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約上要寫清楚
字據怎么寫日常生活中,不少人熱衷于投資,他們看中某個項目,投入資金時,往往因親屬、朋友關系等原因,忽略了合約內容。一些人在投資字據中,沒有寫明投資去向、收益分配及投資款歸還日期、利息計算方法等,全憑雙方當事人之間的信用。但信用有時是需要寫在紙上的,這就叫契約,不然,碰上一個信用低下的人,雙方很容易日后產生矛盾。
公民個人在經濟交往過程中,要對雙方的權利義務作出明確書面約定,對合伙行為,應有明確合伙協議,對雙方投資比例、合伙事務執行、盈余分配要有明確約定。借款行為應出具書面收條,明確借款數額、返還時間、利息等,以免因此產生分歧。在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審查借貸糾紛案件起訴時,會要求原告提供書面借據,無書面借據或無法提供的,應提供必要的事實根據或與自己無利害關系的兩人以上的證人證言,來支持自己的主張。
王茁壯為什么輸了根據《民法通則》第三十條規定,個人合伙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伙經營,共同勞動”,《民法通則》第三十一條規定“合伙人應對出資數額、盈余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伙,合伙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本案原告王茁壯既沒有參與遲元那個工程的經營管理,也沒有與被告遲元達成任何書面協議,因此構不成個人合伙。同時也構不成隱名合伙。

專家觀點
什么叫隱名合伙隱名合伙是指當事人約定一方對他方所經營的事業出資,而分享其營業所得收益與分擔其所受損失的契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試行)》第四十六條雖然規定了合伙人只要提供了資金,可以不參與經營生產,但對盈余分配有約定的可視為合伙人。以上法律規定投資者可以不參與經營、勞動,但一定要對盈余分配有明確的約定。本案兩個沒有任何盈余分配方面的約定,不是隱名合伙糾紛。原告交給被告4萬元應認定為借款,原告是債權人,被告是債務人,雙方的法律關系為民間借貸關系。W
(本期專家:余俊波法官)
本欄責編/草水
caoshui211@163.com
那還是幾個月前,一直干民宅裝修的遲元終于攬著一個大活兒。一家投資公司,租了一個二層小樓,讓他給內部裝修。“利還行,主要是給自己創個名聲。”遲元說。雖然利潤可期,可干起來后遇到了麻煩。投資公司老不給他打錢,讓他捉襟見肘。現在這人多精啊,人工多貴呀,你包工頭一天不發錢,裝修工人第二天就給你磨洋工。遲元只好先拿自己的錢墊資。可老墊資也不是事兒呀,誰知這投資公司怎么回事,哪天老板要是跑路了怎么整?
那天,王茁壯來到遲元的施工現場,“路過,來看看。”遲元心里明鏡,什么路過,就是刺探情報來了。聽說遲元缺資金,王茁壯很豪爽,“我給你拿點兒,4萬。”過后他承認,他打聽過了,這家投資公司是幾個老板合資開的,都很有錢,不在乎裝修那點兒支出。
遲元求之不得,跟王茁壯去轉賬,在銀行柜臺寫了借條。王茁壯收起借條,笑嘻嘻地來了一句,“就算投資吧,到時總共還我6萬就行。”遲元也跟著打哈哈,“好說好說。”
問題就出在王茁壯這句話上,王茁壯認為這是他倆的口頭約定,那4萬元屬于投資,不屬于借款;遲元不認可,“他那話是開玩笑,要是投資,我肯定會在借條上寫清楚!”
遲元的工程結束后,除了還給王茁壯4萬元本金,還多還了2000元,“這年頭,錢不能白借,至少得給人利息。”王茁壯不接受,“還欠我一萬八呢,說好的,怎么能變卦?”
王茁壯多次要,遲元就是不給,以前還算合作正常的哥倆兒,鬧上了法庭。
奇怪不?兩人都沒請律師。過后,兩人都承認,“省點兒律師費這是次要的,主要是覺得自己肯定贏。”開庭時,前半部程序走完后,法庭開始調查。法官是個女的,問得那叫細。她先問了遲元一系列問題:從哪個銀行轉賬的?哪一天?當時旁邊有沒有第三者?王茁壯在你施工期間去沒去過現場?過問沒過問施工情況?最終還了多少錢?
接著,法官問王茁壯,跟問遲元的后幾個問題一樣,只是更詳細了。王茁壯不明白法官為啥問這個,老實作答:沒去過現場,也沒過問過施工情況。最后補充一句,“我去那干嗎,我那工程都照顧不過來呢,我那錢是投資,又不是給他投我的人力。”
一個多月后,法院判了:遲元贏;王茁壯輸。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