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吉林
【摘要】 縣級電視臺要想提高節目質量,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在“新聞點”上走、轉、改。開設特色欄目,深入基層,拓展視野,挖掘典型,盡量報道老百姓關心和關系老百姓切實利益的事情,這樣縣級電視臺就有觀眾,就有收視率,節目才能有好的社會效果。
【關鍵詞】 縣級電視臺 節目質量 探析
縣級電視臺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爭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須在提高新聞節目質量上下功夫。要立足本土緊跟時代步伐,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從報道內容和形式、編排手法和播音方式等全方位地大膽改革創新。
一、大力改革會議和領導活動新聞的報道
縣級電視臺作為縣級黨委政府的“喉舌”,及時準確地報道縣委縣政府召開的一些重要會議,縣級電視臺責無旁貸的一項重要工作。但是,就拿,天祝藏族自治縣電視臺目前的情況來說,會議和領導活動的報道形式單—、手法呆板、鏡頭雷同、內容膚淺,而且還占據新聞欄目的大部分時間,觀眾對此頗有微詞。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大膽改革。編輯記者在充分吃透會議精神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其內在“新聞點”,選取最佳角度,用“準確、精煉、新鮮、生動”,老百姓易聽懂的文字,有時也可以用一句話新聞或口播新聞等形式。
二、著力拓寬報道領域
有人認為,縣級電視臺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電視臺由于受地域限制,新聞源少,報道領域不可能很寬泛,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新聞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不在地方大小,而是記者有沒有一雙火眼金晴和豐富的知識儲備。記者只要有心、撲下身子,深入到群眾當中,深入到現實生活當中,去關注、去發現、去挖掘,一個20多萬人口的民族自治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聞資源。還有她藏民族的民族特色資源。
三、精心打造叫得響的新聞品牌欄目
縣級電視臺要想在有限的空間里求生存、求發展,就必須要竭盡全力,科學策劃、精心打造1至2個適合本縣實際,具有個性化、本土化的精品新聞欄目。如天祝電視臺于2006年開設的《華銳風情》欄目,以最基層的小人物為報道對象,欄目開播以來,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得到了市縣領導的高度贊揚,并要求各縣區臺前來學習。第三,確定了定位、名稱、風格之后,還應適當地宣傳自己的欄目品牌,在欄目開播前花一定時間,以廣告的形式對欄目的內容和播出時間進行預告,給觀眾造成一定印象,吸引觀眾到時收看;還可以利用縣內某些大型比賽和各種活動,或者自己組織—些有影響力的活動,為自己的品牌欄目作宣傳、樹形象。同時要通過舉辦活動讓主持人經常出鏡亮相,培養節目主持人、播音員獨特的風格,制造自己的“明星”以提高欄目的品牌知名度。第四,在力保品牌相對穩定的同時,要與時俱進,不斷地改進欄目的報道方式,力求在內容上有創新、形式上搞得更活,使欄目經常出新出彩。
四、切實關注民生,做老百姓喜歡的節目
電視臺的“喉舌”作用其落腳點也是廣大民眾。只要所報道的人和事是他們身邊所關心,而且報道的語音和形式,是他們所能接受的,那么,他們一定會鎖定頻道把它看完,否則他就會換頻道。因此,電視臺從業人員必須牢固樹立服務意識,要撲下身子,腳踏實地地深入基層、深入生活、深入到群眾當中去,學會用普通百姓的視角看問題,真正了解百姓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在這一點上,縣級臺置身于廣闊的農牧區,離農牧區農牧民最近,面對的觀眾絕大多數是農牧民,深入他們中間采訪報道有著非常便利的條件,這也就是縣級臺的區位優勢:我們的編輯記者要用心和他們交朋友,把鏡頭和話筒對準他們,站在一定高度,著力反映他們的喜怒哀樂,報道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反映農村農業方面的新人新事、新氣象、新風貌。
五、立足本土,以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確立自己的地位
天祝縣地處農牧區,這里的農牧民尤其是信仰佛教的藏族農牧民自古就有喜歡養殖牛羊的傳統,畜牧業在全縣經濟中所比例較大。因此,我們在《致富路》欄目中經常注意報道一些養殖戶的經驗和事跡,受到廣大農牧民的好評和喜歡,經常有觀眾打電話主動報料或咨詢。
作為民族地區的新聞從業人員,必須要學懂吃透黨和政府對民族宗教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近年來出臺的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優惠政策,在節目編排上打民族特色牌,打民族團結牌,努力挖掘藏民族傳統文化,通過弘揚藏族群眾勤勞、勇敢、善經營牧業的優秀品質,為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民族大團結增磚添瓦,從而達到提高電視臺知名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