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儒
牛肉作為主要的肉類食品之一,其消費量僅次于豬肉。而其營養價值又高,味道鮮美,一直以來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據河南省南陽市畜牧局統計,截至2013年年底,南陽市牛存欄135萬多頭,其中肉牛存欄128萬多頭,牛出欄90余萬頭,牛肉產量13.6萬噸。在“畜產品質量安全基層行”活動中,采訪組一行走進多家大型養牛企業,近距離觀察學習他們在養殖過程中安全生產,保障牛肉質量的成功做法和經驗。
夯基礎——養殖標準化
科爾沁牛業南陽有限公司作為南陽市肉牛產業的龍頭企業,其標準化的養殖模式讓人印象深刻。“我們引進國外先進養殖理念,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養殖。”該公司品控負責人高素珉告訴記者,一是人性化管理,牛自由采食,自由用水,聆聽音樂,電子按摩器按摩育肥;二是建立檢測中心和耳標追溯管理體系,從購牛到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的管理,從源頭上保證肉品質量安全;三是牛糞無害化處理,或有機肥加工,或大田施肥,或蚯蚓養殖,發展生態農業。
“我們有1個標準化規模肉牛養殖示范基地,牛舍、消毒室、獸醫室、運動場、沼氣池、青貯池等基礎設施齊全。”唐河縣元茂養牛有限公司負責人繩廣庭說,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積極培育標準化養殖大戶。目前存欄肉牛600頭,能繁母牛200頭,帶動牛場186家,年出欄育肥牛2萬余頭。“飼料、獸藥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不允許添加違禁品,確保產出牛肉是綠色的、健康的。”繩廣庭說。
“由于生產力等因素的制約,千家萬戶的養殖模式還將長久存在,但規模標準化養殖的趨勢不會變。”南陽市畜牧局局長王冠立說。據南陽市畜牧局統計,南陽市現有規模標準化養牛場有858家,年出欄均在100頭以上。
保品質——樹立好品牌
“畜產品質量管理永遠沒有句號,只有逗號。”新野縣畜牧局副局長汪占華接受采訪時說,該縣堅持從源頭著手,嚴把“三關”(出欄關、屠宰關、出境關),引導企業在標準化養殖基礎上樹立品牌,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
“公司自成立以來,就堅持實施品牌戰略。”河南潤達牛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胡凌華介紹,該公司主打“南陽黃牛”品牌,堅持自繁自育,實現全場肉牛南陽化、雜交良種化。目前存欄肉牛3200頭,計劃年出欄肉牛1萬頭。“品牌要維護,就要落實到管理上。我們認真執行投入品管理、防疫、消毒、無害化處理等10余項生產制度,保證了肉牛的質量安全。”胡凌華說。
“維護南陽黃牛品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宛牧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幫強告訴記者,該公司不僅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第一個黃牛集體商標——“南陽黃牛”,還在產品上打上了條形碼供消費者查證,其品牌“南陽黃牛”還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稱號。“做企業,就要做一個良心企業,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安心。”張幫強說,南方素有吃茶點的習慣,“南陽黃牛”牛肉上市后,很快就取得了消費者信任。
延鏈條——質量有保障
通過延伸產業鏈,不僅能夠較好地整合資源,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還能更好地發揮龍頭企業在保供給促增收上的作用,是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必經之路。
在科爾沁,一條高效實用的農業循環鏈條自然形成:玉米秸稈回收用于養牛,牛糞和秸稈用來養殖蚯蚓,蚯蚓自然肥田及制造生物藥品,牛的糞污用于沼氣發電,沼渣沼液可以肥田。“以‘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理念,通過農牧一體化發展,實現了農業生產系統的內循環,使糞污等污染物被土地消納,破解了環保難題,提高了效益。”高素珉說,為延伸鏈條確保質量,科爾沁還投入260萬元,建立了全程質量跟蹤追溯體系,從農場到餐桌,每一個環節都可追溯產品來源。