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啟明
(廣東核力工程勘察院,廣東 廣州510000)
常規活性污泥法主要由二沉池、普通曝氣池、消毒池、污泥排放等系統組成。 其中二沉池與曝氣池為二級處理主體。 污水首先經柵欄與沉砂池過濾大塊漂浮顆粒后流入初沉池,然后經水流入二沉池分離懸浮物與水。最后再通過沉降使污泥與水分離,并經過消毒加工后排放。
常規活性污泥法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需要確保具有足夠的活性污泥、必要的回流設備、沉淀分離設備與合適的水質。通常經處理后效果為:
COD>75%、DOD>85%、SS>85%
此工藝主要由好氧與厭氧兩部分共同組成,污水在經過預處理與一級處理之后首先肌肉怒道厭氧池中,同二沉池回流污泥混合。 此時厭氧池回流污泥處于厭氧狀態,并以正磷酸鹽的狀態混入其中,在這一過程中能夠迅速降解BOD5,獲取一定能量。 然后污水進入好氧池中,污泥處于好氧狀態,此時污泥能夠吸收混合液中正磷酸鹽,從而構成高磷污泥。 污水經厭氧—好氧不斷的交替之后,最后經二沉池分離能夠達到高度楚林的目的。不僅如此,隨著污水中生物反應器的推進,氧化、分解、合成等反應下其濃度將越來余地,BOD5 與COD 均能夠高效去除。
但運用此法的過程中,以下三點需引起注意:
(1)溶解氧
溶解氧應該控制在0.2mg/L 以下, 同生物脫氮相比此法更為嚴格,因此必須要以厭氧與缺氧加以區分。當厭氧區溶解氧較高是,聚磷菌能夠利用溶解氧進行好氧代謝停止釋放單氮,并吸收磷。 在這一狀態下,聚磷菌每釋放1mg 磷在進入好氧狀態后則能夠吸收2-2.5mg 的磷。
(2)水力停留時間
一般來說,厭氧段水力停留時間為兩小時左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水力停留時間過短,那么將會影響到聚磷菌釋放磷的效果;而如果水力停留時間過長,將會對其他好氧細菌產生較為不利的影響;如果水力停留在好氧段的時間為5 小時左右,那么磷吸收最為充分。
(3)厭氧段BOD5 濃度
由于聚磷菌只有在一些低級脂肪酸或非常難容易降解的有機物上才能夠高效攝取營養、釋放磷,因此在運用此法時必須要對污水中的BOD 濃度加以嚴格控制,一般來說以BOD5/TP>20 為宜。
上述條件下污水處理效果為:
BOD>90%、SS>90%、COD>85%、T-P>85%
氧化溝法同活性污泥法較為相似, 主要是通過活性污泥法曝氣池, 讓混合液在閉合環形夠島內流動并混入抱起的方式稀釋與凈化。然后處理水經二沉池出口排放,底部污泥進入到氧化溝。 但它同常規活性泥處理方法不同的是,它除了底部污泥回流之外環流之外其換流量約為進水流量的50 倍左右,循環時間0.5 小時。
從整體上看,此法處理污水的效果更為穩定,它集沉淀、曝氣、污泥回流等多項功能與一體,極大的簡化了處理流程,并能夠有效形成厭氧、缺氧、好氧的良好環境,但是其缺點是設備樁基功率較大、占地面積占用空間大,利用率不高。
一般污水處理廠所造成的噪聲污染主要來源于污水處理過程當中水泵、鼓風機、管道水流所發出的。 眾所周知,噪聲會對人體的生命健康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尤其是聽覺器官的損傷,在長時間的噪聲環境下很可能會導致人體出現耳聾、植物神經、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就現階段整體情況來看,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由于設備老化等原因,大多數污水處理廠均為設置噪聲隔離裝置與消聲設置,因此普遍存在著噪聲超標的問題。
因此在對城市污水廠進行評價時,污水處理廠同周邊小區的距離是一個重要的關鍵點。 但同時需要考慮到的是,由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外延迅速擴張,因此有很多郊區污水處理廠實際上已經納入到了市區范圍之內。此外,對于已經建成、運營的污水處理廠應該采取有效的噪聲控制措施。比如通過更新設備、改進工藝、裝著消音隔音裝置等盡量減少和控制噪聲污染。
由于在污水處理過程當中會產生甲醇硫、氨氣、硫化氫等惡臭物質,因此極易破壞人民的生活環境。正因如此,在對城市污水廠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也要充分重視惡臭物質的影響。具體來講應該對惡臭應用環境評價的原則與方法,一是要關注惡臭物質的濃度、產生位置、惡臭影響范圍及程度,然后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出一個大致的衛生防護距離并實施相應的解決、防范對策,嚴格控制惡臭影響。
其次,需要注意是的,由于惡臭物質屬于無組織排放氣體,因此,臭氣在遷移、擴散的過程中實際上會受到來自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與影響。 所以處理惡臭物質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通過類比調查的方式,同其他規模、工藝相同的污水處理廠進行對比分析,然后再結合實地調查所測得的數據進行修正、分析,然后再用于污水處理廠運行期環境影響評價。
污水處理廠中主要的固體廢棄物為污泥,因此污泥是否能夠得到恰當處置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污泥處置的妥當與否直接影響到了污水處理廠的環境效益,并能夠防范二次環境污染的產生。一般來說,污水污泥中往往含有極為豐富的鉀、氮、磷等化合物與有機質,可以作為農用水或飼料、肥料添加劑加以使用。 但是由于污泥中也存在著眾多的有害物質,如重金屬、寄生蟲卵、病毒病菌等,如果沒有經過科學處理、盲目使用將會通過食物鏈傳遞并危及到人類的生命健康。
正因如此,對于污泥的處理必須要引起充分的重視。 通常解決污泥二次污染的方法有污泥填埋法。污泥填埋法的優點就在于其操作方便、技術可靠、安全性高,并能夠防止二次污染的出現。不僅如此,由于污泥填埋建設及運行成本低、技術人員要求低,而且能夠促進土地的循環利用,因此此法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一般的,經過干燥、脫水后的污泥往往應采取填埋的方式加以處置,但是由于污泥中富含生物有機質、重金屬等,一遇水后會隨著雨水的滲流作用造成二次環境污染,因此必須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避免問題的出現。
總而言之,城市污水處理方法必須要根據不同實際情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在對污水處理廠進行評價時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有針對性的做好評價工作,從而為環保管理部門提供充足可靠的依據,這對于促進污水處理廠經濟、環境效益的提升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1]張峰.氧化溝工藝處理城市污水[J].水處理技術,2008(07).
[2]趙月琴.污水處理廠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J].太原科技,2010(01).
[3]萬勇善.土壤流失方程式在環境評價中的應用[J].環境科學研究,1991(05).
[4]金榮虎.污水處理效果隨季節變化規律的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