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鏑 ZHANG Yu-di;孫會春 SUN Hui-chun;臧兆萍 ZANG Zhao-ping;張樂樂ZHANG Le-le;張磊ZHANG Lei
(①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齊齊哈爾161041;②齊齊哈爾醫學院,齊齊哈爾161041)
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是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每年進入該院實習的醫學院學生人數眾多。急診內科是醫院的重要科室,其不僅需要對各種突發事件、危急重癥進行搶救,還需對夜間發病患者進行處理,急診內科作為臨床實習的重要內容,其帶教質量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醫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及臨床素養的高低[1]。該院為進一步提升急診內科實習醫師的帶教質量,特在實習帶教工作中,采用了PBL教學法(基于問題的教學法),并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該院急診內科實習的68名以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均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5年制大學本科學生。其中男性49名,女性 19名,年齡在 21~25歲之間,平均為(22.8±1.1)歲。帶教醫師共6名,帶教醫師均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臨床工作經驗5年以上,帶教經驗3年以上。隨機將68名學生分為常規組和PBL組,每組23名,兩組實習生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按照傳統模式進行帶教,包括帶教醫師帶領實習醫師查體、床邊查房,學生提問后,帶教醫師進行重點講解。
PBL組:采用基于問題教學法進行帶教。具體方法如下:
①選題。帶教醫師精心挑選典型病例,準備相關資料,構思相關問題,難度遞進式設計問題,并要注意各知識點的邏輯關聯,注意將臨床知識與理論知識相聯系,以及學科知識的滲透。例如:將該患者診斷為急性闌尾炎,診斷依據充分與否?臨床處理與患者病理生理變化間的關系?何時為最佳手術時機?術中、術后應當注意的問題?
②實習醫師準備。根據設計的問題,帶教醫師向實習醫師推薦相關參考書籍,如《急診內科學》、《內科急診室手冊》、《急診內科診治流程》等。鼓勵實習醫師通過多種渠道廣泛搜集相關資料,撰寫發言提綱,擬定新問題,做好課堂討論的相關準備。
③課堂討論。秉持自愿原則,實習醫師進行自由組合,4~6人組成一個討論小組,小組成員逐個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由此展開辯論,帶教醫師一邊聽講,一邊對未得到解決的問題或需更正的問題進行記錄,辯論后由小組組長做簡單總結。
④帶教醫師講解。對于討論中實習醫師發現的新問題,要予以重點點評、講解,逐一解答實習醫師提出的問題,并指出需重點掌握的相關知識。
⑤臨床應用。對于課堂中的相關問題,可根據患者的診斷、治療資料,在臨床上進行驗證,再對問題答案進行調整,以激發實習生的興趣,同時也有助于增強記憶。
1.3 評價標準 實習結束后,向帶教醫師及實習醫師本人發放帶教質量調查問卷,對帶教質量進行客觀及主觀評價。自評項目共包括8個問題,他評項目共包括7個問題。問卷結果采用5級評分法,5分—提高明顯,4分—提高,3分—一般,2分—略有提高,1分—無提高。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處理本次研究中的數據,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實習醫師的實習效果評價及理論考試成績比較,詳見表1。由表1可知,PBL組對實習效果的自評評分、他評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BL組的理論考試平均成績為(89.3±6.8)分,常規組為(76.9±4.8)分,PBL組的理論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實習醫師的實習效果評價及理論考試成績比較(±s)

表1 兩組實習醫師的實習效果評價及理論考試成績比較(±s)
組別(n) 實習效果 理論考試自評 他評PBL 組(34)常規組(34)37.5±3.8 28.7±3.4 34.1±1.8 22.6±1.7 89.3±6.8 76.9±4.8
對于醫學院學生來說,臨床實習不僅僅是大學及中專教育的延續與深化,也是學生將醫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的必由之路,其是培養醫學院學生獨立工作、臨床素養的關鍵環節[2]。由于急診內科學本身具有特殊的學科特點,急診內科實習醫師在實習帶教過程中,不能完全照搬普通科室的帶教方法,實習醫師應當總結急診醫學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帶教方案,以提高實習帶教質量。
PBL教學法是基于問題的新型教學模式,其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其是以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動機為目標的教學方式[3-4]。PBL教學法應用于醫學專業教學,最早是在上世紀90年代,并且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5]。在急診內科中,常會涉及到多學科知識,接診的也多為突發病、外院轉入患者,在疾病類型方面包括神經系統、內分泌、血液、消化、循環、呼吸等疾病,病情復雜、急重,所以臨床工作責任重大,且困難較大[3]。作為帶教醫師,應當在實際工作中著重培養實習醫師的跨領域思維能力,若帶教醫師不重視理論講授,也不對自己的臨床處理、思考方式加以闡釋,僅講解采取的具體措施,就會讓實習醫師盲目跟從,缺乏獨立思考、判斷能力[6]。
在本次研究中,對PBL組實習醫師采用了PBL教學模式,先由帶教醫師準備急診內科中的典型病例及相關問題,然后為學生推薦相關參考書籍,讓學生圍繞問題搜集大量相關文獻資料,然后在課堂上分小組進行討論,再由帶教醫師解答問題,指出重點,最后再從臨床上對問題加以驗證,對答案進行調整。結果顯示:PBL組實習生對實習效果的自評評分、他評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BL組的理論考試平均成績為(89.3±6.8)分,常規組為(76.9±4.8)分,PBL 組的理論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在急診內科的實習帶教工作中,應用PBL教學法能有效提高實習醫師的學習積極性,增強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明顯提升帶教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1]王迎莉,王志方.TBL在急診ICU護理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6):429,433.
[2]王迎莉.PBL教學法在急診ICU護理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4):296-297.
[3]王偉雄,馮駿.提高臨床本科生在急診外科實習質量的體會[J].現代醫院,2011,11(5):129-130.
[4]王怡,馮蕓,周坤等.急診護理實習帶教中如何減少護患糾紛[J].重慶醫學,2010,39(16):2149-2150.
[5]覃碧云.如何提高急診科實習帶教質量[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2):686-687.
[6]戚青花.急診科護生實習帶教方法的討論[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8):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