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海
(江西省建筑材料工業科學研究設計院,江西 南昌330001)
21 世紀是經濟、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電子信息技術正是在這一時期以迅猛的速度進入人們生活的各方面,建筑領域在這時期的發展及變化可謂一日千里。 高科技的加入,使建筑更具人性化,其舒適度、方便性及安全性能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充分體現了建筑“以人為本”的原則,這就是方興未艾的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發展對建筑工程項目監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智能建筑的技術的技術基礎
基礎智能建筑的發展, 是建筑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逐步發展和充實的, 現代建筑技術(Architecture)、現代計算機技術(Computer)、現代控制技術(Contro1)和現代通訊技術(Communication),即A+3C 技術是智能建筑發展的技術基礎。
1.2 智能建筑的的特征
智能建筑的組成智能建筑是指利用智能計算機技術、 通訊技術、信息技術與建筑技術有機地結合,通過對設備的自動監控、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和對使用者的信息服務及其與建筑的優化組合,所獲得的投資合理、適合信息社會需要并具有安全、高效、舒適、便利和靈活特點的建筑物。其必須具備智能的三大要素:辦公自動化、通訊自動化和樓字控制自動化,而綜合布線則是連接各自動化系統,并使其功能的以充分發揮的“神經網絡”,又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路”,也是智能建筑的最基礎的組成部分。
1.3 智能建筑的重要標志
因此智能建筑項目實施過程與傳統建筑工程相比,有所不同。 傳統建筑工程,由設計院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完成后,進行項目的招投標、承包商進行施工、進人工程保修階段,而智能建筑中的智能化部分一般是由一家有實力和智能系統集成經驗的大型工程公司即系統集成商,完成從技術到施工設計,產品供貨,安裝調試、驗收、直至交鑰匙給業主的全方位服務。 即智能化產品的提供、設計、施工、保修等常常是由同一家系統集成公司來完成。
《2013-2017 年中國智能建筑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建筑業產值的持續增長推動了建筑智能化行業的發展, 智能建筑行業市場在2005 年首次突破200 億元之后, 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長態勢發展,2012 年市場規模達到861 億元。 我國智能建筑行業仍處于快速發展期,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領域的延伸,未來幾年智能建筑市場前景仍然巨大。
據統計,2012 年智能建筑的投資約占建筑總投資的5%-8%,有的可達10%,主要包括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投資、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統投資兩大塊。 2012 年,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美國為70%,日本為60%,中國不到40%,按2012 年860 億元計算,未來數年內即使沒有增長,2012-2020 年8 年內的市場規模也將達1 萬億元。
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進步及各項科技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 智能建筑將會在未來我國的城市建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將會作為現代建筑甚至未來建筑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不斷吸收并采用新的可靠性技術,不斷實現設計和技術上的突破,為傳統的建筑概念賦予新的內容,穩定且持續不斷改進才是今后的發展方向。
監理是受業主的委托和授權,通過其專業化、標準化的監督管理,協助業主完成項目建設。監理的工作步驟智能建筑中的監理工作步驟與傳統建筑項目監理基本一致。智能建筑實施階段監理的主要工作內容由智能建筑項目實施過程現狀可以看出,項目監理工作內容及要求與傳統建筑項目監理有其特點。
3.1 系統設計更新不及時。 在智能建筑項目中,雖然一些有實力的設計院已經有了專門的智能化項目設計人員,但往往由于信息產品發展速度較快,設計人員的業務不能趕上廠商的推出速度,因此對智能化項目一般也要進行二次設計。 監理工程師,既要熟悉不同廠商智能化產品的性能、配置,又要幫助業主選擇最好的系統設計方案,維護業主的利益。
3.2 招投標方面。 檢查智能化項目投標商提供的項目系統配置及設計方案圖、施工圖設計及工程項目預算,以便于監理協助業主組織投標、開標、評標活動,向業主提出中標商建議。 由于系統集成商提供的是從技術到施工設計,產品供貨,安裝調試、驗收、直至交鑰匙給業主的全方位服務,因此要求監理工程師更要投入較大精力做好項目系統配置、設計方案圖、施工圖設計、工程施工預算審查等。另外,在智能化項目招標文件中,一般不設標底,每個投標商,根據所用產品的性能規格,配置不同的系統,滿足招標文件中提出的要求,所以,向業主負責,協助選擇一個性價比較為合理的項目集成系統,也是監理工程師應慎而為之的。
3.3 助業主與中標商簽訂系統集成項目合同書。
3.4 審查承包商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技術方案,提出修改建議,下達開工令。
3.5 嚴格監督承包商提供的設備、材料的規格質量。
3.6 與智能化系統驗收。 智能化系統驗收,是對整個智能化系統的設計、功能和施工質量的全面檢查,是建立在建筑智能化的辦公自動化、通訊自動化、樓宇控制自動化等各個組成子系統,分別調試成功后,演示相應的聯動程序,并整個系統正常運行后進行的。 監理工程師除參與上述調試的全過程外, 重點還應審查承包商提供的竣工驗收文件,包括竣工報告書、系統監控點數設定表、系統框圖、各樓層信息點分布圖、端節標號說明、系統測試報告等。
3.7 通常情況下,智能建筑竣工驗收后的保修期,業主不再委托監理,若委托監理合同另有約定,在系統保修期的監理工作以合同為準。
4.1 監理工程師要有知識涵養,不僅要有傳統建筑工程知識,還要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計算機網絡知識等,這是智能建筑所具有的高科技特性,也是監理工程師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承擔智能建筑監理工作的人員對傳統建筑的電氣工程較熟悉,然而,智能化的信息技術于他們來說較為陌生。 另一方面,由電子信息技術方面轉來做智能建筑監理工程師的人, 對他們專業以外的建筑工程相關專業不熟悉,這樣就較為嚴重的影響到工作銜接問題, 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難以協調。 因此監理市場呼喚既懂傳統建筑,又懂信息技術的高級人才。
4.2 監理單位應具備信息參數方面的檢測儀器設備。 一個合格的監理公司、人才、技術、設備都要配備得上。但從現在看來,許多監理公司在這三方面都存在問題,管理水平低下。 而智能建筑恰恰需要高科技的檢測儀器測量智能化系統參數。
4.3 進一步完善監理檔案資料。 監理工作向來較重視項目規劃工作,卻忽視了檔案資料管理,國家于2001 年5 月頒布的《建設工程監理規范》對監理檔案資料的種類、數量作了明確的規定,智能建筑監理應按照監理規范中的要求,編制、整理檔案資料。
[1]張寶光.智能建筑工程監理的特點[J].建設監理,2001(03).
[2]王曉云.淺談智能建筑工程的發展及工程監理特點[J].甘肅科技,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