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梅建黨 馮 濤
(1.新蔡縣宋崗鄉村鎮建設發展中心,河南 新蔡463500;2.新蔡縣佛閣寺鎮農業服務中心,河南 新蔡463500)
在我國,集鎮是城市之末,農村之首,是聯系城鄉的紐帶和橋梁,在促進經濟發展中處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城市化快速發展使集鎮建設成為實現農村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的重要突破口,加強集鎮建設可以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生產要素集聚、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當前,集鎮建設存在諸多問題和難點,作為最基層的鄉鎮政府要認真思考如何去做好集鎮建設,使之成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有著良好人居環境的宜居之地。
在集鎮建設中,由于現有基礎設施差、干群認識不到位、缺乏區域特色和支柱產業支撐,同時改造資金嚴重不足、技術力量薄弱造成管理水平滯后, 導致在鄉村集鎮建設和后續管理中面臨諸多問題和矛盾。
由于歷史原因,以前街道建設基本處于自由建設和失控狀態。 規劃的滯后使新的規劃的執行有很大阻力和難度。
1.1.1 對鄉村集鎮的建設認識不夠,重視不夠
集鎮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也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職責,當前容易把集鎮建設簡單理解為推進農村城市化,強調建忽視管,存在忽略集鎮特色內涵、缺乏科學規劃、盲目大拆大建、重表面輕實用、客觀條件和建設目標脫節、 政府主導與農民主體的關系不清等認識誤區。規劃嚴重滯后,群眾建設有一定的隨意性,政府管理有法可依卻無據可用。 從而導致集鎮建設布局零亂、亂修亂建、土地配置失當、功能分區不明顯等現象。 城鎮規劃布局的不合理,經濟與生態環境發展的不協調,對集鎮的后續發展影響較大。
1.1.2 原集鎮建設不合理
缺乏規劃造成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建設不合理,群眾隨便建,沿路跑、沿街建房,集鎮住戶散亂,嚴重浪費土地資源。 同時街道功能分區不合理,商貿、服務、生活區無法區分,造成街道市場、露天市場和馬路市場,占道經營嚴重。而政府投資興建的商貿市場無法運作,也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1.1.3 現有集鎮設施功能不全、配套落后
鎮里現有設施分別是供電變電站1 座,中學一所現有學生800 余人、鄉鎮衛生院1 所,公共生活服務設施一般。道路、農貿市場、綜合防災等設施不盡完善。 1 個供水廠,街區使用人口不足50%,橋梁、水利及排水不合理。 無體育、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務和供氣設施。 無休閑活動場所、無公共停車場、無垃圾處理設施、公共廁所少,綠化程度不高、僅有干寶公園一座占地約500 平方,街區道路破壞嚴重,路燈供電不及時。
1.1.4 街區環境臟亂差
在集鎮的管理上廣泛存在重建設輕管理、重經濟輕服務等管理機制不順的現象,特別是管理機構和隊伍的缺失、綜合執法力度的弱化、責任考評制度的虛設等嚴重現實問題,使鄉村集鎮缺乏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管理。 由于管理水平滯后,居住松散,加上街道衛生管理人員年齡老化,管理隊伍不穩定,對生態環境效益的忽視和環境基礎設施不健全,管理長效機制的缺失不同程度上影響了集鎮的持續健康發展,嚴重影響了集鎮形象,同時占道經營導致集鎮臟、亂、差現象突出,垃圾遍地、污水亂流,嚴重影響居民生活。
新的規劃是在現有街道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和合理設計的。必然要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改造以節約建設成本,減少建設阻力。 但是改造存在著各種矛盾。
1.2.1 集鎮建設資金嚴重缺乏
集鎮建設離不開資金的投入,但投資無來源,集鎮建設技術力量薄弱,是目前鄉村集鎮建設面臨的普遍問題??控斦顿Y,鄉村無建設財力,難以拿出資金引導集鎮建設;靠土地生財,有待于給予更優惠的政策扶持;靠銀行貸款,銀行怕擔風險,對集鎮建設放貸較少。
1.1.2 已建成的集鎮缺乏產業支撐和區域特色
集鎮發展程度不高,總體規模偏小、產業支撐不夠、輻射作用較弱、門面使用率低和資源閑置,對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和提升農村經濟沒有特別明顯的作用,經濟發展水平不夠快、不夠優,嚴重束縛了鄉村集鎮建設和管理的良性推進。
1.2.3 干部群眾畏難情緒大
缺乏建設資金、改造難度大,無得力的專業隊伍加之無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廣大干部和群眾對集鎮建設有畏難情緒,另外由于可能觸動部分人員利益,造成對立矛盾,政府只能靠調解和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使部分干部畏堅懼難,不愿接手集鎮建設工作。
集鎮建設與管理, 不能單靠一個行業進行建設與管理, 是政府作為、集鎮生產力發展水平、居民素質的一個外在標志、是整個集鎮現代文明和經濟發展程度的外在體現。 功能完備的集鎮,不是簡單的商品交換地,應是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科技教育、交通運輸、財政金融、通訊和政治文化的“中心”。 鄉村集鎮建設和管理必須堅持建管并重,逐步走上規范化、特色化、有序化的軌道,才能不斷提高鄉村集鎮的品位。集鎮建設發展趨勢是通過推進城鎮化建設來改善農村群眾生活質量、拉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使之成為農村物質、文化交流的主要平臺和農村與外界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我們的集鎮建設規劃2010 年開始走向正規, 由專業規劃設計單位進行了總體規劃,通過了專家認證,并經過了縣政府的批準。
2.1.1 政府重視,政府引導和群眾主體結合
緊緊圍繞“規劃先行、準確定位、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注重特色”的思路,注重挖掘人文、風俗、歷史的底蘊,樹立科學規劃意識,維護規劃權威。 規劃一經編制,并經有關部門審批,必須嚴格執行規劃,保持規劃的連續性,維護規劃的嚴肅性,不得隨意修改規劃,隨意建設。 突出人居、建筑、景觀的特色,使集鎮文脈清晰、蘊涵豐富,最適宜居住和創業,成為人居福地。集鎮的發展不能靠搞運動和行政命令,要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農民集聚要靠市場吸引。但是,政府的引導作用不能放棄,鎮政府要高度重視集鎮建設工作,充分認識它的重要性,要作為鎮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形成制度,強化目標管理。
2.1.2 充分利用社會資金,突出本地建設特色
近年來, 全鎮一是采取誰投資誰受益原則共利用社會資金5000多萬元,在集鎮上建成四個集貿市場和一個自來水供水公司。 通過吸納民間資金投入集鎮建設,有力地推動了特色集鎮的建設。 二是全鎮街區基本實現“四化”。 即硬化。 爭取上級資金修建北街1 公里水泥道路,籌集群眾資金修建沿明臨路1 公里下水道等。亮化。利用集鎮亮化工程資金為全鎮新裝16 個街燈,方便群眾夜晚出行,同時對干寶塑像進行重新清理整修,豐富全鎮文化底蘊。 綠化。 突出生態環境優勢,興建臺子湖旅游區,對臺子湖600 畝水面進行清理整治打造水鄉旅游名片,并在街區主干路段兩旁植綠化樹,改善了街道環境,并適時不斷增加綠化范圍和面積。美化。針對集鎮廣泛存在的以路為市、亂停亂放等導致街市擁擠和秩序混亂現象,配套建好農貿市場、車站、垃圾場、公廁等公共設施,使商家攤位整齊、車輛擺放有位和人行有道。
2.2.1 理順管理體制、創新管理模式
創新工作機制,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軟環境,加強集鎮環境綜合治理,加大綜合執法力度,實現集鎮的高效能規范化管理。一是由鎮財政、村鎮、稅務、國土、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門組成綜合管理機構,建立有力的管理隊伍,規范管理程序,促進集鎮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常態化。調動一切社會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參與集鎮建設。二是強化激勵機制,落實責任考評制度,增強工作人員責任意識。管理機構要建立工作人員鎮容和環境衛生轄區管理責任考評制度, 責任到人,定期和不定期組織檢查驗收,對責任履行不好的,責令其限期改正,提高管理人員事業心和責任感。
2.2.2 強化管理措施,實現人性化管理
加強集鎮容貌、環境衛生管理,首先是做好凈化工作。鎮政府拿出一定資金,作為環衛工人的固定補助。 落實人員、落實路段責任、落實環衛路段監管人員,搞好鎮區主次干道、人行道的日常清掃保潔,堅持不懈地開展對亂倒亂扔垃圾的監察執法。 加強集鎮周邊衛生整治,新建垃圾池20 座,新購活動垃圾桶,實行定點傾倒、定時清運垃圾。加強環衛設施的管理與維護,實行專人管理,提高環衛工作水平。同時要大力提高居民整體素質。通過宣傳教育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明衛生意識,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規范部門和居民行為。 鼓勵群眾共同參與管理基礎設施,禁止一切單位和個人占用、損壞、拆除各類市政、環衛設施現象發生。設置戶外宣傳品張貼欄,規范各種廣告行為,規范設置停車場,落實好“門前三包(環境、綠化、秩序)”等責任制。
2.2.3 以產業為支柱穩步擴大集鎮規模
按照“以農穩鎮、以工強鎮、以商活鎮”的發展目標,因地制宜、立足實際,培育壯大集鎮產業,不斷增強集鎮建設的活力。一是建立農特產品貿易市場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推動全鎮形成種養、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條。二是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有效的就業途徑。積極發展交通、餐飲、商貿傳統服務業,引導發展中介、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行業,實現興鎮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