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征明
《貴州對內對外開放史研究》
摘錄:國發〔2012〕2號文件指出:“把改革開放作為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強大動力。”2015年貴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要接近西部地區平均水平,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現這一目標,貴州要運用市場經濟規律著力破除資金瓶頸,對內對外開放,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從而加強實力。
推薦人:
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康燦華
該書從研究貴州開放史的基本理論入手,全面分析了改革開放、改善投資環境、借助外力對加快貴州發展的重要性。這是貴州省第一部反映開放史研究的著作,調查全面深入,研究科學有據,實證與規范并列分析,宏觀與微觀雙重兼顧,結合貴州開放史,對貴州甚至是中國西部的落后地區以諸多思考。后發趕超,攻堅克難,同步小康,任務艱巨、時間緊迫,關鍵是要找準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著重解決好問題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把貴州的豐富資源優勢,轉化為開放的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引來資金、技術、經驗和人才,真正把開放作為貴州經濟發展的引擎。
我的一位研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的朋友, 送了我一本他的新作《經典作家東方學說的當代發展》。收到書時,正值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期間。結合活動要求,我重點學習了這本書。
書中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無產階級政黨密切聯系群眾的理論及其當代發展的內容。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能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其意思是,無產階級政黨要團結和聯系群眾,用先進的理論武裝群眾,從而獲得同舊世界作斗爭的物質力量。十月革命后,列寧在實踐中進一步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性和途徑。他在論及保持人民政權的條件時說,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身于生氣勃勃的人民群眾創造性事業中的人,才能獲得勝利并保持政權,所以無產階級政黨必須聯系和團結廣大的人民群眾。
書中指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黨密切聯系群眾的理論。1989年12月,江澤民同志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2008年,胡錦濤同志強調,我們黨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獲得了前進的動力。
當前,黨的各個組織都在進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對于這個活動的意義和必要性的認識,需要在進程中不斷地提升。以前我只是從黨面臨的任務和黨的建設存在的問題的角度來認識這個問題,未能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史的角度來認識它和思考它,顯然這是不夠的。讀了上述內容,我領會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思想,尤其是列寧關于黨只有聯系群眾才能鞏固政權和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領會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就必須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立場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這一根本要求的思想。
這些思想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的理論基礎,讓我從思想理論的層面上明確了當前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的意義。讀書可以明理,其現實意義在于掌握正確的理論,做黨的群眾路線的堅定實踐者,做實現中國夢的堅定實踐者。(作者系貴州省衛生廳副廳長)
《之江新語》選讀
搞試點要“大膽設想小心求證”
我們在各項改革中,經常通過試點的方法,取得若干經驗后再推廣。既然是做試點工作,前人沒有做過,就要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膽地闖,大膽地試,怎么有利于發展就怎么改革;就是要超越原有的體制,從根本上沖破束縛發展的桎梏。
做好試點工作,在“大膽設想”的同時,還要“小心求證”。要講究策略,注意方法,力求水到渠成。要堅持點上試驗,面上推廣,先易后難,先淺后深,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求齊步走。在先行的試點中要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糾正失誤,注意保護好干部群眾的改革熱情;在全面推進時則要以成熟的經驗引路,避免反復,減少失誤,盡可能把改革的風險和代價降到最低限度。同時,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與人民群眾可承受的程度結合起來,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各項配套措施,做到積極穩妥,統籌兼顧,保證改革順利進行。
現代語錄
我們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這兩件事結合起來,對照起來,就可以使我們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獲得人心。(鄧小平:《第三代領導集體的當務之急》 1989年6月16日)
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胡錦濤:《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 2003年7月1日)
《金色的海洋》(油畫)
吳作人(1908—1997),籍貫安徽涇縣,生于江蘇蘇州。師從徐悲鴻,早年攻素描、油畫,功力深厚;晚年專攻國畫,境界開闊,寓意深遠。在素描、油畫、藝術教育方面造詣甚深,在中國畫創作方面自成一家,是繼徐悲鴻之后中國美術界的又一領軍人物。
此幅作品是吳作人于上世紀50至60年代所作。一望無垠的麥田中,熱烈的金黃色麥田與蔚藍天空中翻卷的云朵形成鮮明的冷暖對比,畫面右上方動感的白云在視覺上拓寬了整幅畫面的空間感,展現了畫家在時間、空間、色彩等處理手法上的嫻熟與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