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忠 李文峰 朱玉隆
(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浙江 嘉興314000)
大修是核電廠生產活動中的重要工作,是生產活動中的一個特殊階段,這個階段是維修、變更、在役檢查、試驗和運行操作等工作的高峰期,具有工期短、任務重、接口多等特點,對檢修質量的實現具有很大的挑戰。針對大修,質保部門開展了大量的質保監督工作,為使大修現場質量受控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然而,在取得成績的同時,質保工作也遭遇瓶頸,主要表現在人員對質保工作存在誤解、人員違反規定的情況不能持續下降等等。 筆者就工作實際,談一談對大修質保監督的體會和思考。
質保人員在現場,常被熟悉的人開完笑說“又來挑毛病啦? ”雖是一句玩笑,但也反映了部分人員對待質保工作的心態,即認為質保工作就是挑毛病的。 由于質保工作主要是驗證符合性和有效性,所關注的細節較多,導致現場人員對此產生誤解,認為是在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不挑出毛病誓不罷休。 假如對所發現的問題監督者認為非常重要,被監督者認為不重要,比如在質保人員發現現場記錄不完整、不規范時,認為問題有一定的嚴重性,而工作人員認為實體質量滿足要求就行,記錄無關緊要,此時二者的矛盾就會產生。 這樣的認識和誤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質保工作的開展,溝通不好就會出現以后人際交往的問題。
在監督實踐中,當就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向被監督方發起糾正行動要求(CAR)或觀察意見(OBN)時,承包商返回的整改措施中往往有對責任人的處罰措施。比如,在某次大修中,質保部門累計向針對現場問題發出4 項CAR 和2 項OBN,責任單位返回的處理措施中,其中有5個包含了對責任人的經濟處罰措施。如此頻繁簡單的處罰方式造成現場人員面臨質保人員時過度緊張,對質保人員和被監督人員心理上都造成較大的負擔,不利于現場問題的曝露和解決。同時,這樣的處理方式也與核安全文化中“建立組織內部的高度信任” 的原則格格不入。
質保監督方式主要有隨機監督和QA 控制點見證兩種方式。 其中,隨機監督自主性較強,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工作觀察、查閱相關文件記錄、與當事人進行交談、抽查驗證等;QA 控制點見證則由工作負責人根據質量計劃上相關控制點要求, 根據工作進展通知QA 工程師,驗證相關工作是否達到要求。
統計發現,通過見證方式發現的缺陷率遠低于隨機監督發現的缺陷率,如通過對某電廠近8 次大修的統計發現,隨機監督中發現問題的幾率是見證的9.82 倍。
對某電廠歷次大修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發現, 人因缺陷所占比例為90.25%,因此,人的行為是造成現場各類問題的主要因素。
從1.3 的結論中還可以推知,大修質量管理要求可以得到落實,現場大部分缺陷的產生不是因為維修單位不具備相應的能力, 而是由于人性(如走捷徑等)等因素造成的;同時,適當的監督和指導也是有必要的。
2.1.1 轉換工作思路
發現問題是預防質量缺陷的一個手段,但遠非目的,質保工作的目的是使質量處于受控狀態。 要達到此目的,發現問題預防缺陷是一方面,良好的人員行為則是更有利于質量實現和改進的另一方面。
造成質保人員被誤解的原因可能在于質保人員總在指出別人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而對于他們做得好的,或許表揚的不夠。 其實,人員在主觀上并沒有違規的故意,主要原因在于人的固有局限性,比如貪圖省事、走捷徑、容易忽略細節等,需要認識到這些弱點是普遍存在的,另外,人性中,人們都愿意需要受到尊重、喜歡受到表揚等。充分尊重人性,多點正面激勵和引導,溝通方式上一定要讓被監督方感受到受尊重,要做到循循善誘,而非黑臉包,對于做得好的地方,一定要及時進行鼓勵,對于確實做得不足的,則要真誠和善的指出。
2.1.2 改變工作方式
質保人員與被監督者之間不是對立的關系,質保人員和被監督人員有著共同的目標和追求,即質量的實現和改進。寓服務于監督,即是一種更積極的工作理念。 可以采用觀察指導的方法,如在大修前整理相關程序規定,以及質保人員的期望發給各相關單位,明確告知工作人員希望看到他們如何做;可以對以往現場易發問題、程序要求的變動等進行經驗反饋等等,通過這些積極的方式,對問題的發生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2.1.3 建立對現場各類行為分級的標準
雖對某些行為設置了紅線原則,但是還不夠具體清晰。 建立清晰明確的標準,對于確定的行為采取確定的措施,可以指導現場工作的開展,更有利于質保工作的開展。 當前質量保證的普遍做法是防止違規行為的發生,而質保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讓工作獲得改進,要達到這個目的,指出存在的問題是其中的一方面,鼓勵良好的行為或許是被質保人員忽視了的比較有效率的另外一方面。
可以對現場各類行為表現進行分級, 將各類行為劃分為幾個級別:鼓勵行為、保證行為和禁止行為,針對進入不同的行為采取不同措施。鼓勵行為應是尋求降低質量成本、提高質量經濟性,達到質量改進以及質量創新的行為,對于此類行為,應予以表彰;保證行為應是保證按照規定要求實現質量的行為,禁止行為是影響質量實現的那一類行為,如人員未經授權、使用不合格的工器具等等,對于此類行為,再視其嚴重程度采取不同的糾正措施。
2.2.1 加強隨機監督,督促對程序的遵守
大修中大部分現場問題都是在隨機監督中發現的,說明隨機監督是偵查識別大修質量管理薄弱環節的有效方式。 加強隨機監督,可以有效督促現場人員對程序的遵守。 可以通過策劃適當的巡檢區域,明確區域監督負責人,并結合工作計劃,適時適地地開展監督,同時在監督中也突出對重點項目的關注。
2.2.2 適當的經濟激勵
從實踐看,通過高壓的手段,比如通過罰款等方式,對遏制重大事件能達到一定的效果,但對于較小的一些失誤,此種方式就會失靈,造成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狀況。 而根據冰山理論,重大事件的發生,背后都潛藏了很多的小事件。因而,遏制這些小事件的發生,是一種更積極的防范。 可以通過激勵的方式,將現場人員的注意力從消極的提防犯規引導到主動爭取做到更好上來。為了更好的激勵和鞭策現場獲得更好的質量,需要建立和打分結果掛鉤的獎懲機制,較理想的情況是能夠爭取到一筆經費,由質保部門根據打分情況進行分配。
大修是核電廠運行階段里常態化的同時比較復雜的一項活動,提高檢修質量是檢修活動中的一個永恒的主題,任道而重遠。 質量目標的實現,需要所有大修參與人員的共同努力,人是影響質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也是最活躍的因素,在避免人因失誤造成事故的同時,如何通過質保監督調動人員的積極性,采取更積極的改進措施,是值得繼續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