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蕾
(萊陽市財政局,山東 萊陽 265200)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中國經濟逐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在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其他國內和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下,公允價值計量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006年頒布的新會計準則明確了公允價值的定義及其運用條件。與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相比,公允價值的公允性、真實性、動態現實性和估計判斷性使會計信息能夠適時而又準確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利于實現企業良性發展。
所謂公允價值,《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是指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可以看出這個金額的取得是以許多假定條件為前提的。對公允價值概念的要點主要包括:第一,公平、有序的交易環境是前提;第二,雙方出于自愿參與交易是基礎;第三,價格的確定是未發生真實交易情況時雙方共同認可并達成一致的估計價格。因此公允價值在運用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不能遵循公允價值計量的三個要點,就必然出現各種問題:
一是缺乏公允交易的市場。公允價值計量的關鍵是價格能否可靠、合理、經濟的取得,公允價值的獲得應該在一個真正公平的交易環境中,在一個公開、公平、系統的價格信息體系下進行,目前我國市場經濟并不完善,這樣的交易環境和市場價格體系不成熟,就無法對公允價值做出客觀、公正的標準或者評價。
二是缺乏完善的會計理論體系。新企業會計準則只是給出了公允價值計量初步的定義和使用方法,目前在我國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并不是獨立的計量基礎,沒有一個全面的公允價值劑量細則可供參考。在新會計準則的38項具體會計準則中涉及公允價值計量的有17項,但是規定的比較分散,而且我國新會計基本準則明確規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采用歷史成本”,這說明,在我國歷史成本計量仍然是基礎,根據不同的環境會引入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等公允價值不同的表現形式。沒有一個全面、系統的理論體系和實務操作的準則框架,公允價值計量在實際應用時必然會受到影響。
三是缺乏成熟的公允價值估值技術。公允價值計量的最大問題是如何獲取公允價格。如果存在活躍交易市場,資產和負債的價值根據交易日的市場價格來獲得,如果不存在活躍交易市場,但同類或者類似資產或負債存在活躍市場,則參照同類或類似資產或負債的市場價格確定公允價格,否則,應采用估值技術等確定其公允價值。估值技術是公允價值計量中操作難度最大的部分,估值技術通常采用市場法或現值法來估計,對于后者由于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貼現率的選擇的不確定性,導致導致實際操作難度加大,在借助估價模型來計量資產或負債價格時,不僅需要更多的技術手段和市場參數,還需要會計職業判斷和會計估計,導致公允價值確認和計量的可靠性降低。
完善的理論基礎對公允價值在具體實務操作上的運用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完善公允價值計量的重要舉措就是建立一個全面、系統的理論體系和實務操作的準則框架,公允價值準則體系應盡可能的詳細,公允價值準則體系應當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公允價值計量的基本準則和指南。其中基本準則應當包括明確計量目標,界定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要素以及要在財務報告信息中披露評估公允價值的現值技術的相關信息;二是公允價值準則應當更進一步的說明操作規范。在現值技術的研究方面,應盡快制定相關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南,學習和借鑒國際上在現值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成熟經驗,針對不同的計量對象選用不同的公允價值計量技術,提高公允價值在運用中的技術操作水平。
我國新會計準則將公允價值分為三個層級:第一級次是市價法,是基于活躍市場的交易價格;第二層級是參照法,適用于不存在活躍市場,但性質相同或相近的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則此類資產或負債的市場價格并經過調整來確定公允價格;第三層級是估值法,如果不存在活躍市場,也沒有性質相同或相近的資產負債可供參照,則需考慮利用現值技術等估值技術來確定公允價值。雖然第一層級的公允價值計量是最好的估值方法,然而并非所有的計量對象都存在活躍交易市場,有客觀、公允的市場價格,非活躍交易市場在我國覆蓋面廣,使用范圍大,公允價值的運用很大都是在非活躍交易市場中。公允價值的前提是交易雙方自愿和交易的公平,這對交易環境的要求并不是絕對的,通過對活躍市場環境的公允價值定義對非活躍市場環境的拓展,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公允價值概念體系。
目前,美國在投資性房地產、股份支付、企業合并、資產減值及無形資產等的公允價值計量實務操作中不同程度的引入外部專業評估機構為其提供專業技術服務,對此,我國可以借鑒。
(1)資產評估的專業性能夠增強會計信息的正確客觀性。資產評估是注冊評估師按照資產評估準則的要求,合理的應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對資產的價值進行估價。這種估計建立在對信息的掌握和評估準則的范圍之內。資產評估按照一定的準則和程序所得出的現實價值是最可能的值或取值期間,這是一種專業判斷。
(2)專業評估的獨立性能夠提高評估結果的公正性。獨立性是資產評估的基本特性,也是資產評估的靈魂。獨立性包括實質上的獨立和形式上的獨立。資產評估是專業機構和人員按照法律、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以及相關程序對資產價值進行分析評定、估算,評估人員是專職職業且與業務沒有利害關系的第三方。在現行的市場經濟背景下,要為政府、產權交易的各個主體、債權人和社會公眾提供一種具有一定公信力的專業咨詢,最合適的方法是依據相關的法規、準則、行業慣例,由在這一領域具有專業技能的獨立評估機構提出合理的現時價值尺度。這種專業評估的獨立性較強,能夠很好的維護當前的市場經濟秩序,同時保護債券人和公眾的利益。
遏制會計信息失真的最佳途徑是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制度化和規范化的內部監督條例,并嚴格貫徹和執行,加強對經濟活動的事前監督與過程控制。要解決公允價值的真正公允問題就必須解決人為操縱問題,因此從立法上、制度上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建立獨立董事制度來約束內部董事的行為,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其次,設立專門的內部控制機構,鼓勵加強企業自身監管;再次,可以讓更多的、分散的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企業實現產權多元化,以削弱內部人控制程度。完善我國公司的治理結構,實現產權多元化弱化內部人控制,防范利用公允價值進行人為利潤操縱。
目前公允價值的應用存在著市場條件不夠完備、會計理論體系不夠完善、估值技術不夠成熟的問題,由此造成一定程度的操作性困難和可靠性危機、準則和制度不夠完善導致公允價值容易被用來操縱利潤、監督懲罰措施有待加強等諸多難點。盡管存在這些問題,但是不能因此而放棄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計量是國際會計的趨勢,我們應積極解決公允價值在應用中遇到的問題,一方面要謹慎的利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另一方面要完善中國市場經濟,創建一個適用公允價值的市場環境,以促進中國的會計計量模式的發展與完善。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司).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6)[M].人民出版社,2007.
[3]葛家澍,徐躍.會計計量屬性的探討:市場價格、歷史成本、現行價格與公允價值[J].會計研究,2006(9).
[4]謝詩芬.論公允價值會計審計理論與實務中的若干重大問題[J].財經理論與實踐:雙月刊,2006(144).
[5]石繼廣,梅世強.基于新會計準則的公允價值問題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6]章濤.新會計準則公允價值應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審計與理財,2009(5).
[7]程柯,陳志斌.基于新會計準則的公允價值應用研究[J].財會通訊,2010(1).
[8]郭亮.論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的運用及完善[J].時代經貿,2006,1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