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廣全 (中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儲層分類是精細油藏描述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油田開發后期調整和潛力分析的關鍵[1]。如何利用測錄井資料有效區分不同類型儲層,對開發調整方案編制和剩余儲量計算、產能預測等都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筆者利用測錄井資料對J油田儲層分類問題進行了研究。
由于沉積時期巖石古地理條件的差別,導致在相同地區不同沉積時期地層的巖性存在較大差別[2]。根據12口井307塊薄片鑒定資料分析,J油田目的層巖石類型包括凝灰巖、沉凝灰巖、凝灰質砂巖和陸源碎屑巖,其中陸源碎屑巖的主要類型為長石質巖屑砂巖。
通過對J油田目的層井區內取心井巖心分析數據進行統計,從總體上看,目的層儲層孔隙度的最大值為24.8%,最小值1.1%,平均10.4%,孔隙度主要分布在6%~16%;滲透率的最大值為950mD,最小值0.008mD,平均3.23mD,說明J油田目的層屬于中、低孔低滲儲層[3]。從目的層孔隙度與滲透率關系圖可以看出,孔隙度與滲透率呈正相關關系 (見圖1)。從孔隙度隨埋深變化圖 (見圖2)可看出,孔隙度在埋深2405.5~2428m、2644~2655m有2段孔隙異常發育帶,這表明J油田發育有次生孔隙[4]。

圖1 J油田儲層孔隙度-滲透率關系圖
J油田儲層類型多樣,儲層巖性復雜,主要低、中孔低滲透儲集層為主,而且儲層物性變化較大,使測井資料受儲層巖性和儲層物性等影響較大,造成常規測井資料難以準確劃分儲層和儲層評價。充分利用測錄井資料可以較為真實地提供儲層參數[5],這樣便于建立儲層分類標準。
以錄井取心資料為切入點,以巖心含油特征[6]顯示為依據,可將其分為飽含油、含油、油浸、油斑、油跡5個級別 (見表1)。由于其含油特征與孔滲相關聯,可以將J油田目的層分為3類:①Ⅰ類儲層 (飽含油、含油);②Ⅱ類儲層 (油浸);③Ⅲ類儲層 (油斑、油跡)
統計該油田15口取心井128個小層,根據每個小層巖心含油特征顯示所對應層段測井曲線[7]的讀值,對所讀曲線值進行優選來建立交匯圖版,即利用優選深側向電阻率、巖性密度及自然伽馬曲線制作該油田目的層位儲層分類圖版 (見圖3和圖4),由此建立Ⅰ類、Ⅱ類、Ⅲ類的儲層分類標準。

圖2 J油田目的層深度-孔隙關系圖

表1 巖心含油產狀分級標準表

圖3 目的層深側向電阻率與巖性密度關系圖

圖4 目的層深側向電阻率與自然伽馬關系圖
根據上述分類標準,利用相應軟件畫出該油田目的層儲層分類分布圖 (見圖5),同時畫出該油田的累積產油量分布圖 (見圖6),從圖5和圖6可以明顯看出,累積產油量高的井區也是一類儲層所在的位置,從而驗證了儲層分類的準確性,這對于解決J油田儲層評價問題、提高油田后期開發調整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利用測井與錄井資料相結合的方法對低、中孔低滲透儲集層分類可以提供更為真實的儲層參數。

圖5 目的儲層有效厚度分類圖
2)建立更有可操作性和簡便的分類標準,這樣可以使儲層分類更加直觀和快速,這對解決儲層評價問題、提高油田后期開發調整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朱建華 .核磁測井在海拉爾地區儲層分類中的應用 [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08,27(3):136-138.
[2]張長俊,龍永文 .海拉爾盆地沉積相特征與油氣分布 [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5.
[3]楊秋蓮,李愛琴,孫燕妮,等 .超低滲儲層分類方法探討 [J].巖性油氣藏,2007,19(4):51-56.
[4]趙永剛,陳景山,蔣裕強,等 .低孔低滲裂縫-孔隙型砂巖儲層的分類評價 [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06,25(2):1-4.
[5]胥博文,蔣龍生,王向公 .測錄井資料儲層響應特征分析 [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9,23(1):75-78.
[6]段宏偉 .海拉爾盆地現場油氣顯示的識別方法 [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05,24(增刊):7-8.
[7]楊思通,孫建孟,馬建海,等 .低孔低滲儲層測錄井資料油氣識別方法 [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7,28(3):40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