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晰 李鳳澤
(1.保定市高新技術開發區財政局資金管理中心,河北 保定071000;2.河北大學經濟學院,河北 保定071002)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 迎來了知識經濟時代, 在資源類型上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除了傳統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經濟資源之外,還增加了能創造實際經濟價值的智力形式的無形資源,凝結著人類智慧的各項專利發明、研究成果在社會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財務會計工作受到的影響越來越大[1]。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發展道路的影響,事業單位在滿足為了保障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社會公益性福利與服務機構基本特性的同時,還存在著數量和人員多、以及運營支出多的特點,這樣,在事業單位發展過程中財務方面支出的費用也相對大,與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體制相應矛盾表現比較突出,急需對于現有的事業單位財會制度及會計工作進行改革創新,如何擺脫傳統工業經濟環境下的會計模式,從思想、目標上,體制、方法上,規范與監督中實現創新發展,需要我們更深入的思考。
在計劃經濟時代,事業單位就其性質來說,是由國家委派為社會提供社會文化、教育、科學和衛生等方面工作任務的部門,他們并不以盈利為目的,其主要的經費由國家承擔。 由于這種國家撥款的方式使很多的事業單位都不需要對其本單位進行必要的預算,因為他們只要按照國家要求完成相關任務,就會獲得預算內的撥款,因此,對于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考核以及財務的管理并不是他們的重點。各級事業單位由于對其的放任造成了大量的資金浪費,這就使管理出現混亂局面[2]。但是,隨著改革的逐漸深化,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措施,但是由于事業單位的監督力度不夠,財務會計制度方面自身存在著漏洞,使撥款缺乏監管,資金的隨意和盲目的使用經常發生,這就無形中增加了財政負擔。
人力資源的管理開始進入事業單位會計管理領域,20 世紀80 年代后傳入我國的會計核算領域, 其發展依據是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的生產經營越來越依靠智力和知識的創新。 從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對資產的定義來看, 人力資源作為無形資產應當視為事業單位的資產進行單獨計量核算。 否則,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和管理的內容將不完整。
傳統會計目標主要是以實體資本出資者與債權人作為出發點來詳細記錄會計主體與經濟相關的事項與活動, 達到有關利益最大化的效果。 知識經濟以知識資本作為基礎, 可以確保經濟主體資本達到保值增值的效果。知識經濟使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在空間和形式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信息技術網絡的連通, 使得全球的經濟逐步走向網絡化和虛擬化,有形的會計憑證逐步被無紙化核算所代替,資本的流動速度更加快捷方便, 但操作風險也隨之加大, 在客觀上要求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方式必須與時俱進。
傳統的財務會計報告主要以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等組成,制式化、具體化的會計信息真實、準確、有效的體現出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 當今知識經濟的背景下,財務信息和市場信息面對的是一個動態的變化機制,知識和技術的指向性明顯。 會計報告的內容就有了新的要求,增加了獲取最準確的數據輔助決策的難度。
知識經濟對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有一批高素質的會計管理人員。新知識經濟時代不僅需要事業單位會計管理的模式有所改變, 而且急切需要一批精通業務的綜合性管理人員。 會計管理者不僅需要具備比較高的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 還必須要求掌握比較新的財務基礎知識。 不只是具有事業單位會計管理的基本基礎, 而且應熟悉國際上通用的管理會計和審計知識, 進一步掌握相關經濟、法律、財稅、金融知識, 基本具備現代會計管理能力。
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職能主要包括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和決策三項內容。知識經濟時代互聯網在為人們提供快捷、便利的同時,也拓展了傳統會計的智能。 知識在會計工作中成為重要部分。 并要求事業單位會計要參與企業單位經營決策, 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數據和信息,這將成為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充分利用會計核算信息, 才能了解市場的競爭狀況。 新形勢下事業單位也需要依靠市場生存,所以,如何提高自己單位的資金使用效率,如何使資金發揮最佳效果直接關系著單位的經濟效益和發展水平。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一整套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成為必然選擇。
第一,加強事業單位會計法制建設。 其一是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必然選擇,另外是為了能更好的保證會計規則的秩序。 相關部門應對照《會計法》出臺的各項法規,對本單位的財務制度進行規范化管理,保證本單位的財務會計運行受到一定監督,這樣就可以極大的維護會計準則的法規,很規范的對國家財產進行保護,更好的保障納稅人的權益。 國家還可以設立相應的基金,對于那些國家財產保護的實績進行宣傳并且獎勵,而對那些違法行為則追究到底,以打擊挪用公款,公款吃喝現象。
第二,進行事業單位財會各項相關制度的改革,應該具體明確事業單位財會管理基本職能,即規范事業單位的具體財務管理,以避免由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過程中財會管理和會計核算職能的相互影響,克服并相應改變過于重視會計核算,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狀況加以輕視,并能夠結合事業單位具體特點,制定出適合本單位的合理的財務管理方法,做到支出結構的優化組合[3]。
最后,要注意加強對于事業單位管理績效的考核管理,以鞏固和促進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革新成果。
綜上所述,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財務會計帶來雙重影響,在對其提出了更加嚴格要求的同時, 還給其提供一個進行改革創新的機會。因此, 財務管理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制度建設、績效考評建設、資金使用管理建設等方式保證財務管理的各項政策得以實施。財務會計人員必須盡最大的努力應對該形勢的到來, 合理進行改革, 極力爭取自身能夠成為知識經濟環境中作用較大的一個角色, 并且最終可以直接轉變為大力推動經濟發展的一種工具, 進而加快我國社會的發展速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鐘德良.淺談知識經濟下財務會計的發展[J].即China’s Foreign Trade,2010,12(24):256-257.
[2]邵永慧.淺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03):07.
[3]唐昭華.知識經濟時代的會計創新及發展探索[J].中國商貿,2013(2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