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長久, 蘇 靜
(金華第一中學,浙江 金華 321015)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3-1第三章第2節“磁感應強度”中安排了演示實驗:如圖1所示,3塊相同的蹄形磁鐵并列放在桌上,可以認為磁極間的磁場是均勻的,將1根直導線水平懸掛在磁鐵的兩極間,導線的方向與磁感應強度的方向(由下向上)垂直. 有電流通過時導線將擺動,通過擺動角度的大小可以比較導線受力的大小. 分別接通“2,3”和“1,4”,可以改變導線通電部分的長度. 電流由外部電路控制. 先保持導線通電部分的長度不變,改變電流的大??;然后保持電流不變,改變導線通電部分的長度. 觀察這2個因素對導線受力的影響.

圖1 教材中的演示裝置

把通電的導線框放入用2塊釹鐵硼超強長方形磁鐵相互靠近形成的磁場中,矩形線框平衡在豎直位置不動時,通電導線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安培力等于力傳感器拉力的變化,通電導線的電流由電流傳感器來測量,導線的單匝有效長度用磁鐵的寬度來表示. 在導線匝數不變的情況下,改變電流的大小形成同一實驗裝置多組數據的對比,把這些數據導入表格中,再利用電腦F-I圖像中擬合,直接可以判斷安培力和電流之間的關系. 在電流大小一定的情況下,改變導線的匝數,把這些數據導入另一個表格中,再利用電腦F-L圖像中擬合直線,直接可以判斷安培力和導線匝數之間的關系,總結出磁感應強度和電流大小、導線長度無關.
10 cm×13 cm釹鐵硼超強方形磁鐵2塊,長度為25 cm、寬為3 cm、高為10 cm帶有凹槽的長木板1塊,直徑為0.3 mm的漆包線6根(長度分別為3.5,7,10.5,14,17.5,21 m),鋼鋸1把,朗威電流傳感器和力傳感器各1套,膠水1瓶,自制架1個,滑動變阻器1個,鐵架臺2個,電腦1臺,學生電源和導線若干.
用鋼鋸把木架做好,再把釹鐵硼超強方形磁鐵放入木架中,該裝置用以固定釹鐵硼超強方形磁鐵,以防止實驗過程中2塊釹鐵硼超強方形磁鐵吸在一起難以分開. 把導線繞制在長木板的凹槽內,并分別用記號50,100,150,200,250,300標示,這樣導線的匝數就很清楚了. 把帶有導線的凹槽固定在朗威力傳感器上,再把朗威力傳感器固定在2個鐵架臺的中間. 連好電路,分別接入朗威電流傳感器和力傳感器,并與電腦相連,實驗電路圖如圖2所示,實驗裝置如圖3所示.

圖2 實驗電路圖

圖3 實驗裝置圖
首先按電路圖連接好電路,開關斷開. 將力傳感器和矩形線框調至豎直狀態,使矩形線框處于2塊釹鐵硼超強方形磁鐵的中間位置,與磁鐵的底座有一定的距離,對力傳感器和電流傳感器的示數進行調零.
保持導線的有效長度不變(即不改變導線的匝數),閉合開關,調節學生電源和滑動變阻器,待示數穩定后,點擊“點擊記錄”,記錄多組電流與對應力F值,用圖象法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繪出F-I圖象并保存圖象,數據和圖象如表1和圖4所示.

表1 實驗數據1

圖4 F-I圖象
分別接入匝數不同的接頭(相當于改變通電導線的有效長度),改變滑動變組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使電流I保持在0.09 A,待示數穩定后點擊記錄電流和安培力F的值,并另加一個變量(導線的匝數對應的抽頭)依次表示為50,100,150,200,250,用圖象法對數據進行處理,繪出F-L圖象并保存圖象,數據和圖象如表2和圖5所示.

表2 實驗數據2

圖5 F-L圖象

經教學實踐證明,新的實驗設計使磁感應強度的教學層次變得簡單明了、邏輯性強,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利于學生對磁感應強度的理解和掌握,且該實驗的改進可提高師生的動手能力,體驗創新過程帶來的成就感,有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增加學習物理的興趣愛好.
參考文獻:
[1] 肖少斌. 自制“磁感應強度的測量”原理演示裝置[J]. 物理實驗,2005,25(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