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
Made in Japan的背后豐田汽車愿景解讀
2011年,當豐田公司總裁豐田章男站在常熟的豐田汽車研發中心的奠基儀式的舞臺上大聲說道:“推進豐田環境技術的國產化研發是當務之急。”很多現場的人士也許更多的認為這是一個口號。而當時豐田給出的愿景是通過發揮自身的強項,特別是混合動力技術、以及它的應用型技術研發搭載國產混合動力總成的車輛,并在2015年左右實現其在華兩大合資公司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的銷售。這就是豐田汽車最大愿景,“通過汽車,創造富裕社會”。
儲備你過冬的食物,這句話可以從日本人的民族性里面來理解,日本是一個島國,日本人隨時都會擔心他們的國家從這個海平面上消失,所以儲備更多的物品是日本人一直常有的習慣。而技術儲備更是日本大公司一貫的作風。
其實,作為一名普通的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更多的是直觀的感受,并不了解在這個產品背后蘊含的辛苦。豐田作為全球排名第一的汽車企業,擁有雄厚的技術儲備才是它立身全球的核心競爭力,而在常熟的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TMEC)正是在中國發力的關鍵鑰匙。這也是豐田推倒在華事業的最后一個壁壘,這里有豐田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測試跑道,再現中國所有的路況。此外,還將對開發階段的試制車輛以及市銷車輛進行徹底測試。而在TMEC,豐田把多年的“過冬的食物”全部拿了出來,希望能改變中國消費者認為豐田技術不行的誤解。
豐田中國研發中心建立后,國內合資產品研發的技術支持將直接由TMEC負責,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有助于更迅速地根據中國市場需求,打造符合中國消費者喜好的產品。
數據顯示,中國近七成消費者在購車時優先考慮汽車的安全性能。“日系車鋼板薄,不經撞”,安全性不如德系車,這是很多人對日系車有偏見的最重要根源。在豐田專業人士看來,汽車安全是一個綜合概念,絕非簡單的鋼板厚度與氣囊個數這樣簡單。豐田車的安全品質關鍵在于豐田獨有的GOA車身專利設計技術。
在TMEC,可以看到大量的碰撞試驗車體,很多試驗都證明了一個最大的誤區,就是車體變形的情況并不能說明日系車不安全。拿豐田的車來舉例,豐田采用的GOA全球優質測評體系來驗證車身安全性,保證駕駛艙的安全性,A柱、B柱、C柱幾乎不變形,但允許其他部位變形,例如引擎蓋和后備廂。因為在發生碰撞時,變形能夠快速吸收能量,保證駕駛艙內駕乘人員的安全。
其實這也是全球最核心最主流的安全認知,車子的安全性并不是比硬度,汽車安全首先考慮的是保護駕駛人員、行人和對方車輛人員的安全。發生變形,并不是豐田汽車偷工減料和材料的標準低,這本身就是豐田安全設計理念的一部分。
雖然很多人熱衷于購買鐵皮厚、自重大的德系車,但在世界范圍內,豐田車倡導的轎車輕量化車身才是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強度高,厚度薄,又能吸收碰撞能量的高張力鋼板是制造輕量化車身的理想材料。
在TMEC建設有環形跑道、耐久實驗跑道、操控穩定性跑道、模擬路況跑道、多功能實驗跑道、特性跑道。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加適應中國道路,以及在這個道路上行駛的中國消費者。這就是TMEC肩負的另一項職責:幫助豐田旗下產品適應中國本地路況,會促進豐田推出更多更適合中國道路環境、用車環境、大眾心理喜好的車型。從引進海外車型進行中國化改造到專為中國市場設計,這樣的改變就是TMEC會給我們帶來的另一個改變。
TMEC更重要的職責是促進日后混動車型國產。豐田計劃2015年將旗下混動車型重要零部件進行在華生產,這樣的舉措勢必會使得混動車輛制造成本降低,離混動車型走入中國家庭也就更近一步。豐田還將進一步推進環保車型的普及,以常熟的研發中心為主推進節能車、新能源車的國產化。當年在奠基的時候,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承諾,將把包括優化傳統發動機技術在內的豐田所有的環保技術引進中國。
而混合動力才是豐田制霸中國的最核心競爭力,豐田對混合動力車型信心滿滿,這種信心將在2015年國產混合動力量產后徹底爆發。從這個時間點,我們看到了豐田的未雨綢繆和運籌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