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姝 (中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在聚合物配制和注入過程中,生大量膠狀物附著在過濾器和管線內壁上,進而對聚合物溶液配制和注入系統的正常運轉造成不利影響[1-2]。一旦膠狀物從管壁上脫落進入井筒,就會造成近井壁附近區域儲層滲透能力降低,注入壓力升高,進而造成注入困難,影響聚合物驅增油效果[3-4]。
在配注系統中,配制站、注入站過濾器等部位發現大量黑色和黃色膠狀物,伴有刺激性氣味,隨放置時間延長伴有黑色物質生成,有刺鼻的腐臭氣味。為明確膠狀物的主要成分,分析了3個樣品:一是聚丙烯酰胺 (大慶煉化1900萬分子量干粉);二是配制站母液過濾器罐壁上沉積物 (以下稱膠狀物1);三是注聚泵泵前過濾器處采集的含聚合物的黏性液體 (以下稱膠狀物2)。
1)膠狀物主要成分為聚丙烯酰胺及其降解物,含少量黏多糖及有機酸。通過對各樣品灼燒前后質量變化數據 (見表1)可以分析出,聚丙烯酰胺與膠狀物2無機物成分含量較高,性質相近,以聚丙烯酰胺為主;而膠狀物1無機物含量較低,除聚丙烯酰胺外,含有其他來源的有機物如微生物代謝的產物[5-6]。
聚丙烯酰胺中黏多糖非常少,膠狀物1和膠狀物2中含量較大,分別達到了287mg/L和336mg/L,其中膠狀物1中黏多糖主要由甘露糖、艾杜醇、山梨糖等組成,以甘露糖為主。同時膠狀物1和膠狀物2中含有少量有機酸,主要為乙酸和丁酸。因此,膠狀物主要成分為聚丙烯酰胺及其降解物,含少量黏多糖及有機酸。
2)附著物、膠狀物產生與微生物活動具有一定關系。膠狀物質主要成分為聚丙烯酰胺,成因主要為未溶解的聚合物干粉造成的 “魚眼”附著在過濾袋或過濾網上;其次膠狀物的產生與微生物活動具有一定關系,膠狀物中含有微生物活動密切相關的黏多糖、乙酸和丁酸等大量的生物代謝活動產物和信息;而膠狀物2樣品S元素和Fe元素含量比較高,可能是由硫酸鹽還原菌將水中SO2-4還原成S2-,形成了黑色的FeS所致。
由于微生物作用產生生物酶,使聚丙烯酰胺發生水解脫去了酰胺基,為此膠狀物2和膠狀物1中N和H含量均減少。

表1 各樣品灼燒前后質量變化測定數據
1)膠狀物類型和含量對聚合物溶液黏度存在影響。不同類型溶液不同含量黏度對比表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當聚合物溶液中加入膠狀物1后,黏度升高,隨膠狀物加入量增加,黏度增大;加入膠狀物2后,黏度降低,隨加入量增加,黏度減小。
2)含膠狀物聚合物溶液穩定性變差。不同類型溶液不同時間條件下黏度損失對比表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在膠狀物類型不同條件下,隨放置時間延長,聚合物溶液黏度下降,且含膠狀物2的聚合物溶液下降幅度較大。
3)膠狀物對聚合物溶液耐溫性影響不大。不同類型溶液不同溫度條件下黏度損失對比表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隨測試溫度升高,含膠狀物溶液和聚合物溶液黏度均呈下降趨勢,但差異不大。

表2 不同類型溶液不同含量黏度對比表

表3 不同類型溶液不同時間條件下黏度損失對比表

表4 不同類型溶液不同溫度條件下黏度損失對比表
4)含膠狀物聚合物溶液流變性和黏彈性變差。視黏度與剪切速率關系、儲能模量與振蕩頻率關系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由圖1和圖2可以看出,聚合物溶液中加入不同類型膠狀物后,隨剪切速率增大,溶液表現出與普通聚合物溶液相似的 “剪切變稀”流變特征,在剪切速率相同條件下,聚合物溶液視黏度最大,其次為含膠狀物1聚合物溶液和含膠狀物2聚合物溶液;在黏彈性測試中發現,含膠狀物聚合物溶液,隨振蕩頻率增加,黏彈性變差。

圖1 視黏度與剪切速率關系

圖2 儲能模量與振蕩頻率關系
5)膠狀物對聚合物溶液中分子聚集態存在影響。含膠狀物1聚合物溶液,聚合物分子聚集態仍呈現空間網絡結構,但結構變稀疏,網絡骨架變細;含膠狀物2聚合物溶液,聚合物分子聚集態網絡結構出現缺陷,分子鏈發生斷裂,導致結構包裹水分子能力下降,黏度降低。
聚合物溶液樣品放置30d后,聚合物分子聚集態發生了較大變化。30d后聚合物分子聚集態網狀結構變稀疏,網絡呈現球形質點,相互結成珠狀結構。含膠狀物1聚合物溶液中聚合物分子網絡骨架主干回縮,部分網絡結構發生斷裂,原有聚集態遭到破壞。含膠狀物2聚合物溶液中聚合物分子聚集態呈現球形質點,相互之間沒有纏結,結構破壞嚴重。
膠狀物類型、含量和巖心滲透率對聚合物溶液滲流特性存在影響。不同含量膠狀物阻力系數和殘余阻力系數對比表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隨巖心滲透率減小,聚合物溶液阻力系數和殘余阻力系數增加;隨膠狀物含量增加,聚合物溶液阻力系數和殘余阻力系數增大;膠狀物1對聚合物溶液滲流特性的影響程度比膠狀物2的大。

表5 不同含量膠狀物阻力系數和殘余阻力系數對比表
膠狀物的存在導致聚合物溶液傳輸運移能力變差,進而對擴大波及體積效果產生影響。恒速條件下和恒壓條件下不同方案采收率對比表如表6所示。由表6可以看出,在恒速或恒壓注入條件下,隨滲透率級差增加,膠狀物對聚合物增油效果影響程度降低,膠狀物對低滲透層分流率影響較大。對比2種注入工藝,對聚驅增油效果影響主要取決于巖心滲透率級差:滲透率級差為2時恒速注入時增油效果較好;當滲透率級差為5和10時恒壓注入時增油效果較好;當巖心滲透率級差為5和10時,恒速注入的注入壓力要比恒壓時的低,進而造成低滲透層吸液壓差減小,波及效果變差。

表6 恒速和恒壓條件下不同方案采收率對比表
從表7可以看出,在相同試驗條件下,經雙氧水降作用后解膠狀物黏度不僅未降低,而且有了較大幅度升高,過硫酸鉀作用后也有類似狀況。進一步分析可知,添加經次氯酸鈉降解作用后膠狀物的聚合物溶液黏度較低,且低于未加膠狀物聚合物溶液的值,這是由于次氯酸鈉與膠狀物反應后還有部分剩余,剩余次氯酸鈉降解了聚合物溶液,從而使聚合物溶液黏度降低。因此,推薦采用次氯酸鈉解堵,濃度范圍為3%~5%。從表8和表9可以看出,解堵時間為30~50min,最佳時機是注入壓力接近破裂壓力時。
考慮少量膠狀物進入高滲透層有利于改善剖面,提高聚合物驅油效果,因此解堵劑用量要恰當,過多解堵劑不僅增加藥劑費用,而且會對后續聚合物溶液產生降解作用,降低聚合物溶液擴大波及體積的效果。

表7 黏度測試結果統計表

表8 不同濃度解堵劑黏度測試結果統計表

表9 不同接觸時間黏度測試結果統計表
1)膠狀物主要成分為聚丙烯酰胺及其降解物,含少量黏多糖及有機酸,附著物、膠狀物產生與微生物活動具有一定關系。
2)膠狀物可造成溶液黏度、穩定性變差,聚合物分子空間結構破壞,可導致含聚合物溶液滲流及運移能力較差,對提高采收率的影響較大。
3)次氯酸鈉可以取得較好的解堵效果,但解堵時機和用量要恰當。
[1]趙國 .大慶油田三類油層聚合物驅的合理注采比 [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08,32(1):108-111.
[2]張立娟,岳湘安,王楠 .大慶中低滲油層聚合物溶液注入性和驅油性能分析 [J].油田化學,2008,25(3):235-240.
[3]周守為,韓明,向問陶 .渤海油田聚合物驅提高采收率技術研究及應用 [J].中國海上油氣,2006,18(6):386-389.
[4]楊二龍,宋考平 .大慶油田三類油層聚合物驅注入速度研究 [J].石油鉆采工藝,2006,28(3):45-49.
[5]黃峰,范漢香,董澤華,等 .硫酸鹽還原菌對水解聚丙烯酰胺的生物降解性研究 [J].石油煉制與化工,1999,30(1):35-38.
[6]包木太,駱克峻,耿雪麗,等 .油田含聚丙烯酰胺廢水的生物降解研究 [J].油田化學,2007,24(2):18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