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吉
(海原縣樹臺學區,寧夏 海原755299)
在信息時代,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現代教學的一種手段,正逐步被許多小學數學教師所采用。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可以向學生提供聲、像、圖、文等大量信息,將枯燥抽象的概念、復雜的過程,以生動、逼真的教學信息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快樂學習”,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充滿色彩與活力。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好奇,他們的認知活動多以興趣和好奇為前提,無意注意占重要地位,任何新鮮事物的出現都能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創造學習數學的愉快情景尤為重要。 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課件不僅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能有效的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產生一種樂學的情感。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找規律》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教學情境:課始,伴隨著優美的樂曲,森林里舉辦運動會,可愛的小動物們有規律地一幀幀出現在學生面前,巧妙地將音樂和動態圖片相結合,積極調動了耳、眼、腦等多種感官投入學習,把學生帶入到欣賞的境界之中,同時也讓學生欣賞中找出這些小動物們是怎樣有規律地出場的。 多媒體的介入,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于學習《找規律》這一節知識點的渴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渴求愉悅的心理狀態, 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于圓形這一幾何圖形美的感受。
低年級的教學,因為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如在相遇問題中,用速度和乘以兩物體同時行走的時間,求路程和比較抽象,對小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難于接受,如果在教學時,運用多媒體課件,顯示兩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經過7 分鐘相遇的畫面;然后用線段圖表示兩人走的路程和;接著閃現兩人每分鐘走的路程,并把它們合并成一條小線段,即速度和。 走了7 分鐘,有7 個這樣的小線段,它們的總長度也是兩人所走路程的和。 教師無需更多的語言,便無聲地傳遞了教學信息,將不易表述的內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于學生面前。而這種傳遞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啟發性,使學生絲毫感覺不到由于思維產生障礙可能帶給他們的心理壓力,反而,卻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快樂。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教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學習、善于學習。小學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信息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占主體地位。 計算機的人機交互性使學生可以通過上機直接操作課件,控制信息傳輸的速度和次數,或通過多媒體教學網絡,還能實現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多向交流,這些都使學生在教學中有更強的參與度,更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例如,教學圓面積計算公式,以往一般是用實驗的方法,通過圓割補成近似于長方形的圖形推導出來的。 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不是近似計算公式,這一點學生是很難理解的。 即使教師通過把圓8等分、16 等分、32 等分進行割補, 學生也難以想象出等分的分份數越多,近似的長方形上下兩邊就越接近于直線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設計圓面積計算公式的課件時,把教師演示的過程用動畫表現出來。 這樣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出,拼成的長方形的寬,就是圓的半徑,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 弄清了圓與拼成的長方形的關系,理解了為什么能化圓為方的道理,切實掌握了圓面積計算公式的知識。 在課件的演示過程中,注意步步引導,環環推進,逐步抽象概括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從而使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思維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高。繼而,學生能過分組進行剪拼、操作等活動驗證——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三角形;還有的把圓剪拼成梯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別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嘗到了獨立思考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學生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一般推導圓面積公式教學到此結束,可教師并沒有就此罷休,而就此設問:“把圓剪拼成哪種圖形的方法最為簡單最易操作、推導?”教師這一提問把學生的思維興趣推向高潮,這時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逐一展示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各種方法,學生很快歸納出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并說明為什么。這樣使學生達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學生的思維提高到一個新臺階。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最先進的學習工具,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自由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學生通過網上查資料,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運用虛擬的場景去操作、探索、發現規律、驗證猜想,并能得到及時反饋,實現了所有學生的參與,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利用計算機的分組輔導,個別輔導、交互輔導功能,教師可以將整個教學與個別輔導結合起來,實現因材施教,比較自由充分地發揮個性,不至于因為要照顧差生放慢速度。 數學課堂呈現出多邊互動、輕松愉快的場面,每個學生都在自覺地尋求知識發展自己;于是主動性、積極性、趣味性由于多媒體技術的介入而融為一體,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相應得到提高。
總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數學教學注入新的生命力,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 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由于其視聽結合、手眼并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教學要以素質教育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品嘗學習的成功體驗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