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華
(隴西縣給排水公司,甘肅 隴西748100)
隨著城市的發展與擴張,用水需求不斷擴大,以隴西縣為例,2000年前市區供水規模約為30×104m3/d,2010 年供水量達到50×104m3/d,年均增長率為8%~10%。伴隨著供水量的增長,供水管網規模不斷擴大,增大了管網維護難度,且居民對供水保障的要求也不斷升高。因此,選用合適的管網維護技術,縮短事故斷水時問,保持管網的完好與暢通是管網維護的要點。 筆者以隴西縣供水管網的維護為例,介紹了各種管網搶修技術的實際效果和性能,以期為各水司管網維護管理提供技術參考。
隴西縣自來水公司建于20 世紀50 年代,目前DN75 以上主供水管道長度為1600 多公里;輸水管道最大口徑為DNl 800,地下供水管道材質為鑄鐵、塑料、水泥、鋼管、球墨等,最長管齡在30 年以上。市區每天都會發生各種管道破裂漏水故障,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每年發生700 次左右DNl00 以上管道搶修,平均每天約為2~3 次,一天最多時有10 多次大口徑管道搶修,搶修強度與難度較大。
膨脹水泥是第一代搶修工藝,在20 世紀90 年代以前廣泛應用于供水管道建設與搶修。 該工藝目前已較少使用,但仍用于一些特殊管材、管件的漏點處理,主要優勢是:物理性能較穩定,密封效果較好,膨脹水泥所具有的膨脹特性使形成后的封口密實、 牢靠, 能耐受1MPa左右的泵壓,埋設于內外環境穩定的地下,可實現幾十年接口不漏水。該工藝可運用于各種不同類型的管道搶修:①適用于不同材質管道和尺寸非標性管道的搶修,地下供水管網目前均是塑料管,每年都會發生2—3 次管道破裂漏水事故, 由于塑料管一般沒有同口徑的快速搶修配件,因此破損后只能用膨脹水泥工藝修復;②適用于管與管相互錯位比較嚴重的接口,可以根據不同的管道形狀,制作相應的鋼制抱箍,然后將破損的部位完全包裹,再配以亞麻絲和膨脹水泥封口即可;③適用于不同材質和兩種異徑管道接口的連接。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該工藝搶修時間長、效率低的缺點愈來愈突出,主要表現在:①由于膨脹的化學特性,完成水泥填料封口后需要一定的硬化保養時間才能恢復供水,通常DN300 管道需要18~20h,DN500 以上管道需要24~36h,導致管道停水時間長;②搶修作業需要在空管狀態下進行,由于水泥在未硬化前無任何強度,因此在封堵過程中管道內部不能有壓力水,否則填料無法實現硬化封口,不但影響用戶用水,而且增加了閥門啟閉的工作量; ③施工質量受搶修人員的業務水平等因素影響較大;④該工藝形成的水泥接口屬于剛性接口,抗震、抗外力破壞及沖擊的能力較差,例如在市區交通十字路口的地下管道,由于車流量大,路基負載大,發生漏水或爆管的事故比較多。
快干水泥為第二代搶修工藝,是一種稀土高分子材料,初凝時間在5~30min,相比膨脹水泥其硬化速度快,搶修完成后的接口保養時間短,一般只需1-2h,管道即可恢復運行。隴西縣自來水公司在1998-2003 年間曾采用該工藝逐步代替膨脹水泥,作為常規搶修工藝。 事實證明,使用快干水泥后,搶修停水時間大大縮短,相比原來可提前6~l0h 恢復管網通水,減少了服務投訴。 但后期搶修中發現,雖然快干水泥解決了膨脹水泥凝固時間長的問題,縮短了停水時間,但管道剛性接口的性質沒有根本改變,存在與膨脹水泥相同的問題,并且快干水泥無膨脹功能,形成的接口不夠密實,強度不高,因此在大口徑管道的搶修運用中不如膨脹水泥牢靠、安全。
搶修哈夫節為第三代搶修工藝。 哈夫節也稱快速搶修節或抱箍,結構簡單,分鑄鐵或鋼質材質,口徑在DNl00~DNl 800,有管身與接口兩種型號,兩片抱箍結合處的橡膠密封圈主要起密封作用。 使用時只需將哈夫節包裹管道破損部位,然后對準兩側螺孔,穿上螺栓,擰上螺母,直到橡膠密封圈逐漸緊密結合不產生漏水即可。 隴西縣自來水公司最初主要在DN400 管以下的管道搶修中使用該工藝, 取得了很好的搶修效果。 2006 年在于將路、312 國道等道路搶修過程中分別采用DN500~DN800 哈夫節,隨后在東環路、長江路、蘇滸路等主供水管搶修中應用了DNl 000~DNl 200 哈夫節,目前已能在DNl 800 管道搶修中使用哈夫節,哈夫節搶修工藝基本涵蓋了全部標準口徑的管道。 哈夫節的應用使供水服務水平有了質的改變, 不但提高了搶修速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搶修質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快速哈夫節具有以下優點。
2.3.1 搶修速度快
工藝一(膨脹水泥)流程:土方開挖→清理管壁→尺寸校對→上鋼夾板→電焊→打磨絲→拌水泥→水泥封口→保養(8~10h)→通水。工藝二(快干水泥)流程:土方開挖→清理管壁→尺寸校對→上鋼夾板→電焊→打磨絲→拌水泥→水泥封口→保養(1~2h)→通水。 工藝三(快速哈夫節)流程:土方開挖→清理管壁→尺寸校對→緊螺母→通水。 與膨脹水泥和快干水泥工藝相比,快速哈夫節減少了五道工序,無需保養等待,即可開閥恢復供水。 例如,2008 年1 月1 日位于滸關新區文昌路中段的相城水廠DNl 800 渾水管在晚間發生漏水事故,經土方開挖發現鋼管焊縫接口開裂,整圈焊縫全部漏水,損壞嚴重。由于該管道是連接太湖到相城水廠唯一的原水輸送管道,若不能及時修復,水廠將面臨停產, 情況緊急。 若采用常規電焊方法搶修,2km 長的管道需花費20 多小時抽水,加上電焊等工序,整個過程預計耗時45h 左右。 技術人員研究決定采用快速哈夫節進行搶修,從哈夫節定制到管道開挖搶修,整個工作只耗時20h 左右,比常規搶修提前了近30h。
2.3.2 工序操作簡便
由于哈夫節的密封作用主要依靠橡膠圈,省去了電焊、打磨絲、封口等繁瑣的環節,大大簡化搶修工序,同時降低了對操作工人的技術要求。
2.3.3 管道維修質量提高
管道接口實現了從剛性到柔性的轉變,大大提高了管道維修的質量,延長了運行時間。 根據搶修記錄,在未采用哈夫節工藝前,隴西縣區干將路、東環路、竹輝路等十多條交通道口的地下管道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漏水故障,有的管道接口甚至每一年左右就要重新開挖搶修一次,導致重復開挖、重復維修,既不經濟又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隨著城市的發展,各種地下管線越來越多,難免相互交叉、重疊,出現給水管道被其他管線覆蓋而無法搶修的問題,并且頻繁開挖路面往往造成交通擁堵,影響交通秩序。近兩年來,隴西縣自來水公司積極嘗試應用非開挖修復技術,對一些特殊地段的管網進行修復。 非開挖技術對作業人員的經驗、能力、技術等要求較高,各項準備工作必須充分。 因此,非開挖技術目前還只能嘗試運用或用于特殊情況下漏點的處理。
隴西縣自來水公司多年來通過不斷對管網進行調整梳理、加強巡線養護、改進搶修工藝,管網滲漏率由以前的20%左右降到目前的10%左右,但按2010 年供水量(約1.8×108m3)計算,每年仍有一千多萬噸水量流失。 因此,供水服務單位要不斷適應形勢需要,探索、改進與應用新的搶修工藝,從而提高搶修效率,保障管網供水安全,為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減少水資源的浪費不懈努力。
[1]供水漏損計量與控制技術管理及實例分析應用手冊[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