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9月28日下午4時,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刑場上臨時豎起六根木柱,每根木柱前都綁著一名大義凜然的好漢。他們視死如歸,從容就義,這六位英雄就是為戊戌變法而獻身的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和康廣仁,歷史上把他們叫做“戊戌六君子”。
譚嗣同是湖南人,小時候熱愛學習,喜歡練武。19歲那年,他游歷了祖國的長江、黃河,到過十多個省。山川秀麗的祖國給他留下了難以忘卻的印象。戊戌變法時,他正在家鄉,為了挽救祖國,他主辦《湘報》,宣傳變法,很快受到光緒皇帝的賞識。這年六月,譚嗣同與楊銳、林旭、劉光第被破格提拔到中樞決策機構“軍機處”中。他們為皇帝批閱奏章,擬寫政令,做了大量工作,深為頑固派所憎恨。9月21日,當慈禧太后下令逮捕康有為時,譚嗣同也得到消息,但他不肯逃走,他說:“各國變法都是經過流血才成功的,中國還沒有人為變法流血,我決心做為變法流血的第一人!”
9月24日,譚嗣同被捕了。臨死前,他面對圍觀的群眾大聲呼喊:“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用自己的鮮血,喚起了成千上萬的后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