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俊芳



從一條紗線的白日夢開始
很難說一個人究其一個夢想,到底是在哪一個時刻發生的化學反應。對于潘怡良來說,這個時刻很長很長,長到不客氣地、毫無保留地貫穿了她整個童年。故事的開始沒有懸念,就如中國的寶島臺灣好像總有一種地道的魔力一樣,出生在那里的潘怡良從小就已是“針織”的孩子。
潘家的家族事業是經營一間針織外貿工廠,這讓潘怡良從牙牙學語起就對針織滾瓜爛熟。那時候,針織工廠只單純接一些加工的單,但這足以讓她從未知開始編織一個夢想。紗線對于普通人來說只是纖維的一種,但是對于慢慢長大的潘怡良來說,是用力拉扯她進入織品行業的重要線索。她抓緊它,帶著從小萌發的情懷和熱忱,在高中結業之后向臺北及首爾的文化學院辦事處提出了報名申請。1919年成立的文化服裝學院 (Bunka Fashion College) 是國際上只專注于服裝設計的亞洲知名度最高院校和世界十大服裝設計院校之一,也是日本服裝學府的先驅,無論是申請,還是高昂的學費,進入它都并非易事。但似乎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發榜當天潘怡良順利接到了日本以限時郵件寄發的合格通知書,如愿以償地成為了山本耀司、高田賢三、長尾智明等著名設計師的校友。
在日本的幾年對潘怡良來說十分重要,一年級時在時尚商品基礎科學習的服裝綜合基礎,和二、三年級掌握的高度專業技術,都確實地滋長了她柔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也就是在此時她打下了利用針織的垂墜特性來展現女性柔美線條的堅實基礎。
簡單、熱愛,在懵懂里驚喜你
回國后,潘怡良順利完成了臺灣輔仁大學織品服飾研究所碩士學位。2001年,她以自己象征“歡欣樂觀的”意大利文名字GIOIA創立個人品牌。擁有二十年服裝經驗的她一開始只負責品管和業務的部分,這對于一名織品服裝設計師來說卻并非一件“不夠專業”的壞事。在日本學習期間的經歷仿佛就已先知。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逐漸穩定經濟飛速發展,成衣市場日益增長,該行業已經演變成為現代化的服飾工業,文化服裝學院把重點從裁剪轉移到面向市場,并迅速發展成為一所能夠應對社會快速變化的學院。誰也不曾想到如此接軌的大學背景在潘怡良的職業生涯中發揮了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在她擁有豐富的服裝市場與管制經營經驗之后,她意識到設計與市場的平衡十分重要,無法盲從顧客,設計師也不能太過于主觀導向,溝通才是了解需求、深刻創意的最佳解決方式。潘怡良式的客制化模式得到的市場反應非常突出。GIOIA PAN品牌推出后,在短時間內深受各界矚目。不僅專注于顧客的量身定制,GIOIA對一針一線純手工的斤斤計較,對質感和精密度的重視,還有以傳統技藝與流行元素結合以顛覆針織刻板印象的新生命獨特思維,都成為屢屢被應邀設計名媛服裝的至關原因。
2007 年世界小姐后冠的中國代表張梓琳小姐,其參賽之系列禮服即出自于潘怡良之手。除此之外,合作過的藝人造型也不計其數,各大廠牌也熱烈邀請合作展出,如 Mercedes-Benz 、Bvlgari、DHC、Lanc?me、Swarovski、富御珠寶、伯爵表等。
2013年9月大提琴家張正杰身穿“咖啡紗”制成的燕尾服推出了結合咖啡、音樂、時裝設計的大提琴獨奏會,而此件“咖啡紗”同樣也是潘怡良一次全新的創作。由咖啡渣制成的咖啡紗,不僅有咖啡渣吸附異味的效果,且穿起來通風舒適,更有降溫功能。她在接受采訪時打趣道:“原來咖啡紗不是‘咖啡色而是一種環保材料。”敢于直面挑戰的潘怡良,總能令每一位顧客刮目相看。
自2003年開始,潘怡良的GIOIA獲獎歷程就從未間斷過,2003年上海時裝周“設計成就獎”,中國國際時裝周“2007年度最佳女裝設計獎”、連續2008、2009 兩年榮獲“十佳時裝設計師獎”、連續2010、2011、2012 三年榮獲金頂獎入圍提名、“2011 年最佳女裝品牌獎”、海西國際時裝周“國際風尚設計師大獎”、“2012 年最佳時尚品牌獎”、“2013年度最佳女裝設計師”,并評選為2012年度最具吸引力的中國設計師品牌。不僅如此國際各大時尚活動的應邀也是絡繹不絕,如中國國際時裝周(北京)、香港時裝周、上海時裝周、吉隆坡時裝周、釜山時裝周、新加坡時裝周、法國巴黎時裝展等。2007年,潘怡良到北京參加時裝展,受到當地業者的賞識,正式進軍大陸市場。與財富相反,一個人一生只擁有一個夢想是奢侈的,也是幸運的。簡單又執著的潘怡良或許一開始并未想到能成功得如此透徹,但在稚嫩時期雙手觸碰織品那一刻,她似乎就沒有彷徨過。致力于自己單一乏味的夢想,并深度走下去,總比泛泛而活要更有力。
今年秋冬,GIOIA在時裝設計上,即將推出它的最新系列--崩裂。其設計理念是通過沖突/圓融,物質/心靈, 戰爭/和平, 經濟/環保等元素來傳達崩裂的重組再造精神。毫不例外潘怡良的每一次作品都在不停地“再造”,實時驚喜世人的眼球。回顧20年前,日本文化服裝學院的目標是“培養活躍于日本乃至世界服裝產業界的人物”,作為臺灣首席設計師,“針織女王”潘怡良做到了。
對話潘怡良
BOSS:有那么多服裝元素,為何對針織情有獨鐘?
潘怡良:針織是鮮活的,它能不斷變化,沒有人喜歡一塵不變,在設計上能讓我發揮不同的創造力。針織素材本身極富彈性,貼身、垂墜效果好,也是對女性身材的另一種創造。這種創造的可能性十分迷人。
BOSS:在經歷中,哪個瞬間激發了你今后執著于針織的決定?
潘怡良:家中本來就是針織外貿工行,可能是這個的緣故,從小我就對針織并不陌生,說不出哪一刻,可能每一刻的影響都積攢了我漸漸壯大的決定。
BOSS:在日本讀書期間,對你影響最深的事情是什么?為什么選擇回國發展?
潘怡良:學校的教學態度。他們對設計是非常嚴謹跟扎實的,絕對不會馬馬虎虎了事,這樣嚴苛的教學氛圍和成長環境,對后來我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也培養了好習慣。回國是因為要管理家族事業。
BOSS:你獲過這么多獎,有沒有哪次獎項或者活動是給你鼓舞很大的?
潘怡良:獲獎和成功一樣,想得到也想不到,每一次的獲獎都是對我自己的創作最直接的肯定,同時,我也覺得自己很幸運,厲害的設計師很多,我有這樣的幸運和努力換來的獎項,今后更要告訴自己,需要不斷的努力去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BOSS:商業化售賣的成衣和純手工針織有很大沖突,一面要迎合市場方便生產銷售,一面又精藝追求品質更趨向于高級定制,怎樣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
潘怡良:其實做設計就不能太市場導向或太過設計導向,我會將自己想創作的在發布會上呈現,在店鋪存在10%的概念才能兼顧市場需要,這樣不會丟掉自己的創作空間,也能顧及到GIOIA。
BOSS:GIOIA的男裝和配飾也很棒,你會任其發展嗎?與你想做的針織女裝的比重又是怎樣分配的?
潘怡良:目前主要還是以男女裝銷售為主,服裝才是經營的主題。類型分高級訂制與成衣,這也是兼顧了市場和創作于挑戰。
BOSS:你有沒有自己特別喜歡的設計師?為什么呢?
潘怡良:我沒有特別喜歡哪位設計師,因為各有各的設計風格,我認為能成為設計師的都不容易,是需要毅力堅持。
BOSS:能否介紹下GIOIA 2014秋冬“崩裂”最特別的地方?跟以前比有什么突破?
潘怡良:這次很幸運獲得“旭化成 中國時裝設計師創意大獎”,設計上著重不同材質的拼接,在面料上有也有些突破,主要運用到環保材料,整體風格又更貼切市場所需。
BOSS:你對“針織女王”這個頭銜感受如何?至今為止致力于一個夢想是怎樣一種感覺?今后還會堅持嗎?
潘怡良:頭銜不重要,重要還是在自己的設計是否能有所突破。設計是我興趣,我對設計有熱情,就算再累再辛苦,我也會堅持下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