施,盡量維持患者圍麻醉期鼻咽溫約37.5℃。對照組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手術順利操作和患者麻醉安全上,未進行特殊的體溫干預。比較兩組圍麻醉期情況、術畢凝血功能,并統計兩組發生的并發癥。

2.1兩組患者圍麻醉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中失血量和術中輸血量均顯著少于對照組,且麻醉蘇醒和麻醉拔管均快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術畢凝血功能比較 術畢觀察組凝血功能各指標基本接近正常,且觀察組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及凝血酶時間(TT)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發生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發生術后蘇醒延遲和切口感染以及在麻醉蘇醒期間發生寒戰的比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圍麻醉期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術畢凝血功能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發生并發癥情況比較〔n(%)〕
麻醉手術期間患者出現的體溫降低,尤其是老年腹腔手術患者出現的核心溫度降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其中核心溫度,如鼻咽溫、食管溫度等降至34℃~36℃則視為輕度的低溫,其發生率在腹腔手術中最高,尤其是老年患者〔3〕,皮膚脂肪薄、中樞體溫調節中樞不敏感,加上長時間手術暴露更易發生。其中發生低體溫的原因可能與麻醉本身以及麻醉藥物對體溫調節中樞的抑制有關,尤其是全身麻醉藥物,能顯著擴張全身血管,加強了傳導散熱;另外肌肉松弛劑的應用,抑制了機體出現的寒戰反應,加上全麻藥對中樞溫度調節中樞的抑制,而使寒戰閾值升高,出現熱反應閾值的輕度升高,并伴有冷反應閾值的顯著降低,甚至可將核心溫度調節閾值擴大到正常的20倍以上,導致患者體溫極易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在麻醉因素以外,患者體溫還受手術室的環境溫度和濕度以及腹腔手術時的靜脈輸液溫度以及腹腔沖洗溫度影響。
國外研究〔4〕提示,術中低體溫一般只要患者核心溫度低于正常1℃以上,則將顯著增加術中失血量,并增加患者輸血的可能性。本研究結果同樣支持以上觀點,腹腔手術時,體腔暴露時間長,手術剖面大,中心溫度與周圍環境溫度梯度較大,熱量丟失較多,體溫下降明顯〔5〕。老年患者出現術中核心溫度的降低主要是因為機體的代償能力減低,基礎代謝率降低以及體溫調節機制易受干擾性,術中產熱慢于散熱;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的萎縮,機體水分含量減少,而體表面積與體重之間的比重增加,引起機體熱儲備能力降低;加上腹部手術相對時間較長且腹腔長時間的暴露、消毒、熱量的散失,術中腹腔大量的沖洗液以及術中輸液等均將導致使機體散熱加快,出現圍術期低體溫〔6〕。尤其是在寒冷的手術間環境中發生術中低體溫幾乎難以避免〔7〕。
圍術期麻醉期間老年患者核心溫度降低,將對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一定影響,降低纖維蛋白原等凝血因子的活性,并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與聚集,減少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數量,并影響其功能,出血時間延長5倍甚至以上〔8〕。一旦術中患者低溫長期存在,將顯著增加術后感染的概率,并導致凝血功能的低下甚至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在血管收縮時可能誘發心肌缺血以及患者術后蘇醒延遲等,尤其是對于老年腹腔手術時間較長的患者,術中有效保證患者正常體溫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9〕。
綜上,對于老年開腹腹腔手術患者,切實做好圍麻醉期保溫處理,能更好地保護患者凝血功能,有效減少術中出血和輸血量,提高患者麻醉手術安全性,減少術后并發癥。
4 參考文獻
1Kwak IS,Choido Y,Lee TH.The effect of heated breathing circuit on body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anesthetic gas in major burns〔J〕.Korean J Anesthesiol,2013;64(1):6-11.
2Frey JM,Janson M,Svanfeldt MA.Local insufflation of warm humidified CO2increases open wound and core temperature during open colon surgery: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nesth Analg,2012;115(5):1204-11.
3Iwashita H,Matsukawa T.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of body temperature〔J〕.Masui,2012;61(1):42-6.
4Jeong CW,Ju J,Lee DW.Lipid-emulsion propofol less attenuates the regulation of body temperature than micro-emulsion propofol or sevoflurane in the elderly〔J〕.Yonsei Med J,2012;53(1):198-203.
5孫建蘭.老年腹腔手術患者低體溫的原因及護理干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20):3351.
6胡艷萍.腹腔外科手術應用保溫措施的臨床意義〔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10):1391-2.
7吳躍仙.老年人全麻手術期間中心體溫的觀察及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3):10-3.
8胡光俊,陳 敏,黎筆熙.輸注預熱液體防治老年患者術中低溫的臨床觀察〔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5):421-3.
9王瑞民,婁 燕,楊桂云.全身麻醉下高齡患者腹腔手術體溫護理對照研究〔J〕.吉林醫學,2009;30(12):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